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暗示有多可怕,千万不要对孩子说这些话。

05-24 00:57

下面的文章来自武志红 ,武志红主创团作者


武志红.


高级心理咨询师,见心理创始人,获得热门专栏作者,有畅销书《为什么家庭会伤人》、微博:@武志红,为什么爱会伤人?现在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已经在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武汉等11个城市设立。


江苏女性的暖心家园


点击>>作者|和小畏,编辑|张罐子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父母每天都在担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但孩子却表现得很不省心;有些父母不太关心孩子,但孩子成长顺利,甚至有意识,能力发展良好。


为何越是用心照顾孩子,反而越是出问题?


儿童资格存在差距?事实上,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影响儿童成长的关键因素:投射。


孩子会长大成人,不仅受到教育、引导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父母在抚养过程中,对孩子投射了什么。


被投射出虚弱感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做事不自觉,更让人担心;被投射出力量感的孩子会变得自信、进取、省心。


令人担忧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投射意味着什么?


通过与父母的互动,我们可以理解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朋友涵涵几乎每天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因为五年级的孩子小昭从来没有让人担心过,身上有很多问题,比如——


丢三落四:常常忘了带教材去学校,要把工作的涵涵送过去;


没有时间观念:假期玩总会忘记时间,需要涵涵帮忙掐算时间安排,提醒他收心回来做作业;


遇到事情自己不去想:和同学闹矛盾,只会哭,每次都要涵涵手把手教他如何处理…


身边有很多人提示涵涵,小昭已经大了,当妈妈可以少管点。 事实上,涵涵也早已身心疲惫,渴望休息,可又放心不下。


涵涵也会对孩子讲道理,强调他以后要自己解决问题。她认为在这个阶段,如果她做得更多,小昭就会变得孤独。没想到,做了这么多,小昭还是不让人担心。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父母亲越操心,孩子越不让人担心。


许多父母将面临与涵涵相似的困境。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孩子不省心,所以父母必须担心。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的确如此。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是反过来的。——


父母越担心,孩子就越不担心。因为,太担心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把弱点投射到孩子身上,觉得孩子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了。


投影过程包括三个部分。


1. 父母亲认为孩子是“虚弱”的


第一,在父母眼中,孩子是——


无法解决问题的;


不能面对挫折的人;


无法成长。


它是一种潜在的认知,可能不会用语言说出来。


这样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会变得充满担忧,总觉得孩子做得不好,做得不够,充满了问题。这种不安无形中会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2. 父母紧张焦虑,照顾得太多。


下一步,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以下特点。——


*遇问题时,心理现象强烈:


每一次小昭出了问题(比如没有教材,和同学吵架),涵涵都表现出紧张和焦虑。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反复絮叨:


每一次教育孩子,都担心自己听不进去,做不到,所以一件事会说很多遍,反复强调。


*替代儿童预防/解决问题:


如涵涵觉得小昭很虚弱,觉得自己面对不了被老师批评的作业,觉得自己的孩子被批评后会反思自己的成长,所以经常拼命督促他做作业。


生活中,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的桌面没有清理干净,家务做得不好,学习没有计划,就直接上来帮忙,代替孩子处理,这也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责备,不喜欢孩子


父母亲在帮助的同时,难免会积累怨恨。


所以,便会在言语上不喜欢孩子,不停地絮叨,说他这不好那不好。


3. 儿童接受投射


虽然父母的上述行为表面上是对孩子的担忧和帮助,但孩子感受到的是——


这个问题非常困难,我无法处理;


父母亲总是帮忙解决问题,所以这是父母的事,不是我的事;


我是个坏人,无能的人。


最后,孩子们同意投射,把自己放在“虚弱”的位置。因此,他们的言行变得退缩,他们不想思考,也不想想办法。父母推他们,然后移动他们。 看到孩子这样,父母会加深“孩子虚弱”的想法,继续照顾他们。因此,会形成一个“投射虚弱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越来越担心疲劳,孩子会越来越虚弱。


少操心,孩子更能长大。


对应投射弱点的,是投射力量感的互动模式。


去年,姥爷带着小昭回到乡下度过了一个暑假,让他感受到了这种新的互动。


起初,涵涵和丈夫非常担心孩子无法适应,但是外公是个自信豁达的人,觉得这完全没有问题。


不久之后,情况发生了。小昭想去钓鱼,姥爷让他准备鱼饵。但是小昭记不清了,要么忘了准备,要么忘了带过去,导致好几次都钓不到。然而,姥爷只是说:“如果你忘了,那我们只能回家。”


没有太多的责备,也没有太多的提示。 下次出门,要看小昭的意识。有时候,姥爷会用孩子的语气开玩笑:“嗨,下次能不能钓到鱼,就看你了!”几次之后,小昭开始意识到外公不会帮忙,于是他把事情写在手里,告诉自己要记住。渐渐地,他逐渐变得关注日常事务。


姥爷对小昭的关心远不如父母体贴,却让小昭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稳定感。他会给予一些支持和鼓励,但他不会取代小昭来解决问题。


把孩子当作一个“强大”的人


涵涵和姥爷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应着两种互动模式:投射虚弱感和投射力量感。


后者的核心信念是——


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必过于紧张;


孩子可以面对挫折,所以不必刻意保护;


孩子可以在经历中成长,所以不必拉着孩子往前走。


基于这种认知,当挫折来临时,爷爷不会给孩子太多的安慰或教育,而是给孩子反思的空间。同时,当孩子需要帮助时,爷爷会停下来,给孩子尝试自己处理问题的空间。 可以说,姥爷一直把小昭当作一个强大的人。


事实上,他是在暗示孩子——他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所以,孩子会逐渐正视自己的职责,学会反省,思考,想办法面对问题。所以,成长就会悄然发生。


虽然有些父母口头上说相信孩子,教孩子独处,但在相处中,他们还是太担心一切,问和干涉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本质上,这仍然是把孩子当成虚弱的人,最终的投射仍然是虚弱的。


所以,判断父母在亲子关系中投射了什么,关键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


父母亲做了什么,这让孩子感觉到了什么。


所以,如果我们和孩子的互动处于投射虚弱的状态,该如何扭转呢?


点点滴滴,增强力量感。


需要承认的是,要从“投射虚弱感”转变为“投射力量感”,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只能慢慢练习。


投射机制的背后,就是把我们内心的真实状态投射到孩子身上,这个过程是无法伪装的。


下面三种方法可以改变我们。


1. 及时觉察


很多时候,父母在投射弱点时,都是不自知的。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经常担心孩子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时,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是否把孩子当作一个虚弱、无能、无法成长的人?


如果是这样,你可以对自己说:现在,我把自己的弱点投射到孩子身上,而不是孩子。然后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停止投射“弱点”。


2. 多关注孩子所做的事情


有些父母会习惯性地关心孩子没有做到的部分,可越看这些,也越焦虑,也越觉得孩子没用。


所以,要有意地警告自己,多观察孩子的进步,而不是被那些浮躁的育儿观点所扰乱,用过高的外部标准来抵制自己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节奏,按照自己的节奏行走。


3. 调节圈子


人类感到虚弱,力量感会相互传递,相互感染。


和涵涵一样,他在育儿方面如此焦虑,以至于有些人受到父母圈子的影响。如果我们想把力量感投射到孩子身上,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有力量感的人。像涵涵一样,她可以更接近她的父亲。我们可以故意接近身边有力量的人,包括同事、亲戚朋友或其他父母,接受力量感的投射。


写在最后


每个人,天生就有力量。


但是,如果长时间接受负面的暗示,人们就会忘记这种力量,觉得自己只能活得虚弱。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学会唤起内心的力量。不但要看到挫折和挑战,还要看到机遇和成长。


小孩会长大,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你也会长大,会找到更好的方式与小孩相处。


希望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内在力量,与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介绍|与小畏,后现代心理咨询师,栏目心理作者。本文原创微信官方账号:武志红(ID:wzhxlx)。本文原创微信官方账号:武志红(ID:wzhxlx)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武志红(ID:wzhxlx)。武志红,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获得热门栏目《拥有一个你有最终决定权的生活》的作者,拥有畅销书《为什么家庭会伤人》《为什么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现在位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


原题:“早读”暗示有多可怕,这些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