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0家银行的密集公告下架,信号是什么?
14日,中国银行App发布了《关于个人智能通知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动/预约停止后续服务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显示,根据相关政策调整,银行将于5月15日停止原个人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并提供原通知存款自动转账和约定转账的后续服务。
中新经纬发现,自4月份以来,已有20多家银行宣布停止智能通知存款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通知存款”的下架符合降低存款利率的政策导向,有利于持续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使银行价格实体经济更具可持续性。
密集停止
根据中国银行的通知,用户主动解除合同或者银行停止服务后,个人智能通知存款的账户使用与以前相同,存入、支取、转账等功能不受影响,但账户中的资金将根据当前储蓄的上市利率计算利息。
公告指出,自转/转账通知存款结清后,客户可以选择出售的优惠利率,通知存款商品再次存入。如果他们需要使用资金,他们需要提前建立通知,并在约定日期支取。如果他们没有提前建立通知或按照约定支取,他们将根据当前储蓄的上市利率计算利息。
中国银行在线客户服务人员表示:“这是根据监管政策和政策调整、银行存款自律机制管理规范作出的停止决定。
在大型银行中,邮政储蓄银行和交通银行最近也发布了关于通知存款的通知。交通银行宣布,该行将于2024年5月15日停止双利存款(普通版/超享版)业务。自公告实施之日起,客户与交通银行签订的双利存款业务协议自动终止。协议终止后,交通银行不会为用户提供设立双利存款子账户、存入转移资金等服务。
据交通银行在线客服介绍,双利存款(超享版)业务是指个人用户在持有的太平洋储蓄卡项下与交通银行签订合同,交通银行系统根据客户签订合同时确定的协议内容自动设立通知存款账户,将卡活期结算账户资金转入通知存款,转账存款期限转回,或按协议约定联动支出。并且根据活期储蓄和通知存款计息业务,对本卡项下的活期结算账户和通知存款账户中的资金进行计息。
▲来源:交通银行官网
根据邮储银行的公告,从2024年5月15日起,可以自动转移存量的个人通知存款(包括梦想加邮站)产品不会自动转移存款,通知存款产品的到期日是最后一个转移周期的到期日,到期后不会自动关闭账户。
▲来源:邮储银行官网
全国股份制银行也在采取行动。5月11日,华夏银行宣布,2024年5月13日自动停止个人稳盈灵通账户(包括个人稳盈一天账户和个人稳盈七天账户)。终止后,个人稳盈灵通账户资金将转入卡里签订活期账户。
与此同时,华夏银行还强调,自2023年5月15日起,已暂停一天循环利润和七天循环利润产品签约功能,并于2024年5月14日停止一天循环利润和七天循环利润存量业务服务。业务终止后,一天循环利润账户和七天循环利润账户将被注销,账户上的资金将转入客户的签约结算账户。
▲来源:华夏银行官网
五月十日、十三日,兴业发布了两份自动解约公告,分别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智能通知存款。公告显示,为落实相关政策要求,2024年5月15日起,银行个人智能通知存款商品/企业金融客户智能通知存款商品将自动停止。对于已经办理个人智能通知存款业务的用户,银行将在最近一个结息日自动解除客户的结息,届时产品的本息将自动转入客户的活期账户。
▲来源:兴业银行官网
光大宣布,自动滚动存款通知存款的账户,如签约公账周计划、公账智能存款A(3/7天存款期)、公账智能存款B(7天存款期)等,自2024年5月15日起停止自动滚动存款通知存款。已滚动存款通知存款到期后,资金将转回签约活期账户,然后系统将自动解除合同。如有未结利息,将根据银行活期上市利率进行结算。
▲来源:光大银行官网
除上述银行外,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最近都发布了关于停止智能通知存量业务(包括个人和公共账户)的通知。
为何停止?
据了解,通知存款是一种不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业务,需要提前通知银行,约定取款日期和金额。智能通知存款省略了“客户提前通知”和“客户通知后按时取款”的环节,按照最高收益自动计算。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3年5月,监管机构发布了关于协议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的通知。其中,国有银行实施基准利率增加10个基点,其他金融机构实施基准利率增加20个基点。同时,监管政策银行停止通知存款,无需客户操作和智能自动滚动存款。
去年5月,平安银行等银行宣布暂停销售“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在App中下架了“智能通知存款”功能。
5月9日,青岛即墨惠民村镇银行发布《关于自动转移存款利润和通知存款变更的通知》,称“2024年5月15日起,将自动停止按原利率执行过渡期为一年的通知存款和利润存款的政策,以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深化利率市场改革的各项措施。”
▲来源:青岛即墨惠民村镇银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可以看出,有关政策设定了一年的过渡期,现在过渡期结束了,存量智能通知存款也下架停止。
缩小息差压力或减轻
除智能通知存款外,近期多家银行停止销售中长期大额存款,此外,“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存手段也受到监管要求。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部分银行调整大额存款、定期存款、协议存款等商品发行计划(包括压缩发行规模、暂停部分产品等)。),智能通知存款商品下架,主要目的是降低存款利率,降低债务成本。
数据显示,2023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1.69%,创下2017年以来的新低。根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22bp至1.51%,推动净息收入同比下降-3.0%,这是连累收入的关键因素,其中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相对较大。
根据浙商证券研究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上市银行利率下降幅度好于预期,负债成本首次提高,对冲资产回报率下降压力。数据显示,负债方成本率环比下降4bp至2.07%,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有所改善,主要是由于存款降息收益的释放。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随着零售负债成本的增加,第一季度净息差减幅有所收窄,环比下降2bp。随后,手工补息将进一步规范,预计息差同比下降压力将有所缓解。
董希淼认为,目前存贷利率已经进入下行通道,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压力明显。然而,许多银行仍然热衷于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各种形式的高利率存储现象层出不穷。银行应摒弃规模情怀和速度情怀,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不仅要保持存款业务的稳定增长,还要将债务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新经纬”(ID:jwview),作家:魏薇,编辑:李晓萱,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