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产在社区!嘉定成功入选这些项目和基地

05-30 18:01





非遗在社区




近日,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公布了2024-2026年上海市“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项目和试点名单。嘉定区成功选择了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来看看吧~


“非遗在社区”示范工程


徐行草编



为了不断推进徐行草编辑的保护和传承,徐行镇通过“巩固阵地队伍建设、促进普及推广、加强宣传推广、促进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徐行草编辑的文化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旨在构建社区和社区非遗产草编辑的“微生态”。


近年来,徐行镇面向社会各界,打造了一支聚集人气的“草编学院”社区保护传承团队。目前,草编学院有82名成员。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他们选择“分系教学”和“传帮带”一起学习,吸收骨干学生,继承和传播草编技能。



徐行镇以村民自治项目“客堂汇”为切入点,汇聚民间草编艺人,通过“演、讲、示、教”的方式,开展传承实践活动,成立“客堂汇草编工艺俱乐部”,年造福人数达5000人。在企业和商业区开展了200多项活动,拥有2万多名受众。



徐行镇积极打造草编社区传承保护基地和传承人工作室。目前,徐行草编展厅有200多件展品,是徐行草编多年的精品,每年招待游客超过3万人。草编工人创新工作室每年开展100多次培训交流活动,加强与多所高校的合作,创新草编工艺,在草编产品的创意设计、材料混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创新产业模式,先后与知名潮牌“野兽派”、在网络名人中,安亭市级非遗药斑布跨界营销成功推出联名日用品。



苏绣



嘉定的苏绣技术起源于传统苏绣,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嘉定保留了苏绣的传统工艺。改革开放后,嘉定苏绣受陆树少画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水墨风格:用刺绣模板绣出水墨的质感,呈现出断笔连接的效果,从而绣出“不是画,比画好”的作品。


第四代嘉定苏绣传承人陈碧娴从小就喜欢苏绣,她热情地投身于苏绣事业,成立了绣娘团队。


为了让更多的人触摸和感受到苏绣的魅力,陈碧娴将苏绣带入社区,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和便民市场,现场向市民展示刺绣针法。与此同时,各种活动和课程也在社区和实践基地联合开展。绣美嘉定系列课程以体验课、短期课、长期课等方式,为儿童、女性等不同群体量身打造个性化课程。在“刺绣美嘉定”的课堂上,零基础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刺绣妈妈,制作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基地销售,在继承苏绣技艺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2023年,陈碧娴参加了90场非遗展览,设立了101场非遗传教室,52次进入学校。



“我们应该让嘉定苏绣进入年轻人,来到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陈碧娴的工作室里不仅有嘉定的学生,还有远离国外的年轻人。



嘉定苏绣在陈碧娴的努力下,一次又一次地“爆红”,不但远销海外,还登上了进博会、旅游产业博览会等舞台。


社区内非遗产试点


非遗传基地安亭药斑布



蓝色印花布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创始人是安亭归氏,俗称当地药斑布。2009年,安亭药斑布印染技术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亭药斑布非遗传基地位于安亭文化体育中心黄渡分中心,占地约800平方米。基地经理柳玉成致力于药斑布的传承,进入校园、社区和公园进行讲座,并在安师附小建立了传承基地。“药斑布”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门特色课程。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药斑布,喜欢涂药斑布,柳玉成做了很多尝试。“最好的传承就是用。”老绣片、织锦、老蜡染、热转印都可以混搭。考虑到当今社会的审美,可以制作服装、包包、书服等文化创意产品,真正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安亭药斑布



在近十年的“非遗进社区”活动中,基地共展示了2750多项安亭药斑布主题技能推广、教学传承、文化发展活动,吸引了7.7人参与其中。


静静朴坊古琴非遗基地试点



2011年,静朴坊古琴落户嘉定江桥。2016年,静朴坊古琴制作技术被列为“嘉定区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2024年正式纳入“上海市第七批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



静朴坊古琴位于江上桥文化园,具有“安静朴素”的意境。整体环境安静优雅。有钢琴作坊、油漆工作室、恒温干燥室、抛光室、古琴教室、古琴展示交流厅等。2018年被嘉定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习基地。


静朴坊创始人田雨致力于古琴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从多个维度向市民和朋友展示古琴制作的精湛技艺和复杂严密的工艺,让观众对古琴产生立体的全面感知。


静朴坊通过公益雅集、钢琴感受、钢琴艺术交流、古琴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在线直播交流等方式,长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社区”活动。,鼓励社区市民以家庭为单位,亲自参与古琴演奏、古琴制作、共享交流,让悠远的钢琴声音更加入心。此外,静朴坊结合木工、泥塑、插花等多种艺术,正常开展各种非遗传传播实践活动,每年有1000名参与学习和体验的人。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嘉定校区


2015年,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嘉定校区成立了传统校园文化艺术中心国韵坊。今年,学校还计划建设2000平方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实践和改革创新,开设了《蜡染传承与艺术设计》、《玉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创新应用》、《珐琅梦-艺术与创新的融合》、《茶文化》、《记忆文化创意产品与现代技艺的结合》等9门文化传承选修课。




近年来,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嘉定校区集各方资源,组织教师和学生到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坊学习、交流和向老师学习,成为传承人的助教。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社区”活动自2018年全面实施以来,在中小学、社区和企业开展了珐琅、传统编绳、蜡染、竹编、纸雕、苗银花丝、绒花等10多个项目。截至目前,已有数百项非物质文化普及和体验活动。


通讯员:孙诗慧、闵慧、董红、毛佳凯、姜天悦


原标题:“非遗留在社区!成功入选嘉定的这些项目和基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