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公司高管“访华潮”,他们看中了什么?
中国的大门越来越大。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计划》 (下称 计划)。从五个方面来看,《方案》提出了24项措施,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加吸引和利用外资。
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外国投资自由化水平;增加政策力度,增强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改善公平交易环境,服务外资企业;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外企业创新合作;完善国内规制,更好地连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国正以实际行动与各方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和开放收益。
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到中国。
今年以来,近百家跨国公司的负责人,如苹果、汇丰、法国巴黎、德国奔驰集团等。,纷纷来到中国,并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为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投下了“信任票”。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新成立了7160家外资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9%,达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
3月22日,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好转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供应链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等综合引资优势依然突出。此外,一系列稳定经济、促进开放、引进外资的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这将为引进外资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外企高管“访华潮”:她们为什么来这里?
“对于苹果的供应链,我认为没有什么比中国更重要的了。”3月20日,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上海向媒体直言不讳。在上海刷完“存在感”后,库克不停地出现在北京,并在202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明确表示:“我很高兴回到中国,我们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
库克这次“很忙”,从庆祝苹果在华最大的店——上海静安店的开业,到在华产业链与比亚迪等重要供应商的交流会,再到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不远处的不仅仅是库克,今年春天,跨国公司高管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访华潮”。
三月二十四日,苹果CEO蒂姆·库克(中)参加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现场 首席摄影记者《中国经济周刊》 肖翊I摄
看好中国,投资中国,对拓展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3月26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拉开帷幕。许多跨国公司代表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态度和对中国投资的信心。同一天,在北京,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名跨国公司高管和外国商业协会代表参加了“投资中国”首次代表性活动。但是前一天,202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刚刚结束。为期两天的论坛吸引了近百家跨国公司的负责人,包括埃克森美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伍德伦、辉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伯乐等。
这些跨国公司的高管,无论是“回头客”还是“回头客”,都有着相同的态度——对中国持乐观态度,他们的最终目标也是如此——投资中国。
然而,一些西方媒体正在炮制“在华投资恶化论”,这与外国公司访问华潮的兴奋完全相反。这一观点的一个论点是,2023年,中国引进外资的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23年,全国新开设53766家外资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39.7%;外资实际使用额度为11339.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0%。
针对相关问题,3月,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伍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和利用外资国务院政策的例行吹风会上作出回应。
他说:“我们拉长了时间尺度,202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仍处于历史高位。”伍浩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资的实际利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的重要投资目的地。虽然2023年中国引进外资的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我们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得出更客观的结论。从数量上看,去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1万亿元,达到历史第三高。质量方面,中国继续利用外资结构进行优化,2023年高科技产业引资占37.4%,比2022年增长1.3%。%;在制造业领域,引资占27.9%,增长1.6%%。”
从2023年到今年,规模波动,结构调整,这一特点持续到今年。
3月22日,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介绍2024年1-2月全国吸收外资的情况时表示,从规模上看,虽然今年1-2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的规模明显下降(2024年1-2月实际使用外资的金额为2150.9亿元,同比下降19.9%),但仍处于近10年来的第三高位。特别是今年1-2月新成立的外资企业数量达到7160家,同比增长34.9%,也是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
从结构上看,上述负责人表示,1-2月,新成立的高科技产业外资企业1865家,同比增长32.2%,实际使用外资714.4亿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33.2%,比2023年同期增长1.2%。%。其中,高科技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8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
“虽然一些国家出台了限制涉华投资的措施,干扰了正常的跨国投资决策,但许多跨国公司仍然选择投资中国。”上述负责人表示。
“中国是格兰富最大、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们一直在增加投资,扩大在中国的业务。”格兰富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杜·耶森(Poul Due Jensen)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3月下旬,格兰富常熟高端制造厂正式开业,这也是丹麦近10年来最大的海外单一投资项目。
贝亲中国区董事、总裁周剑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贝亲作为国际母婴企业代表首次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一步见证了中国不断与国际接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经过20多年的本土化,贝亲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业务生态网络,包括产品研发、制造和全渠道营销。
亚马逊云科技作为世界云计算和企业应用生成式AI的龙头企业之一,对中国科技市场充满期待。
他说:“我们对在中国的业务和长远发展非常有信心,并将继续投资。我们希望支持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帮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总裁储瑞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中国正迎来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热潮,储瑞松认为,这将为以亚马逊云科技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你们中有我,我中有你,外资讲好本土化的故事。
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市场努力工作。商业模式、运营团队和供应链都实现了本土化,政策利益和人才红利得到了充分利用。
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们在中国经营着广泛的生产网络,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树立了领先水平,并在中国不断深化创新实力。”
2021年,巴斯夫牵手湖南内陆公司杉杉新能源,成立了中德合资公司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斯夫杉杉”),这是湖南最大的外资投资项目。
合资后,巴斯夫正极材料亚太R&D总部和电池材料事业部中国行政总部落户长沙,推动公司人才和产业链本土化进程。
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丰田一直以开放的态度寻找对外合作,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为中国汽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据该负责人介绍,丰田近年来与中国本土企业进一步合作。
在BEV(纯电动汽车)方面,丰田和比亚迪成立了合资公司,设计和开发纯电动汽车和车辆使用的平台和零部件;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实施方面,丰田中国与小马智行、广汽丰田成立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合资企业;就FCEV(燃料电池汽车)而言,丰田先后与包括一汽、东风、广汽、北汽、亿华通在内的多家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目前已经布局了四种不同的氢能电池系统。
3月26日,瑞士何忠集团合伙人、前国际金融协会董事长查尔斯·达拉雷表示,亚洲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诱惑力的投资目的地,尤其是外国投资者的直接投资。中国对外国投资的直接投资仍然很有吸引力。
作为全球较大的私募股权市场投资公司之一,瑞士合众集团在2022年底管理了1354亿美元的总资产。
“中国政府的努力和成就加强了全球公司加强与中国贸易投资合作的信心。”辉瑞全球高级副总裁、辉瑞中国区总裁Jean-Christophe Pointeau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据Jean-Christophe 据Pointeau介绍,辉瑞于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位于大连。目前,辉瑞在中国的业务已经覆盖了中国300多个城市,并在中国推出了80多种创新药物和疫苗。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国公司来中国投资建厂,为外国公司的全球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同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发展成果的共享。”湖南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公司党委书记(以下简称“华菱汽车板公司”)、欧云飞首席运营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欧云飞透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外股东正在积极推动安赛乐米塔尔在湖南设立高端汽车钢铁创新研发中心,共同打造汽车钢铁世界级先进材料创新平台,进一步促进中外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目前,华菱汽车板公司是湖南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继续引进世界领先的高端汽车板制造技术。自2014年投产以来,华菱汽车板公司迅速成长为中国市场领先的汽车钢材处理方案提供商,10多种新产品取代进口。
2014年,华菱汽车板公司正式投产,近10年来,我国汽车产量从2014年2372.5万辆增长27%,到2023年为3011.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8.39万辆,增长111倍,到2023年为944.3万辆,这一行业红利使合资企业华菱汽车板公司迅速发展。
外国投资者纷纷“加码”中国:为什么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3月20日,在国务院常规政策吹风会上,伍浩总结,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在先进制造业、城市化发展、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将继续释放巨大需求。
3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时表示,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加快建设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量生产力,这将为国内外投资者带来无限可能的市场机会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市场广阔,下一个中国仍然是中国。
安利全球CEO潘睦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充满活力;下一个中国仍然是中国-中国仍然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和高地。
据报道,安利已经在中国投资了近30年,中国已经连续21年成为安利最大的市场,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在过去的三年里,安利的中国业绩实现了年均7%的增长,展现了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活力和活力。
楼剑锋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市场,也是巴斯夫的战略市场和增长引擎。
巴斯夫杉杉首席运营官和首席技术官彭文杰表示:“巴斯夫杉杉对长沙在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持乐观态度,将在良好的商业环境和服务中继续高质量发展,提高质量和全球竞争力。”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我们将根据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情况及时扩大产能。”彭文杰表示,合资三年来,加快了产业链合作,人才队伍国际化,整合了全球网络资源。
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CEO何逸舟认为,外资外资企业持续投资中国是必然选择。“第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规模,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的内需将继续扩大,”他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二,中国经济韧性十足,持续增长40多年。此外,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在创新的驱动下,中国的生产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首席摄影记者《中国经济周刊》 肖翊I摄
经营环境的“软实力”使中国的“硬吸力”越来越强
由于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创新活力强,也离不开中国不断改善的经营环境,外资企业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好成绩。
许多外资企业的受访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的经营环境为外资企业和展业提供了优越的生存和发展土壤。
在3月份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伍浩表示,中国政策环境良好稳定,产业体系世界最完善,能够为外国投资提供高效可靠的产业配套体系。中国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充足的人才资源和丰富的创新应用领域可以为外国投资者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投资空间。
根据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2023年,受访公司对中国商业环境的总体评价为4.36分(满分5分),近90%的受访企业评价为“满意”或以上。
“我们在中国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良好的地方政策和环境支持。从高效的市场准入机制、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自由贸易区建设等。,这些都是外资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国市场领先的开放包容水平、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储备也给了贝亲创新和进取的灵感和资源。”周剑峰说。
作为引资的“软实力”,良好的商业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中国政府不断优化商业环境,使中国越来越支持和吸引外资企业。
例如,202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国投资环境u2002吸引外国投资的意见》,并提出了24项稳定外国投资的政策措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继续减少外国投资进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外国投资进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市场进入。
此外,3月份国务院发布的《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计划》,从拓展市场准入、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采取务实措施,加大引进外资力度。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又一具体行动。
楼剑锋直言,巴斯夫和中国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885 2000年,从那以后,巴斯夫就是中国的忠实合作伙伴。巴斯夫作为一家在中国工作多年的跨国公司,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中国不断优化的商业环境和不断放宽的市场准入。
良好的商业环境可以激活市场和创新活力,也是外商投资兴业的保障。中国商业环境和市场的快速发展给巴斯夫和辉瑞制药等外国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辉瑞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药企,见证了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亲身体验了中国商业环境的不断优化。
Jean总裁辉瑞全球高级副总裁,辉瑞中国区总裁-Christophe Pointeau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23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这说明中国稳定优化的经济环境正在推动经济稳步增长,这为包括辉瑞在内的众多外资公司长期扎根中国、造福中国人民注入了长期的信心和强大的动力。
Jean-Christophe “多年来,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在不断推进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在全力收紧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不断加强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Pointeau直言。
创新驱动,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3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参加了202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他指出,中国培育和发展新质量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中国同行一起投资中国就能赢得未来。
中国经济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包括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业扩张开放等相关领域的外资流入也大幅增加。
楼剑锋说:“巴斯夫对中国的市场潜力充满信心,并对国内增长模式向生态友好、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深受鼓舞。
技术创新,是辉瑞深耕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
据Jean-Christophe “目前,辉瑞中国R&D中心是美国以外最大的R&D团队,在保证中国患者第一时间获得创新药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彭文杰告诉巴斯夫杉杉首席运营官和首席技术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我们的亚太R&D总部放在长沙。首先,我们关注长沙人才的优势。比如中南大学可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专业人才;第二,长沙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储能材料,甚至电池和整车都可以在当地实现。这两个方面可以加快我们的创新和R&D进程。”
潘睦邻说:“中国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优越的创新生态;中国政府提出加快建设新的生产力,增加新的消费,包括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首席摄影记者《中国经济周刊》 肖翊I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博鳌论坛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应该继续发展,升级我们的产业。这个时候,我们会投资技术含量更强的行业。这种结构调整是正常的。”
林毅夫认为,在此之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传统产业竞争激烈,很多外资投资中国,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出口。如今,中国需要升级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利用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共同提高中国的生产力。
潘睦邻告知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种市场因素发生了变化,新技术发生了变化,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消费习惯发展迅速。中国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优越的创新生态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中国不断发展,不断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首席摄影记者《中国经济周刊》 肖翊I摄
外商投资新选择:新版图和新方向在哪里?
自2023年以来,汽车、消费品、绿色发展、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外资项目不断出现新的趋势。许多外国投资者已经抓住了在中国拓展业务的步伐。高水平开放的前沿领域有哪些新趋势?投资中国的外资版图有哪些变化?
近日,国家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揭示了当前外商投资的新趋势。
为了促进外资在中国的落户,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修订,激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3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部门负责人华中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以制造业作为激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同时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部门负责人华中表示。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绿色环保等领域的支持;第二,中西部目录的修订将深入挖掘当地资源的优势和产业条件,加强对基础制造、适用技术、民生消费等领域的支持。因时制宜。
新版图:东部依然强大,中西部正在释放强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硬实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东部沿海城市开设核心R&D基地和创新中心。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是这些基地中心的共同特点。
2023年8月,位于江苏常熟的丰田汽车R&D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最大的R&D基地正式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R&D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IEM简称 by TOYOTA)。丰田中国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改名后的IEM by TOYOTA不仅是丰田世界五大R&D中心之一,而且与以往相比,智能化和电气化也被放在了更重要的战略位置。
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对粤港澳大湾区持乐观态度。星展中国行长、行政总裁郑思祯告诉记者,星展银行将在大湾区布局R&D中心,这将是星展银行世界上第三个金融技术R&D中心。
“R&D中心将充分依托大湾区丰富的人才资源,不断推进区域创新,加快金融要素流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为数字湾区建设提供动力。”郑思祯说。
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的深入,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发展迅速。这些地区也出台了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经营环境,展现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
从数据来看,去年很多中西部省份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引进了外资。例如,2023年,四川外商直接投资245.2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14.5%。%,稳居中西部第一;2023年,湖北省实际使用外资190.43亿元,增长11.39亿元%,规模居中部第一,占全国比例较上年增加0.3%。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与在中西部地区有业务布局的跨国公司高管进行了交流。
在重庆,星展银行正以此为区域中心,面向贵州、广西等西部省份,推动REITs、债券发行和跨境融资的特点是积极搭建国内企业与海外金融体系的沟通桥梁。据悉,星展银行早在2012年就在重庆设立了分行。
郑思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之所以选择重庆作为核心,主要有三个考虑:一是这里工业基础好,重庆在车辆、摩托车、化工、机电设备等行业都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当地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储能产业的发展;其次,重庆作为西部的物流枢纽,是枢纽站。在物流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最终,重庆的第三产业——零售服务和金融服务都有很好的基础。
早在2005年,总部设在英国莱斯特郡的西格码精密零部件有限公司就看中了成都高新区,成立了成都西格码精密零部件有限公司。据成都西格码精密零部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贺巍介绍,成都西格码是世界航空巨头罗罗、赛峰、通用、柯林斯等亚洲唯一可以直接供应飞机发动机管道零部件的公司。
“当时公司在选址的时候,对比了一些城市。最后觉得成都的人文自然环境不错。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大学资源丰富,整体运营成本优越。而且成都的航空制造业在中国基础好,航空基因深厚。”贺巍告诉记者。
中西部地区除了历史底蕴深厚的老牌外企外,凭借资源、市场等优势,赢得了众多“年轻”跨国企业的青睐。2017年,马来西亚企业家蔡奕鸿(Eugene Chua)公司致力于环保包装产业链业务,成立了G-COVE福鹏绿科。福鹏西南生产研发中心、云南福鹏克林生物造纸基地于2023年分别在成都、昆明设立。
对蔡奕鸿来说,选择这两个地方有三个原因。首先是资源优势,“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蔡奕鸿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研发基地需要接近原材料。现在中国正在推出‘竹代塑’,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我们的产品材料主要是竹纤维。而且四川原本是竹资源强省,所以我们选择了这里。由于花卉产业发达,花卉资源丰富,云南还利用当地废弃的玫瑰秸秆进行环保包装。”第二个原因是云贵川人口众多,也意味着广阔的消费市场。他说:“我们在四川扎根,希望能够辐射云贵川。”蔡奕鸿说,“第三个原因是当地政府也在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并给予我们许多支持。”
虽然中西部地区正在不断释放吸引力,但一些跨国企业高管仍然存在需要弥补的不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仍有不足。
“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准入。希望中西部地区学习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有益经验,更大程度上对外开放,尤其是科技合作。”贺巍说。
蔡奕鸿希望中西部地区的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学习,提高行政效率,尤其是流程。
首席摄影记者《中国经济周刊》 肖翊I摄
新方向:看好中国创新,投资中国未来
潘睦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安利在中国建立了从当地生产/R&D到全球创新和营销中心的全链条、端到端的本土化运营体系。凭借中国的优势,安利中国将成为安利全球供应链枢纽、创新起源和战略增长引擎。
采访中,多位外资高管提到,未来投资将投资于中国技术含量较强的行业。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总裁储瑞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公司正在迅速采取行动,使用生成型人工智能产品和处理方案进行创新,比如游戏、电子商务、社交等。亚马逊云科技和携程共同成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将利用生成型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开发创新应用,涵盖客户服务、酒店搜索优化、航班票务需求预测等。基于人工智能,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可靠、更个性化的旅行体验。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我国的研究与实验发展(R&D)资金支出3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8.1%,比上年增长2.64%(2022年2.55%),其中基础研究资金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R&D资金支出的6.65%。
"我们关注医药健康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和升级."Jean-Christophe Pointeau说。辉瑞希望通过数字技术的加持和跨境营销,分享和记录专业知识、经验和诊断治疗,从而惠及更多的人。
2027年之前,辉瑞中国R&D中心计划实现中国参与所有关键关键。Ⅲ临床试验要求全球R&D各治疗领域的团队始终将中国列入辉瑞全球首批新产品申请区目录,确保在中国实现全产品线同步提交。
Jean-Christophe Pointeau透露,上述计划有望推动更多有前途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提高科研效率,缩短开发进度,帮助合作伙伴加快生物制药创新研发,让创新成果更快惠及更多患者。
彭文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将继续在良好的商业环境和服务中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聚焦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领域,继续为全球消费电子和储能市场服务,为用户提供高附加值、低碳足迹的创新产品。
另外,投资中国公司的绿色债券也是一种新的趋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绿色低碳经济将得到大力发展。促进产业布局、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场化引导国际国内基金参与绿色发展。绿色债券专门用于支持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经济活动,包括绿色金融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证券。
据联合信用报告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国际绿色债券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德国、中国和美国在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排名前三。2023 2000年,我国共发行绿色债券。 480 期限,发行规模为 8400.37 亿元。
据《2023年中国绿色债券年报》报道,2023年底,我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约3.62万亿元,居世界前列。
"中国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通常是由政策驱动的。了解绿色债券的市场规模,需要融资方和投资方的政策支持。“CICC研究院绿色经济研究小组负责人、执行总经理陈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融资方面来看,国内绿色债券给予的各种政策优惠相对完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资金成本可以低于往年。全国许多省份颁布了支持绿色债券的政策,并根据票面利息或发行费用对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在投资方面,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与政策支持密切相关。
例如,陈济表示,央行将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纳入评级评估,绿色债券持有量是银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的绩效指标之一。“叠加金融企业本身提高ESG、履行责任投资需求,绿色债券市场需求较强。
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问题服务主管合伙人李晓晨的观点与陈济不谋而合,认为政策的支持是不可分割的。
李晓晨从两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绿色债券受到外国投资的青睐。一是《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在政策的支持下,绿色债券的标准体系相对完善,吸引更多的资金在宏观层面流入绿色债券项目。第二,绿色债券市场货币多样,包括多个国际交易所,可以充分满足国内外投资需求。
尽管全球经济疲软,面临许多挑战,但投资中国是未来投资外资的共识。林毅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相对不利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和快速的发展。中国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每年可能会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30%的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