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成都植物园科普人员获得“四川省自然教育导师”称号

06-14 23:50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6 月 12 日报道 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组织开展了规范和加强自然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 2024 年度自然教育专业人才评价工作,经审核共计 20 名人当选“四川省自然教育导师”和“自然讲师”,成都市植物园 4 “四川省自然教育导师”被评为科普人员。


依托丰富的植物资源,成都植物园重视加强“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科普宣传,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服务社会,通过将科普与园外科普、线下科普与线上科普相结合、重点人群与普通人相结合、自主开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打造植物主题特色科普宣传体系。植物园依托园林青年科技人才,成立了全职科普宣传团队,成员均来自国内双一流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包括生态、植物等多个专业,专业优势强,创新能力突出。


共同了解“四川省自然教育导师”的评价 4 著名的科普人员!


▲向可在 2023 成渝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育儿研讨会分享植物园自然教育实践


"自然而然地感染了我,我也感染了更多的人"


“带孩子去了解自然,去了解自然,去了解自然,去了解自然,然后去顺应自然,去保护自然。“这是成都市植物园(成都市公园城市植物科学研究所)科教经营部门负责人向可的工作理念。越来越多的想法从如何理解“一朵花”开始,到最后考虑植物的治愈等等——向可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爱。作为一名 90 之后,在她看来,自然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更注重环境中的感受,通常更注重感受和理解。


“自然创造了美,我们欣赏它,同时也成为维护美的一部分。”向可回忆说,一个特殊学校孩子的植物园感觉打开了自己的新思路,开始考虑植物的治愈,激发了五种感觉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和香味,并申请了园艺疗法项目。后来,植物园“五感花园”的雏形出现了。现在,由园林园艺中心团队建造的五感花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打卡点。


“自然而然地以强大的生命力感染了我,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感染着更多的人。“向可说,随着越来越多的活动和越来越多的群体,场馆评论员的自然教育和志愿者的讲解逐渐开始,从 2020 2008年开始培养小讲师,让他们也能成为辅助力量。“当第一次培养出来的优秀小讲师在成都讲解大赛中获奖,成人讲解志愿者在公园的专门公园里滔滔不绝地向公众讲解植物故事时,我看到了自然教育延续的无限可能,只要你愿意,很多人都可以成为自然的传播者。"


▲李雨桐走进校园,为学生们普及科普。


“在自然界中培养观察、思考和创造力”


连续开展了成都市植物园小讲师系列科普活动。 4 年复一年,成都市植物园自然教育团队带领近四年, 200 青少年认识桃花,辨别秋叶,学习讲解技巧,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在科普教师中,李雨桐就是其中之一。李雨桐分享说,在过去的四年里,许多孩子已经参加了很多年。从一开始,他们的自我介绍就变得胆小,最后他们以高昂的热情向公众解释,甚至成为他们校园里的解释模式。他们对自然更有责任感。作为小使者,他们自发地保护自然,传达保护自然的理念。“这项活动让我见证了许多孩子的成长,看到了自然教育的意义和鲜明的工作成果,也是我在工作过程中的成就感。"


谈到未来的规划,李雨桐认为,首先要储备好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设计符合青少年发展需要的自然教育课程,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努力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同时,我也想走出去,学习其他植物园的自然教育模式,走进乡村森林,看看各种植物的自然生长状态,丰富自己的经验。


“最终目标是仔细研究一个自然教育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形成自己的产品系列课程。”李雨桐说。


▲黄婷婷的分享课


"希望能激发更多人对自然的热爱"


“从最初的羞涩不自信到后期的落落大方自信表达”,这是科普解说员这份工作带给黄婷婷的蜕变。


黄婷婷说,当她第一次向游客解释时,她害怕说错话,因为她缺乏专业知识。渐渐地,她冷静下来,打开自己,发现在给游客讲解科普的同时,与游客的互动也可以帮助她学到很多关于植物的有用知识点。经过验证,她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2020 2000年,黄婷婷开始接触科普课堂和公园讲解,开始了新的挑战。为了提高和磨练自己,她参加了讲解比赛和各种自然教育培训课程。 2022 2008年,我国林业和草原科普讲解大赛获得二等奖。"这样也让我更有信心走下去。"


上课最让她开心的是游客的认可和表扬。“每次课堂讲解结束后,父母和孩子都来这里说,‘这个活动很有意义,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 '我的内心真的很高兴和自豪,这也给了我坚持这条路的巨大动力和决心。"


“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像一艘无人驾驶的船。我没有很大的目标。我只希望在这个领域向更多的人传播我的重点知识。我也希望通过我的解释,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和植物,激起对自然的热爱!”黄婷婷说。


▲带孩子们去林中做“野孩子”。


带更多的人一起做森林里的“野孩子”


“幸运的是,从童年到工作,我可以在森林里做一个‘野孩子’,从人生的起点到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以来,谭邈琳对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1年 2008年毕业后,还有幸来到成都植物园从事自然教育相关专业工作。


“感受自然,观察自然,从自然中学习,把这些行动或观念转化,传递给更多的人,还是不一样的。“谭邈琳说,内向的性格已经成为她工作中最大的障碍。作为一名科普老师,难免会和别人交流,给孩子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我需要做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甚至一个人排练很多次,才能保证一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之后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已经得心应手地做了一次讲解或者带一次活动。"


谭邈琳认为,自然教育从业者是连接自然与人的媒介。作为自然的代言人和宣传者,他们必须真实、科学,因此对个人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也有严格的要求。她分享说,去年在设计季节系列研究课程时,每天的工作都充满了挖掘数据、整理数据、确认准确性。经过反复修改和推敲,一门又一门被孩子认可和喜爱的课程形成了。看到大家都能从活动中带走一些知识,对自然产生更多的兴趣,他们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为了防止自己的知识过时,谭邈琳经常看自然纪录片,看科普书籍和文章,报名参加培训班学习新技能,时刻保持“新手”的态度。将来,她会带更多的人去森林里做一个“野孩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