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串串香不齐!这座城市只想争夺“低空经济第一城”?

05-27 08:32

今年第一季度发布了GDP成绩单。据说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随着工业、外贸等行业的尽快恢复,许多省份和城市迎来了有效的增长。然而,也有一些偏差。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省会城市发展动能不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实际GDP增长率为5.3%。在这些城市中,许多城市在27个省会城市中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更令人惊讶的是,有省会(首府)17个省份的经济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按理说,省级城市是省门面,好的省会是好的。作为全省代表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地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提高省会的第一地位和辐射驱动能力,“强省会”战略成为风口,发展和壮大省级城市,不仅可以为全省赢得更多的资源、政策和人才,促进省级优质发展,还可以帮助地区一体化升级。


而且现在,很多省会都在一定程度上“拖后腿”,比如南京。


第一季度,江苏省生产总值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在13个设区城市中,无锡、徐州、苏州、南通、淮安、镇江、泰州、宿迁等8个城市的GDP增速高于全省6.2%。


但是,按照统一的生产总值核算结果,南京市第一季度生产总值达到4359.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增速全省垫底。



虽然第一季度的表现是阶段性的,但是它也敲响了警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了城市新旧动能的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和有效性


南京被压制了


众所周知,江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大省,也被称为“散称强省”。“十三太保”的名字非常响亮,已经跻身全国前100强城市,其中5个城市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


作为江苏省的省级城市,南京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之一,以及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承担着辐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重任。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它的存在感并不高。


特别是随着城市竞争的日益激烈,南京的挣扎也是肉眼可见的。虽然这是一个省级城市,但并非本省最大的经济城市。


从经济第一位来看,南京省经济总量的比例常年在15%左右。一般来说,省会GDP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例超过30%,将被认定为“强省会”。南京在这方面存在不足,长期被苏州这个“最强城市”压制。



南京近年来的增长放缓。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它面对市场趋势的步伐比较慢,新旧动能的交替转换不够及时,促使产业增长乏力,传统支柱产业承压,具体而言,南京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石化、钢铁、汽车,受市场环境、产业调整等影响,经历了下滑,难以成为工业发展的“压舱石”。2023年,南京全市GDP为17421.4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4.6%。从去年开始,三个行业的比例从1.9:35.4:62.7调整至1.8:34.0:64.2。


今年第一季度,南京第二产业增长1438.17亿元,增长4.4%,增速不容乐观;全市规模以上产业同比增长5.2%,低于全国0.9%%,总体而言,目前石化、钢铁等部分行业的增长仍然面临压力。


就战新产业而言,从前瞻智慧招商系统来看,南京市整体战新指数位居全国第22位,在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全国只有新一代信息技术排名第十,生物产业排名全国第19位,其它产业排名超过20位。南京要加快求变求新的步伐,提高新产业的参与度,毕竟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政策支持和激励制度等前瞻性布局,主动获得更高的竞争力。新工业化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使力产业强市


南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并没有追求昙花一现的“线上名人”,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通过产业升级,加强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生产力。


对于南京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南京自身科教资源丰富,共有8所211大学和2所985大学,全市有93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33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3万家,新增107家国家级专业特新“小巨人”公司,总数达213家。2023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世界排名第六,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但是,实施科学研究成果的效果并不突出,科学资源的优势很难完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迫切需要加强制造业发展的潜力。


所以,《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于2023年6月发布,提出不断巩固提升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2” 6 六是创新产业集群,目标是“十四五”末全市GDP超过2万亿元,制造业增值占比超过30%。



一方面,南京根据传统支柱产业的基本盘功能,锻长补短,集群强链,加快品牌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与中石化、宝武、长安、SAIC、SAIC大众等公司合作,主要通过推进以重大项目引领支柱产业复兴升级,策划推进了一批总投资1000亿元的重大转型项目。同时,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也在进行中。通过加快实施智能数字转移与网络连接、重大技术改革突破行动,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改进,推动全链升级。


而且培养壮大“2” 6 6”创新产业集群是指:加强:软体及信息服务,新电力(智能电网))目前,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等两大产业群体在全球竞争力中被选为国家先进制造集群;新型材料,航天工程,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六大产业集团国内制高点,占领国内制高点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和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和先进通信、储能和氢能未来六条新的工业轨道。例如,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的碳化硅电子设备已经大规模量产,以未来的网络科学设备为核心。 " 东数西算 " 新型安全总线示范工程和城市算率调度网络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竞争“低空城市”


在这里需要重点关注南京加码低空经济,总的来说,在政策支持、科研实力、产业基础、公司集聚等方面都有发展前景。近日,《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正式发布,旨在争取南京低空社会经济发展在2026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过500亿元。


今年两会以来,2024年被视为“低空经济元年”,第一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报告。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要产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新生产力的重要跑道,有利于开拓市场,拉动内需;有利于促进创新,丰富供给;有利于打通阻力,促进结合。


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的特点。面对其他万亿潜力的蓝海,许多城市开始紧紧抓住窗口,指的是“低空城市”。


南京科技和产业基础优秀,科研院所众多,被称为航空航天技术的“智商高地”,是中国最早涉足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公开数据显示,全市航空航天领域有10多名院士和400名年轻专家,包括南航、南京理工大学、南新大学、中电14所、28所等多所涉航大学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领域建成了一批科技平台。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从1958年开始对无人机技术进行研究;2018年,南京市浦口区与南航签署无人机项目合作协议;2020年10月,浦口高新区获准国内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点区之一。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南京在“低空经济专利有效集聚”指标上仅次于北京、深圳,位居全国第三;在“企业资源集聚”指标上,位居全国第七。目前,全市低空经济产业主要分布在浦口、白下、麒麟、临空经济示范区等行业,聚集了数百家航天工程公司。2023年,低空经济相关产业营收近30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在低空产业发展方面,融通60家、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整机制造企业齐聚一堂,培育了莱斯信息、智能航空研究院等航行指挥调度、测绘导航服务企业。


在低空场景应用方面,它构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应用领域,如南京海事部门长江沿线常态执法巡航、南京长江汇公司过往船舶离岸物品配送、南京消防无人机灾害侦查和人员救援、老山通用机场观光和应急救援等。


在试验区建设方面,构建了“一中心、两平台、四空域、多场所”运输管理体系,建成了全国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经民航认证授牌。


在南京可以找到初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为了加快产业创新发展,南京需要继续充分发挥科教等资源优势,有效转化软件信息、通信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低空飞行路面基础设施和低空数字智能联网,有效满足低空飞行的各种需求,从而培养新的生产力新动能,加快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新质量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竞争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新”上寻求突破,在“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催生新的业态,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前瞻性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详细的行业研究分析:


[1]《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蓄势待飞,展翅万亿新赛道》,前瞻性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解决方案,如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投资、产业地图、智能投资系统、产业地位确认、IPO咨询/投资可行性研究、专业申请特新小巨人等。本文内容应在任何公开信息公开中引用,如招股书、公司年度报告等。,需要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更深层次的行业分析全部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与500 经济学家/高级行业研究人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信息、企业发展情况在【企业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


【1】扬子晚报《南京:让新质量生产力成为最强城市IP》


[2]江苏南京:看“万亿级”,“领飞”新赛道,南报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