如何通过服务建立零售信任?

06-18 21:40


出品/联商栏目


发文//联商高级顾问团主任 周勇


信赖源于商品,源于服务,源于规范,归根结底源于立场,最终都凝聚在品牌中。


第一,产品与服务的关系


商品重要还是服务重要?


从营销理论的发展来看,在20世纪50年代的营销理论(4P组合)中,服务只是配送、安装、保证、维护等产品的“附属要素”。


但是,随着市场结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营销理论也从产品营销升级为服务营销。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产品质量由参差不齐转变为“均质化”,消费需求由物质消费转变为精神消费。在这种背景下,“服务制胜”自然逐渐成为一种营销理论。1991年《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再次光顾的客户可以给公司带来25%-85%的利润,而吸引他们重新开始的因素首先是服务质量,其次是产品本身,最后是价格。


一旦服务离开商品,就一文不值,除非服务是商品;如果商品没有好的服务,就不可能长期回购。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品牌曲线的纵坐标和横坐标。


纵坐标:产品差异化能力;横坐标:服务差异化能力。这可以分为四种状态:


(1)高度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2)商品高度多样化;


三是产品和服务缺乏多样化,只能实施价格战;


(4)服务高度多样化。


产品和服务高度多样化,是理想的状态。企业将采取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组合策略,面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和自身条件。


从中国的购物体验来看,好的产品还是王道。但是,如果服务不周到,品牌再好,也可能失去回购。十几年前搬新家的时候,冰箱和洗衣机都是西门子,设计和制冷效果都很好,但是五六年后就出了问题,维修贵,响应慢。疫情期间,冰箱和洗衣机都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彻底更新了品牌,买了海尔。


第二,服务创新始于一线员工


“欢迎光临”和叮咚的门铃,曾经是便利店升级的一种服务差异。然而,这种差异只是表面的。


我曾经走进北京的一家7-11便利店,要了一杯开水吃药。服务员不仅热情快速地回应,还在杯子外面加了一个杯子,提醒我“小心烫伤”。这时,我感受到的是远远超越标准化服务的温馨服务。这就是区别。


看到一个顾客颤抖着双手吃饭,甚至打翻了饮料,服务员立即去擦桌子,不仅送了新饮料,还在获得顾客批准后喂了顾客。


也有很多类似的“暖心服务”,可能写不进“标准”。这是一线工作人员基于善意和教育实施的“增值服务”,超出了预期。这种服务会给品牌加分。


(1)服务不能用简单的货币形式来衡量。这对于员工和消费者来说是一样的。客户获得满意甚至超出预期的服务,会增强与企业的粘性,愿意支付更高的产品价格。对于服务人员来说,每一项好的服务都未必能创造货币价值,但却在为企业及其品牌做出贡献,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应适当授权一线工作人员。不仅要培养一线工作人员熟悉企业相关部门的服务规则、执行标准和运营规则,还要提前授权为一线服务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


(3)要鼓励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创新。在实践中,服务体系、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模式、服务项目等都需要不断创新,这一切都应该从一线员工开始。


第三,纠正和预防


虽然一线工作人员特别重要,但他们无能为力的事情很多。工作人员以“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态度实施服务,让客户满意。这是“现场纠正”,已经是一项优秀的服务。然而,他们无法避免类似问题的反复出现。这就要求企业建立“问题预防机制”。


纠正措施:关键是消除不合格;预防措施:关键是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前者解决当前问题,纠正不合格与客户不满;后者旨在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俗话说:急就治标,慢就治本。纠正是治标,预防是治本。


因此,有必要在公司内部和外部建立双向沟通、协调和改进机制。它涉及到整个企业以及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


(1)对于企业来说,服务由三个基本阶段组成:“服务保障”、“服务流程”和“服务结果”。服务保障高,客户期望高。但是,如果服务流程和服务结果不到位,期望就会变得失望。


(2)对于客户来说:通过服务接触和体验,客户获得满意度,进而通过口碑传递,促进客户对公司的信任,扩大客户之间的信任。客户自身的感受、公司的客户关系、客户之间的口碑传递三个方面的结合决定了客户的“忠诚度”。


(3)因此,服务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承诺与改进一致;二是客户关系、服务体验、口碑传播相结合;第三,促进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忠诚度。


为实现上述目标,公司内部应建立正常的反馈、分析、创新和服务改进机制。


第四,绝对避免“产品问题”升级为“服务问题”


对于产品问题,公司躲闪闪,会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如果产品本身有缺陷,只要处理得当,不仅可以得到客户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如果产品本身没有问题(即符合质量标准),但不符合客户的“适用标准”,说明产品有优化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与客户保持双向沟通,并且认真评估和改进,有可能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最重要的是:在服务过程中,将“产品问题”升级为“服务问题”。本来是简单的产品缺陷,可以通过退货、退货、赔偿、赔偿、道歉等方式妥善处理。但由于现场服务人员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不合适,或者服务流程和规范导致客户不满、愤怒和愤怒,这就升级为“服务问题”。企业要严格控制和预防“产品问题”升级为“服务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罚规则,并做好培训和计划。


我自己也有过三次典型的亲身经历。


第一次在国际知名的家居连锁店买桌子和玻璃垫。买了一个星期,放在室外还是臭的,肯定是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发邮件,反应迅速,和蔼可亲,但就是不让退货。最后,经过艰辛,我同意退货。条件是:只退购物卡,不退玻璃垫板(在他们看来,如果玻璃没有问题,就不能退。事实上,如果桌子退了,玻璃就没用了)、把自己拉到商场。最后,通过向商务委员会投诉,才能得到解决。对这家国际家居连锁店三个字的评价:胎儿不好。


二是在国内一家家居连锁店购买家具,附上购物卡,后来发现其中有三张空卡。当我主管大型连锁企业的运营和消费卡等业务时,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客户投诉。解决办法很简单,比如报卡号,核实,充值,告诉消费者为什么,最好上门慰问。但是这家公司的响应速度特别慢,最后还是上门慰问,送礼物,但是我还是不满意。为何?他们只经历了服务流程,只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我给他们泡了茶,但他们甚至没有进屋,也没有向我解释空卡的原因),也没有解决我的问题。


第3次是4S国际品牌 店内维修服务,维修费用上万元。结果没有拧紧油盖,油污染了整个系统。最后只给我免费清洗,给企业写信,回复不谈他们的错误。从现在开始,我不再买这个牌子的车,更不用说去4S商店了。


这三次经历的结果都是:不再光顾。这本来就是“产品问题”。最后,因为服务不到位,主要是因为我认为这些企业的“立场不正确”变成了严重的“服务问题”。对于这样的公司,我很容易和他们争论,直接黑化。


问题的核心有两点:第一,客户不被视为与企业平等的主体。第二,在处理各种服务问题时,我们仍然没有站在客户的立场上。看到“胖东来”在处理客户投诉时的态度和表现,我觉得“胖东来”已经做到了这两点。只要立场正确,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坏事”就会变成“好事”。客户希望看到的是商家的态度和改进的具体表现。


服务从产品的一个附属部分发展到服务营销,再发展成为一种单独的“商品”,这是服务的不断进化。服务可以是产品的可持续性,服务也是一种单独的产品,服务是一种心灵的感觉。


服务是品牌的象征,服务是让人无后顾之忧,服务是让人开心,服务是让人超越期望,服务是让人信任品牌。


六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以“信任”为主题的2024联商网大会将在长沙举行,共同探讨美好公司的初衷、愿景、战略、方案和方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