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推动大中小教学研究一体化变革 第三届全国学科教育联盟年会在重庆举行

04-24 19:32

探讨人工智能 4月18日,第三届全国学科教育联盟年会暨数字化推进大、中、小教研一体化改革研讨会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拉开帷幕,掌握了前沿技术在课堂教学研究全过程中的创新应用,切实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全国学科教育联盟、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希沃教师发展中心、西部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盟联合承办的年会由西南大学主办。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有近16万人参加。



汇集教育专家,


共同研究大中小育人方式的变革。


开幕式由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欧健主持,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周光明首次发表演讲。“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下,数字化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西南大学将携手联盟,利用数字互联互动的跳跃交流平台,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垂直贯通的综合教学课堂形态改革,推动大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横向联通的协同教研方式改革。”


重庆市教委二级巡视员窦晓明代表市教委对年会的举办表示祝贺,期待深化协同创造理念,构建数字化教育新生态,促进数字化背景下大、中、小教学研究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回应数字技术挑战,洞察教育部门发展难题;立足教育强国目标,提供教育教学创新方案。


重庆市北贝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欧阳俊代表区教育委员会对与会专家和教师表示欢迎和感谢,并表示教育数字化建设对北贝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本次年会为契机,携手为孩子们营造更加开放、互联、创新的学习氛围。


特邀专家报告阶段由西南大学原副校、未来学校与教师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时见、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罗生全主持。福建师范大学副校刘三女牙、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教授、视源未来教育集团(希沃)常务副总裁、广东杏坛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前沿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前瞻性指导和参考。


刘三女牙副校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挑战与进步》报告,结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从多个方面梳理未来教育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合理应用。报告指出,未来,教育研究有望回馈人工智能,形成人工智能和教育研究双向赋能的新模式。


在《数字化促进基础教育变革的突破口》和《数字化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变革与思考》报告中,郭绍青教授和张凌副院长都关注数字化对促进教育变革的重要性。其中,郭绍青教授认为,借助数字技术创造的现实与现实相结合的合作教学空间,有利于促进传统集体讲座教学向大规模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以AI赋能的精准教研方法为例,张凌副院长结合希沃在多所学校的应用实践,讲解了数字化对教育的影响和思考。


熊璋教授专注于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的方式,从近年来热议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普及等话题入手。他提到人工智能可以整合教学内容赋能课堂教学。此外,人工智能也是跨学科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尤其是跨学科主题学习。


前沿数字化理论不断推进技术实践。本次论坛上,一场“未来一节课”生动亮相,以希沃教学模式为基础,呈现出一位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开启希沃课堂智能反馈机制在备课阶段自动生成的AI课堂报告,回顾上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讲座期间,教师通过希沃白板与学生进行互动,讲解物理实验。课堂智能反馈机制在此过程中同步开始“工作”,全面记录课堂。但在课后听力评价阶段,教师和教研专家可以通过AI课堂报告帮助准确定位教学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建议帮助教研提高效率。“未来一节课”让观众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以及对教师成长的创新帮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时代的教育变革和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是各行各业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基于这个话题,郭绍青教授、熊璋教授、人民教育数字公司总经理、总编龙正武、视源未来教育集团(希沃)副总裁、广东杏坛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魏振水被邀请参加圆桌论坛。论坛嘉宾就数字时代教学变革的推动作用达成共识,并强调教育数字产品的落地需要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应用需求,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未来教育。


18日下午,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三届年会举办了三场论坛,分别是“数字化推进教研改革”、“云智慧、双向赋能”、“数字化教育协同发展”、“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和能力”。围绕数字化背景,探讨了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教研和教师成长。


数字化促进教研变革论坛,


讨论人工智能 新的教学研究模式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从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战略决策等方面重新定位了新时期教学研究工作职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研工作模式,积极探索教研方式改革,是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


数字化教育带来了系统的教学和研究方法创新。由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西南大学)主任、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原院长陈恩伦、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朱福荣、胡航教授主持的数字化推进教研变革论坛,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主题,详细探讨智能精准教研、区域教研新风格等问题。大学、教科院、教科所、大中小学等专家和一线教师齐聚一堂,思想碰撞,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长、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编曾祥邈认为,智能精准教研可以促进数据化、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规模化教研工作的发展。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也指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在线联合备课,同步课堂可以促进跨地区的教研合作。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谊实验中学校长严熙和“湘潭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谭念君从上海、湘潭的教研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数字赋能精准教学的校本实践。重庆市高新区公共服务局教育发展科科长明中将从“学生到课程”中阐述“S2”C“数字化教育改革探索了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


“云端智慧 数字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双向赋能,


共享数字区域教育创新与突破


目前,各地教育不断创新改革,各类科研机构加强区域教育改革研究,逐步形成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实践路径。


这次“云智慧” “双向赋权”数字教育协同发展论坛聚焦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论坛由郭绍青教授主持。邀请来自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兼善中学、云南鲁甸一中、四川广安二中、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结合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就数字赋能区域教育帮扶建设、数字化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宏观问题进行了论述。


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艳、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一中学校长付辉明都表示,学校已将数字技术和产品切入教学、管理和评价的实践环节,帮助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张勇,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提出“U-U-S重庆市兼善中学党委书记潘松和四川省广安市高中语文高级教师肖国平聚焦教学和教研,探讨了教育协同改革的实践。


教师数字素养和胜任能力提高论坛,


热议教师的成长去哪里?


教育数字化战略是教育创新的起点,是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如何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如何促进教师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力军?回答这一系列问题迫在眉睫。


基于这一背景,教师数字素养和能力提升论坛聚集了许多创新课题,探讨了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论坛由人民教育音频公司总经理、总编龙正武主持。主要讨论教育数字化在学校、教师教学与研究、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应用。


从实际案例出发,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教授郑燕林分享了数智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适当应用。例如,技术可以协调教师的工作,利用大数据协助定制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数字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张鹏、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副校张文超介绍了各自学校的数字化应用实践。刘革平、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与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淑印、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主任曾懿分别聚焦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分享互动教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探索大学、中学、小学协同教学、教研方式的变革,越来越成为聚集育人合力的重要课题。


据悉,4月19日至20日,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西南大学附属小学除国家学科教育联盟第三届年会开幕式和学术论坛外,还开展了语文、数学、跨学科等多学科同题异构教学展示和讨论活动。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大、中、小教研创新应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