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么多不是同样的工资”?基层人员“精神溜号”背后的困境

04-27 23:45

到点打卡下班,然后手机关机或者静音,工作消息不回复;工作懈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职场中的“出勤不出力”、“人不在心”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虽然有些上班族还在工作,但他们的心已经“溜走”了。在一些政府机构和单位,这种不实际辞职却不努力的“精神溜”状态也存在于一些年轻人和非领导职务干部中。为什么他们对工作失去了热情?


一边精神溜号,一边钻研评价。


“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早上来上班,一直在等下班。他们还声称‘我只负责做好我的工作,否则我会为我的工资感到难过’。”西部某县某机关干部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的职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人在工作中不处于状态。他们对工作没有主动性和主动性,就像“小沙弥撞钟”一样。他们遵守规则,从不做太多,也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好。


近年来,职场“精神号”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很多人不断做“俯卧撑”——平躺但不完全平躺,摆烂但不完全烂掉。他们拒绝“无限超越自己”的期望,父母曾经引以为豪的“努力进步”不再是他们的目标。


西部某基层人士张超(化名)表示,部分年轻人对现状满意,惰性心理较强。面对紧急任务和临时加班,他们声称“这不是我的职责,这不关我的事”。


有些年轻人不想做,不会做,所以他们以“我做不到”为借口。“你让他加班写材料,或者出去检查,回复都是‘我做不到’,一遍又一遍的教,或者说不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导干部说。


同时,有些干部工作不积极,但是对评价规则的研究精通。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西部某县部分乡镇为治理工作躺平,制定了打卡评估制度,但结果却颇具讽刺意味。据统计,平时工作努力,加班加点的同志会因为各种事情‘盘绕’,出现休假等情况。工作时钓鱼闲逛的人反而打卡频繁,签到特别积极,形成鲜明对比。一位政府干部说,这些“精神溜号”不但自己不认真工作,而且还对一心一意努力工作的同事进行了嘲讽。"你看,那谁做了这么多,还没有拿到和我一样的工资…"


此外,一些领导干部因年龄、职位、换届等原因改为非领导职务后,思想放松,工作热情急剧下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到了退休养老的年龄”,或者长期处于休闲状态,坚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想法。"一次下乡检查,一名干部领队改任非领导职务。到达后由于天气炎热,他一直呆在车里开着空调,叫别人到现场查看关键数据。”张超说,干部自己不干,而是让别人干,这让别人不满意。


三重困境映射在“精神溜号”背后


受访者认为,“精神号”现象在职场中经常发生,反映了一种不健康的职场生态。这不仅与工人的工作心态密切相关,也与雇主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工作场所倦怠,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建中表示,职业倦怠是工人“精神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工人在工作中努力工作,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导致心理落差。有些人在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逐渐消耗工作激情,身体机能和精神都有“反对”的信号。"工人在感情上对工作产生抵触、倦怠的心态,常常会陷入‘精神溜号’。”李建中说。


——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或对职业发展的失望。有受访者表示,部分单位职场环境公平性差,风气不好,相应的奖惩制度不完善,难以发挥自身价值。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可能会失去对工作的热情,不再追求进步或优秀。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优势姚华表示,虽然“精神溜号”暂时可以为个人提供一种脱离现实的安慰,但可能会导致个人能力长期停滞甚至衰退。


——职业规划不明确。李建中说,目前很多有“精神号”想法的年轻人,其实都处于一个相对“不知所措”的时期,缺乏职业规划和目标。有的人止步不前,有的人急功近利,不利于员工在职场的积极成长。久而久之,他们很容易在心态上“摆烂”,消极应对,不利于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组织或机构的健康运作。


疏堵结合塑造业务尖兵


受访者表示,用人单位应正视此类现象,通过疏通和堵塞相结合,解决“精神滑号”背后的职业焦虑。同时,工人自己也要调整情绪,端正工作态度,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一,完善制度机制,为员工创造一流的环境。在决策涉及员工权益时,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广泛征求意见,让中层和干部代表参与其中,提高参与度,努力使人员匹配更加合理,进一步释放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潜力。


第二,合理释放工作压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姚华认为,员工应该有阳光的心态,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端正工作态度,努力发挥自己的价值。他们一定不能在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时选择平躺和消极应对。西部某地区的一名组织干部认为,从个人层面来说,要理清心情,审视自己,制定职业规划,为自己设定合理的期望,摒弃急功近利的态度。唯有看清自己,在工作中“雕塑”自己,才能磨练自己面对各种风浪的能力。


第三,做好“传帮带”,在饱满的状态下创造新的成就。李建中表示,部分新员工进入单位工作后存在迷茫期,应及时安排导师传教,帮助设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短期目标。同时,及时轮换岗位,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给干部带来新鲜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工作中保持动力和目标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