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娱乐习惯被AI改变。

04-28 16:53

第一次看到文生图片和文生视频的震撼,和昨天一样清晰。硬糖君的记忆停留在AI绘画导致LOFTER客户销售号码的事件上——这可能是近年来这个冷门社区最高的一次。但不到两年,AIGC就随风潜入了夜晚。


假设AI翻唱,AI变脸,AI绘画仍然借助新的工具来表达自己,因此,在与人文、AI智能体互动的方兴未艾中,最年轻的一波年轻人,已将表达本身无障碍地交给AI。



正因为如此。硬糖君认为“人哄人”的工作将是人工智能留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的最后保留地,却忽略了情感价值。关键是量大管足够随时随地,质量第二——谁能赢得AI?


当然,反对AI绘画的人还是反对的。在LOFTER,他们尽最大努力保持标签的纯净,或者在微博上互相帮助防雷。然而,在音视频等其他领域,许多AI工具的第二种创造方法逐渐成为冉冉在各自生态中崛起的新支柱,对意想不到的利益相关者产生了影响。


我们总是在思考AI对传统娱乐生产的升级和影响,以及当前主流人群是否会接受AI内容。但也许AI剑指的不是原来的内容,也不是原来的人。


音视频AI已经成为一种气候。


可能是因为观众中的乐子人含量高,即使有林俊杰起诉UP主、热巴粉丝整顿网络名人、《一念关山》变脸爆红等事件,音视频AI的整个工作还是顺利到了今天,有些跑道已经成为气候。


首先,自然是AI变脸。这种名为Deepfake的技术早在2014年就出现了,2019年已经成为主流,不再局限于上游专业。UP主持人“电影七十二变”,拥有近50个百万视频,始于2019年底。也许是受当时“彪学”的影响,他最初的话题大多是“东北喜剧演员X经典电影”,比如范伟换马东锡,沈腾换钢铁侠。


现在五年过去了,变脸的玩法更加百花齐放。流行的CP化身为唐僧和孔雀公主,演员换成女爱豆直拍,明星(主要是男明星)泥塑性转,都曾经蒸蒸日上。


2023年,随着《长月烬明》、《以爱为营》、《一念关山》等剧集选人的争议,AI变脸在内娱中找到了真正的立足之地——热剧变脸。创作者思维更多、更卷、更热,许多古代男神女神被转向有争议的人物,拉踩原主于无形,给群众一口恶气。


其次,AI翻唱,即“AI孙燕姿”有趣故事的声音克隆。首先,使用歌手的干声训练模型,然后让它唱任何你想让它唱的歌。


这种二创包含了一种温暖而梦幻的类型,比如让减产失败的歌手唱新歌,让南韩偶像唱中文——“XX,我能理解你唱歌的感觉是这样的”,让平时只有几句话的成员唱整首歌。还有很多整个工作方向,比如让猴哥翻唱欧美经典,让海绵宝宝角色组队翻唱Kpop,欧美明星版的《欢迎来到北京》,既模仿又改变了脸。


也是在2023年,随着工具和创作者的不断完善,这条跑道上出现了一种思维和攻击性的游戏,比如热剧变脸:翻唱Kpop新歌,服务团队翻唱,或者前辈翻唱年轻一代,对比意义也很明显。


包括韩团LELE,日前音质一直备受争议。 SSERAFIM在科切拉音乐节上大幅翻车,UP主“-欧典欧典欧典欧典”迅速推出了欧美Diva对同一曲目的翻唱,属于云中豪华的“浪姐”。



与这两种经典的踩踏方式相比,有些爆款是新技术和新工具的热点,火了一阵子,不可持续。例如,去年年底,随着翻译工具HeyGen的流行,郭德纲用英语说相声,以及最近的“钢门音乐”。


在诊断过程中,“钢门”梗源于一位肛肠科医生的讲话。其实这本来应该是一个类似于之前废话文学和疯狂文学的仿写潮。但是由于Suno一键成曲的问世,哔哩哔哩音乐区在这次梗比赛中技术压力很大。很多UP教练整套“钢门”文案输入软件,为其选择曲风,产生了一批煞有介事的无厘头音乐。


此外,越来越多的地方使用AI辅助作为传统视频的第二次创作,如AI修复画质和AI阅读文案。根据硬糖君的观察,除了哔哩哔哩对中长视频的支持,《如懿传》的吐槽热也很可能赶上了AI解放生产力的东风。在30-40分钟的视频中,文案可以全部由AI阅读,UP主只负责控制节奏,在声音选择上玩更多的把戏。


定向推广“同人文”,独立“摆拍”同人漫画


"厌男却又是异性恋的孩子终于有办法谈恋爱了!"


3月,一名女子与ChatGPT对话的外网视频在微博热播,其中AI语音语气自然生动,甚至可以听到一些个性。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现在市场上有十多个APP推广AI社交,很多产品都收集了类似的功能或者渴望尝试。


但是,不要急着搬出科幻电影来强调赛博人机恋的后果。如果你仔细看,年轻人可以用这些方式和AI聊天。


“不是ChatGPT/作业帮不起,而是星野性价比更高。”星野是目前这些应用中比较受欢迎的一款。除了把它当成一个自由度更高的B来玩,还有人用它来查资料,练习英语口语,还有人用它来帮助小说和剧本创作。有些人会移植“设圈”游戏,为自己的OC(原角色)建立智能身体,或者直接用它来捏OC,这叫“幼崽”,与其他用户互动或开放。



此外,很多用户会为自己喜欢的游戏、小说、影视角色甚至三维明星建立智能体。类似的APP筑梦岛是通过阅读文本开发的,其界面设计会更加注重引导用户建立非原创角色。不难想象,这很可能与阅读IP孵化的外部象棋相连。


基于这些非原创角色,客户可以获得类似于互动梦女文和互动人文的感觉。简单来说,前者就像橙光游戏中玛丽苏游戏的演变。它不再是一个僵硬的选项和既定的情节,而是一个有针对性的推广即时生成。后者用户可以作为CP互动,而不是作为“我”,看看如何触发新的情节。



说到AI和粉丝文化,更符合正常想象的粉丝文化工具其实就是一个彩云梦。它主要推广AI继写。只要给出一段文字甚至一个关键词,就能一次生成几百个字,有很多选择。只要用户不断优化和纠正,故事就可以一直编辑。


早在2021年,彩云梦就传播了它的继写功能。当时哔哩哔哩出现了很多彩云梦的评价和离谱的继写。但很明显,它今天还是半冷不热。


归根结底,可能是人们对AI写作的态度比较复杂。很多人愿意用AI来接管生活中不需要情感和文采的写作工作,但这不包括网络写作和粉丝写作。优秀的网文是值得付费的精品,优秀的同人文是同好之间的核心共鸣,用AI很容易给人以次充好、虚伪的感觉。创造者可以尽可能地使用它,但是圈子很难接受。


“AI角色创作平台”捏Ta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困境。简单来说,它提供了粉丝的一键生成,玩法包括“文字捏”。、“照片捏”和“CP捏”。前两者是输入文字或上传图像生成漫画,而“CP捏”则是选择角色和姿势,让他们拍一张亲密的照片。


据有关报道,自2023年4月推出小程序以来,捏Ta的社交媒体曝光率已达2.5亿左右,多次位居视频号动漫游戏日榜前十,最近团队也获得了超过1000万元的融资。


然而,从之前的LOFTER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粉丝圈对AI绘画的态度。Ta对抖音和小红书的反响确实不错,但在微博、LOFTER、哔哩哔哩,他们的粉丝文化扎根得更早更深,目前官方账号还在自我满足。。一旦被发现,估计首先要进行一轮审判。


AI有什么变化?


不难看出,AIGC降低了创作门槛,再次解放了生产力,但这无疑会影响传统的二创形式和现有的二创生态。


比如, AI变脸红火之后,曾经是哔哩哔哩一大标签的邪门拉郎(比如伏地魔X林黛玉)就很少有爆红爆款了。 ,AI翻唱和一键歌曲加速了传统鬼畜的死亡(今天的“钢门”,昔日的“金色垃圾”)。核心还是解构拼贴恶搞,但显然AI来得更快更有时效性。最终决定数据的不是技巧和意图,而是算法和热点思维,很容易打击传统剪刀手和鬼畜创作者的热情。


而且在创作生态方面,是“AI夺走人们的饭碗”的微缩版。:AI语音代替真人CV,AI绘画威胁真人画家。


养OC的“设圈”和画画的“画圈”之间,一方约稿,一方接稿的“民间产业链”已经运行多年。如果有一天“设圈”大量转移到星野这样的APP上,形成内部闭环,对真人画家的约稿需求将继续下降。曾经服务于设圈内容发布和交流的社区也将面临相应的用户流失。


然而,这主要是创作者的想法。无数事实证明,什么版权,什么伦理,什么艺术,什么行业的未来,客户都不在乎。就像热剧变脸一样,跺脚的粉丝总是只有脸被挖走的流量,大多数人都很乐意看到。热爱老戏骨的人可以看到自己“演”了很多年的新剧,乐子人会享受到更极致的攻击和踩踏。


偶像化的女人想多看自担,CP粉想吃粮,宅男想看涩图,说起来是内容需要,实际上是情感需要。所以输出的方式和工艺水平很重要,不重要也不重要。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流水线化的免费网络文章和粗糙的小程序短剧可以流行起来,一切都是为了那一刻的情感价值。


而且最终,技术进步的方向都将是“人心不古”——这些工具能够迅速崛起,是跨代差异的结果,也将进一步加剧跨代差距。


不同一代人会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不同的使用习惯。比如对于90后的硬糖君来说,在网上发自己的照片,心里总有一个障碍,可以避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网友从来不假思索,在评论区大方地出现或分享这个和那个。


而且00后、10后的许多娱乐习惯,都为AI进入提供了便利。TA们已经在玩语言C来释放自己的戏剧天赋,和设置中学二年级的智能体对话也不觉得尴尬。TA们也在偶像化或者玩B游,花钱买沉浸和情绪,对真实和虚拟有不同的看法。此外,从粉丝圈到00后的活跃阶段,交易外包逐渐成为常态,这些曾经的“铁律”早已动摇,为爱发电,为我手写我的心。


另一方面,在00后和10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是比传统PS修图更重的短视频滤镜。20后从出生开始就暴露在AI绘画、AI照片、数字博主的“无暇”攻击下,审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这种差异已经开始显现。在粉丝输出的内容中,站姐的画面越来越流畅,修图和混剪的配色也越来越扭曲。下游影响上游,古偶剧磨皮被骂,不磨也被骂。


分歧集中在第一步“AI化”的女演员身上。总是和别人在不同层次的鞠婧祎,被称为“建模脸”的张予曦,在公众舆论中经常受到质疑,但在短视频平台上却深受喜爱,因为他们已经是整部电影中很多人后来追求的样子。


所以,你们这些“老人”现在不喜欢网红脸。也许10后就成了主流人群,影视里全是网红脸。就像60后的方脸审美一样,90后的鹅蛋脸审美也是一种历史产物。


继续发散思维,即使传统文学和影视不会完全放在对话风格和互动剧上,即使AI写剧本和小说可能不会超越现实生活,改变传统的创作规律,但是如果IP角色化身和AI聊天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常态呢?会影响上游故事和人物的设计吗?


怎样为AI时代成长起来的受众服务,对于创作者来说,现在思考这些问题已不再是未雨绸缪。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顾韩,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