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汉,干出3000亿汽车王国!

商界观察
2024-05-19

 

“他讲课的时候,眼睛都在发光。”


受张朝阳邀请,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最近在北京国际车展现场,给观众们上了一堂关于发动机的物理课,台下一名“学生”听完给出这样的评价。


在中国车圈,尹同跃一直都以“理工男”的形象著称,不善表达,默默耕耘。不过最近,这位安徽老汉却开始走向公众,拥抱流量。


“搞直播都是被“绑架”的,被行业绑架,也被手下的年轻人绑架。我调侃自己60多岁的老汉也被逼出去带货,这个时代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痛苦但是很好玩。“


尹同跃在央视《对话》现场回应最近的一些营销举动。


确实,当下的中国车圈已经从卷产品,卷价格,到了卷老板。作为企业的1号位,他们不得不面对新时代的公众表达命题。


不过尹同跃也有感到骄傲的地方。


经过十年的失落,深耕技术和重视海外的策略让奇瑞在2020年重回高速增长轨道,进入“百万辆俱乐部”。


据公开信息,奇瑞集团2023年销售汽车超188万辆,其中出口超过93万辆,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52.6%。截至2024年4月,奇瑞集团累计收获全球汽车用户1380万,其中海外用户近340万,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产品过剩时代,你要做得跟别人不一样,做得比别人好,才有可能走出去。”在谈到现在激烈的竞争时,尹同跃表示。

 

筚路蓝缕

 

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徽芜湖市政府的领导班子通过了一个重要决策——上马汽车项目。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当时的汽车行业被视为高科技领域,缺少人才、资金、技术的三线小城芜湖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简直是天荒夜谈,更不要说他们还缺少汽车的生产许可证。


但芜湖领导也有自己不得不做的理由。


一方面,早在1958年,芜湖江南汽车修理厂制造的“江南牌”三轮汽车便在北京举办的国庆成就展上有过亮相,现在他们准备重拾汽车梦想。另一方面,当时芜湖的支柱产业纺织业遇到困境,地方经济亟需转型。


两者结合,让芜湖政府在1993年推出了代号为“951”的重大项目,即国家“九五”期间安徽省头号工程。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严格限制,当时的“951工程”只能秘密进行。


为了推动项目发展,筹备处一开始也考虑过合资,但无论是国际汽车巨头还是国内行业大佬,都看不上他们。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自己单干。


经过艰难的谈判,筹备处终于在1996年用2980万美元从英国引进了一条福特二手发动机生产线。并且在随后去一汽的考察中,挖来了一员大将,他就是时任一汽总装车间主任的尹同跃。


尹同跃也是安徽人,1984年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原安徽工学院农机系)毕业后,加入了中国一汽,是当时一汽的十大杰出青年、重点培养骨干。


发现这个地缘关系后,筹备处力邀尹同跃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在他犹豫不决之际,时任芜湖市副市长的詹夏来对他劝道:“总不能一辈子在外国人手下做事,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车,才能体现你的最大价值。”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一些企业家多少还是有些情怀的。詹市长的这句话打动了尹同跃,他最终还是决定辞去一汽的工作,南下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1997年3月,带着市政府给的30万元和挖来的100多位技术人员,尹同跃在芜湖城北的废弃破砖瓦厂成立了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那间破草房,他们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自主造车之路。


“当时他们(芜湖市政府)是胆大,我们是糊涂,就这样开始了“无中生有”的征程。”后来尹同跃回忆道。


不过就在他们准备大干一场时,外国专家却拖了他们后腿。按照约定,发动机生产线的安装工作由卖方负责,但那些外国专家的工作效率让时不我待的中国人实在不敢苟同。


“他们上午一杯咖啡,下午一杯咖啡,中午晒晒太阳,晚上跳舞唱歌,眼看着一年就过去了。”担心项目进度的市领导拉着尹同跃团队开了三个晚上的会,反反复复商量一个主题:“我们离开外国人到底行不行?”


一开始没人敢担这个责任,后来尹同跃实在看不下去,便向市领导许下军令状:“让他们走,我们自己干。干不成,我跳长江去!”


在外国专家惊愕的眼神下,尹同跃团队全面接手发动机安装线。在那间冬天四面漏风、夏天热得汗流浃背的“小草房”,他们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


夜以继日的奋战下,尹同跃团队不仅在1999年初提前半年完成生产线调试,更是在同年4月成功下线第一台发动机,12月下线第一台轿车奇瑞,取“传奇、祥瑞”之意。

 


当时现场所有的人抱头痛哭,为了这一刻,他们整整奋斗了3个年头。

 

野蛮生长

 

欣喜之余,没有进“汽车目录”的奇瑞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把车卖出去?


由于无法在市场公开售卖,在芜湖政府的支持下,奇瑞一开始只能把目光瞄向当地的出租车市场。一年不到,芜湖出租车市场消化了当年生产的奇瑞汽车。


但芜湖出租车市场毕竟有限,根本无法实现奇瑞的汽车梦想。况且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奇瑞“无证”生产轿车的情况,“封杀令”随时都有可能下达。


对于当时的奇瑞来说,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努力获得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的认可;二是与国内汽车豪门“联姻”,从而变相获得“准生证”。


第一条路遥遥无期,国内三大汽车豪门也看不上奇瑞。最终还是在国家主管领导的帮助下,上汽才答应给奇瑞一个名正言顺的户口。


这是一场不平等的“联姻”。2000年12月,为了获得这张汽车准生证,奇瑞同意将注册资本的20%(3.5亿元资产)无偿划到了上汽帐上。此外。上汽还对奇瑞提出了“四不原则”,即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不分红,俨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而且上汽还像“防贼”一样提出了其他要求,比如上汽的销售网络奇瑞不能使用,上汽的管理经验奇瑞不能学习等。


这种同床异梦,注定双方最后要走向分道扬镳。2003年6月6日,由于无法达成共识,上汽集团宣布正式退出奇瑞,并于同年9月30日宣布将奇瑞20%的股份无偿还给奇瑞的原股东方,一场时代的闹剧就此落下帷幕。当然这是后话。


尽管条件苛刻,但奇瑞还是选择了答应,毕竟当时的汽车准生证是稀缺资源,有了这个1,才有后面的无数0。


2000年左右的中国汽车市场最为活跃的,当属捷达、桑塔纳和富康这“老三样”。其中捷达和桑塔纳的售价偏高,一般都在12万元以上,而富康虽然售价较低,但其两厢掀背的造型很难被当时的老百姓所接受,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为了填补低价位三厢车这个市场空白,奇瑞将委身上汽后推出的第一款车风云,定价为8.8万元,比捷达便宜了三分之一。

 


在性价比的优势下,风云汽车在2001年大获成功,取得单车销售2.8万辆的优异成绩,奇瑞凭此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13亿元人民币。也正是这笔资金,为奇瑞后续的研发和产能扩张奠定了基础。


从2002年开始,奇瑞便联合世界著名发动机公司AVL,进行0.8升到4.0升的18款发动机的研发工作。2003年末,这批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基本完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且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与此同时,奇瑞一口气向市场投放了3款新车——QQ、旗云和东方之子,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那个供不应求的年代,奇瑞依靠性价比和多款车型一路攻城略地,野蛮生长。2003年,奇瑞第10万辆车顺利下线;2007年8月,奇瑞第100万辆车成功下线,成为首个迈进汽车百万俱乐部的自主品牌;2011年7月,奇瑞第300万辆车顺利下线,是国内第一家产量突破300万辆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


奇瑞和尹同跃,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失落十年

 

“多生孩子好打架”。


为了摆脱国产汽车低端廉价的形象,奇瑞在2009年采取了多品牌战略,将奇瑞分拆成了4个品牌——奇瑞、开瑞、瑞麒、威麒。其中瑞麒、威麒为中高端品牌,后来更是和以色列量子集团合资推出高端品牌观致。


尹同跃的初心倒是没错,多品牌战略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在燃油车这条百年赛道,国产汽车想要冲击高端谈何容易。


殊不知李书福也是通过并购沃尔沃才挺进中高端品牌,王传福也是深耕电动车20年后,才在去年推出高端品牌仰望系列。


而才成立十年的奇瑞,注定要在高端化这条道路上历经坎坷。


由于无法得到消费者认可,瑞麒、威麒这两款中高端品牌在2010年就停止使用。而观致更是成为了奇瑞的“绞肉机”,自成立以来连年亏损,导致奇瑞资产负债率高企,最后不得不在2017年贱卖给宝能集团。


在高端战略上的投入,分散了奇瑞的资源和精力。在其他自主品牌卯足劲往前冲时,奇瑞的根基中低端品牌也受到了影响。


自2011年开始,奇瑞的销量就开始下滑,全年为64.3万辆,比2010年少了4万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奇瑞甚至不敢公布自己的销量。直至2018年才重新进入“70万辆的平稳期”。

 


尹同跃对于市场对奇瑞的降温也进行了反思。


除了加强技术支撑外,他必须从“理工男”的角色进化为“全科生”,在产品、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工作中,更多地关注到用户的需求和感受。


为此,奇瑞对市场需求不高的车型、市场有需求但不赢利的车型进行了大调整。在设计研发上,也从原来由工程师主导转变到根据市场调研细分群体,按消费者喜好进行研发设计。


不过调整的效应没那么快显现,再加上体制和资金的原因,奇瑞重新腾飞,是从2019年那场股改开始。

 

海外王者

 

由于常年资产负债率在75%的警戒线附近徘徊,奇瑞2019年被迫启动股改,以此引进投资者自救。


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成为了摘牌方。它先是以75.86亿元和68.63亿元拿下奇瑞控股和奇瑞汽车30.99%、18.52%的股份;再以41.32亿元受让华泰资管持有的奇瑞控股15.68%的股份,以10.2亿元受让芜湖瑞创持有的奇瑞控股3.88%的股份,合计付出196.01亿元。


此次增资扩股顺利完成后,青岛五道口将持有奇瑞控股51%、奇瑞汽车35.58%的股权,成为两家公司第一大股东,取代芜湖国资入主奇瑞。


但是支付首期100亿元后,青岛五道口便被爆出后续资金难以为继的消息。直到2022年2月,立讯精密的接盘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股改不但给奇瑞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更多市场化决策的元素。从2020年的73万辆,到2023年的188万辆,奇瑞重新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


从区域角度分析,奇瑞销量的突飞猛进离不开海外市场的贡献。


2023年,中国正式反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出口最多的自主品牌就是奇瑞集团,后者2023年总共出口汽车93.7万辆,占总销量的49.8%。
由于历史原因,奇瑞在国内一直卖不上高价,但是在国外的售价却远高于国内。


比如,瑞虎7海外售价最高约合20万人民币以上,而在国内仅需8-13万左右;瑞虎5X国内的售价约7-9万元,出口到海外要卖到15万元以上。国内起售价不到20万元的星途揽月,在俄罗斯售价竟然超过50万元。


中国汽车再也不是以前那种低端低价的形象了。

 


究其原因,还是要归功于奇瑞的技术积累。比如多年自主研发,奇瑞发动机参数超越本田等企业,自研的8AT变速箱让海外用户翘首以待。


同时奇瑞还根据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调整配置,做到因地制宜。曾有一则新闻提到,在安哥拉发生的两起武装抢劫案中,两辆瑞虎防弹车成功抵御数十发近距离子弹的射击,保护了乘客的生命安全,让瑞虎在当地名声大噪。


虽然已经有所成就,但尹同跃心里知道,中国品牌国际化、高端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去年尹同跃去了一趟中东,当地一个经销商对他说,中东人买豪华车买的是一种身份,买中国车买的则是交通工具。


尹同跃受到刺激,当时就回复道:“总有一天也会出现一些中国汽车品牌,能够提升你的社会身份,并且作为资产得到传承。”

 

美中不足

 

可能是体制原因,也可能是尹同跃个人原因,在奇瑞身上有一种矛盾,就是技术创新是激进的,但“上车”是保守的。


因此奇瑞营收和销量创新高的背后,难掩一项美中不足——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足一成。


尽管奇瑞没有对外发布去年新能源车的具体销量,但综合各方面数据分析,这一数字不会超过20万辆。而2024年1—4月份的数据显示,其销售新能源汽车达93128辆。


如此规模,远远落后比亚迪和吉利,甚至还不如一些造车新势力。


这意味着,一贯以技术为主打卖点的奇瑞,并未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在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燃油车的背景下,说新能源汽车如此低的渗透率已成为奇瑞高速增长之下的隐忧,倒也不是杞人忧天。


其实奇瑞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晚。作为曾经的自主品牌旗手,奇瑞从1999年开始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2010年4月,正式成立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然而,时至今日奇瑞既无走量的新能源产品,也无叫得响的新能源品牌。


或许正因如此,在奇瑞2023科技日上,尹同跃反思称,奇瑞在新能源方面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奇瑞新能源掉队的原因,业内也有诸多分析。


一方面,奇瑞在新能源赛道上缺乏战略定力。


与比亚迪成立之初便将新能源视为品牌最终技术路线不同,彼时奇瑞对于新能源的态度较为暧昧。从2010年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瑞麒M1 EV至今,奇瑞平均5年才推出一款新能源产品,而在此期间,比亚迪早已完成主流细分市场纯电动产品的全覆盖。


战略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定力则是企业发展灵魂。如果不是对新能源汽车赛道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比亚迪就很难成为今天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跻身全球十大车企行列。


另一方面,奇瑞新能源缺乏主流市场产品。


作为国内较早“触电”的玩家之一,奇瑞曾享受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初期带来的红利,但这些红利并没有转化为其在新能源赛道上的产品优势。


长期以来,奇瑞主销的新能源产品为QQ冰淇淋、小蚂蚁等微型电动汽车。这些车型定位低端,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仅难以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更无助奇瑞新能源品牌向上。特别是随着消费不断升级,近年来微型电动汽车市场销量大幅萎缩,奇瑞新能源市场存在感也越来越弱。


当然,面对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浪潮,奇瑞也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去年开始,奇瑞也在寻求新能源困局的突围,并相继推出旗下各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比如风云A8、iCAR V23、捷途山海L7,星途星纪元系列等。据尹同跃透露,奇瑞正在与华为鸿蒙智行合作,打造智界新品牌。


尹同跃多次在公开场合喊话“奇瑞在新能源上不客气了”,但目前来看,消费者和行业还无法深刻感受到这种“不客气”。


根据规划,奇瑞未来两年将推出24款超能混动和15款高端纯电动新产品,这不仅让人又想起过去奇瑞“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套路。


但如今国内新能源车已经过了草创阶段,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燃油车市场。与其多点开花,集中资源打造一两个爆款,是不是更好?


也许尹同跃可以学学最近车圈的顶流雷军——做到专注、极致、口碑、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