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迎来春天,三个ESG机会不容错过。
近两年来,文化旅游业的爆发不再有可以直接预测的规律。由进淄赶烤到热水滚烫… 新兴的网红城市,如淄博、天水、开封等,成为节日旅游的新热点。
“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追求独特且可识别的产品或场景。一条老街、一个菜市场和一种独特的食物可能会成为一个城市受欢迎的介绍。”大数据研究所研究员肖鹏说。
2024年清明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计算,全国3天内有1.19亿人在国内旅游,比2019年同期增长11.5%。;与2019年同期相比,国内游客出行费用为539.5亿元,增长12.7%。
根据去哪儿旅游网的数据,天水酒店的预订量增长了12倍;在“王婆说媒”“簪花游”特色文化旅游标签的推动下,开封和泉州酒店的预订量分别增长了4.5倍和3.3倍。
资料背后,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仍值得关注。从游客结构来看,清明节假期大学生“特种部队”的出行热情依然高涨。数据显示,18至25岁的游客占平台客户的20%以上,是最活跃的游客。
越来越细分的生活场景逐渐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机遇点。文化旅游多元化爆点的发展趋势,哪些行业正在孕育新的增长点?其中,企业ESG有什么实力吗?
机会点一:绿色文化旅游低碳成就核心
文化旅游产业在2023年旅游业复苏之后,完成了增长模式的转变。 城市网红化,流量琢磨不定,但也有一些路径一直保持增长,比如低碳出行的理念。
在低碳观念和行为逐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充分融合的情况下,旅行的方式也会变得更低碳。
可持续航空燃料燃料燃料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SAF)成为“热词”后,许多代表提出了加快我国SAF发展的建议。航运业作为实现交通行业“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其他行业相比,航运行业的减排方案和减排路径有限,减排难度大,被称为“难减排”领域之一。由于热值高、零排放等特点,SAF为航运行业的减排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前景。目前,中国已有公司在SAF相关产业链中进行布局,具有一定的SAF生产能力,但总体而言,中国的SAF供需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
根据IATA的分析,如果航运业想在2025年实现净零排放,SAF将实现65%的减排。德勤中国在相关报告中预测,中国航运业需要迈出重要一步,推动SAF产量和需求达到必要水平,以履行IATA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
旅游App也开始在这条跑道上发力。携程将进一步创新ESG战略,推出《携程低碳酒店标准》,以更好地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图源 | 投资时报
该标准以合作酒店提交的燃气费、电费账单(酒店碳排放来源)和低碳措施为计算池。为了实现巴黎协定2030年1.5℃的温度控制目标,确定不同服务能力和不同星级酒店应实现的碳排放阀值,如果低于这个阀值,就是“低碳酒店”。
根据计算池的扩大和季节变化因素,合作酒店将根据半年更新阀门值进行重新认证。获得低碳认证后,酒店可以获得更多的品牌曝光和流量支持,将低碳收入转化为订单收入。对于未入围的酒店,携程还将提供可再生资源、节能建材等减碳建议和方案,明确减碳路径。
携程度假农场(福建永泰协星联营店)图源| 携程度假农场
商家获得认证后,明确的“低碳酒店”标签增加了客户的点击量,订单量稳步增加。第一批当选标准的酒店已经盈利。目前已有1000多家酒店获得认证。
事实上,除了航运行业的变化,低碳旅游也从不同的方面给整个文化旅游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从行业角度来看,低碳新模式已经从新领域、新产品、新业态三个角度考虑,在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纪念衍生品等方面创造。
“城市漫游”在上海(Citywalk)新的城市旅游方式正在开启。漫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魅力从繁华的高层建筑到城市街道两旁的生活场景——咖啡店的吧台上摆放着既能彰显个性又能轻松完成低碳实践的杯子;街头梧桐树荫下的可持续品牌集合店成为时尚潮流的新聚集地;周末,二手市场和“低碳巡演”、各种低碳新业态,如可持续音乐会、零碳电影节、零废弃表演等,吸引了许多当地居民和来往游客。
在四川,当地联合环境交易所正式向阿坝州九寨沟县颁发了“九寨沟神仙池零碳景区”荣誉牌匾,这意味着九寨沟县神仙池景区已经成为四川省第一个零碳景区。九寨沟神仙池景区通过完善景区低碳管理体系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联合实验室固碳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相关专家团队,共同推进九寨沟神仙池景区“零碳景区”建设。
在湖北,世界上最大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电动船首航由三峡集团和湖北三峡旅游集团联合研发建造。在过去的两年里,该船接待了58多名游客,累计用电量超过2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省了490多吨燃油,减少了1500多吨二氧化碳排放。
机会点二:非遗激活文化旅游新动力
客户越来越追求丰富而深刻的旅游体验,民俗主题游因其独特的文化体验而受到青睐。 最近的“开封王婆”,以及去年驻马店的铁花、泉州的发夹、景德镇的瓷器制作等活动,都成为了当地小微的新招牌,吸引了大量游客。
打铁花图源 | 驻马店舌尖上
陶溪川文创街区灯光昏暗图源|景德镇发布
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认定中国、省、市、县有10多万个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4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单和名单,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涌动,文化旅游产业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事实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的有效结合,关键在于激活资源。非物质文化产品种类繁多,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技艺、药业、民俗等。但如何真正将其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梳理,探索其背后的潜在价值。
今年年初,由于其独特的造型和宝贵的价值,“浣熊帽”在短视频平台上走红,吸引了众多游客亲身体验呼伦贝尔文化馆。拿着沉重的浣熊帽,走进精心布置的生活场景,仿佛置身于大兴安岭林海深处,即将迁移狩猎,亲身体验森林文化。可见,基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讲好当地的故事,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有效结合的关键。
角帽图源|呼伦贝尔新闻
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贵州省黔西市新仁乡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苗绣、蜡染等成为该村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也成为当地致富的“密码”。
苗族子女载歌载舞的图源|毕节旅游协会
近几年,黔西市共发展了70多家苗绣经营主体,2023年苗绣、蜡染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依托优势苗绣产业,引进贵州多彩苗绣产业园项目落户黔西。在整个园区产量高峰的前提下,每天可以达到10万件,年产量约3500万件,可以解决当地3000人左右的就业问题。10家企业年产值可达2亿至3亿元,每年可促进工人收入约1.45亿元。
在湖南,湘西州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凤凰古城,世界自然遗产老司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8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178个中国传统村庄,4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庄...
惹巴拉图源的“中国最美土家山寨”|湘西旅游
里耶古镇图源|湘西旅游
这是促进农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依靠文化资源。近年来,湘西州通过保护性发展,激活了地方文化财产,唤起了农村的“安静资源”,文化软实力成为农村全面振兴的硬支撑。
湘西州系统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挖掘整理村庄非遗资源,实行整体保护,重视保护性发展,坚持纯天然、乡土风味、民族性,最大限度地保持村庄的原貌。
《关于加强古城古村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通过对里耶遗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原址、四方城等30个国家保护和保护单位的整体保护和利用规划,为文物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也使得当地人参与和全体员工保护文化遗产的氛围日益浓厚。
除了硬件保护,湘西还通过文化旅游窗口进一步传承非物质遗产。包括开发现场体验民族服装制作流程,观看大师展示苗绣、银器制作等流程;走进古老的土家族村落惹巴拉,参观古油坊、工匠店,观看茅古斯舞等众多文化旅游特色项目。
湘西州有10大类3200多个非遗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苗族赶秋、土家族摆手舞、苗族鼓励、辰河高腔等非遗名单项目。推动“非遗 旅游业协同发展,舍巴日,“四月八”、苗族赶秋、乾州春会等其他节日进入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逐渐成为网络名人打卡的地方。游客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者的教学现场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
机会点三:直播改变文化旅游生态成长
文化旅游产业在直播跑道上显然不是第一梯队,但是后起之秀的增长趋势仍然不容小觑。
现场文化表演直播,直播带你去古城旅游,在线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出门享受在线视觉享受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休闲的一种方式,文化旅游直播也点燃了传统文化团体和博物馆。
“跨媒体旅行”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推出。 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直播具有生产个性化、传播过程化、营销短链化、应用界面化等突出特点和优势。特别是直播平台的本地生活服务功能发挥了资源桥接的作用,完成了平台、景区运营商、本地旅游、餐饮、休闲娱乐服务提供商、酒店的高效连接,形成了直接高效的价值共创链条,正在重构旅游生产和消费形式。
图源| 中传大数据
去年双十一期间,文化旅游直播非常繁荣。一方面,根据飞猪、美团、携程等平台的统计,2023年报名“双十一”的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根据携程双十一预热第一天的直播情况,在各种折扣的叠加下,直播间人气超过1000万。
以陕西旅游集团推出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为例。2023年1月至5月,长恨歌在颤音平台上的访问量为2.3亿,推动门票等交易额1300万。江苏省南京银杏湖乐园首次在抖音直播,3小时售出3000张年卡,销售额超过180万元。直播形成的虚拟在场体验,客户与主播、用户之间即时互动产生的新现场感,成为短时间内实现高销量的关键。
大型现场历史舞剧《长恨歌》剧照图源| 陕西旅游集团
此外,文化旅游产业在直播切入后,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营销变化。
比如对于旅游景点的直播切片,进行二次创作,转化为短视频,成为新的流量密码。北京故宫、雍和宫、山东泰山、曲阜三孔、四川熊猫馆等都很有名。这些相似的内容总能获得不错的点击率和观看量。慢慢地,在流量发展的时候,这些博主也开始在直播间里携带周边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新一轮的文化旅游消费。
直播 文化旅游在展示地方风景、开启景点知名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打造了一张又一张地方文化旅游新名片。显然,这种更直观、更生动的表现形式,将即时在线旅游景观展示给观众,有效填补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单一、产品推广滞后等问题。在电视、网页等其他媒体广告中,具有个性化、个性化、互动性强的优势,构建了新的消费场景,也增强了客户去当地探索美景的兴趣,为景区获得难得的潜在消费。
文化旅游的直播也构建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撬开了生活服务的销售入口,通过直播团购实现了高效、便捷、优惠的交易,帮助打造“短链”文化旅游经济。
直播不仅融合了当地的生活服务,也促进了旅游的日常化和生活化。在传统的文化旅游宣传中,文化旅游的内容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隔阂。在直播的帮助下,文化旅游在宣传方式、内容来源、消费方式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局面。
直播 文化旅游建立了全新的景点、主播、游客和商家参与的业态,促进了文化旅游深度嵌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与直播带货的目的相比,文化旅游的内容创作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进行。如今,公众在直播间订购旅游酒店和团购餐饮已经成为文化旅游的新形势。
回顾过去两年的文化旅游市场,不难看出,从“淄博烘焙”到“尔滨宠粉”,再到一碗麻辣烫“烫”天水城,这一行显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如何实现“流量”和“留量”的新目标仍需不断探索。
参考资料
第一财经:在旅途中,“碳”路未来-低碳旅游指南手册|成果发布。
迈点:直播间,文旅新秀场。
贵州黔西发布:“非遗产 结合“实招”,文旅频繁出现。
投资时报:携程集团:可持续的力量正在重塑旅游业。
四川观察:四川第一个零碳景区来了 就在阿坝州九寨沟县。
每日新华电讯: “直播 文旅升级产业新机遇,携手拥抱“诗与远方”。
中原新闻网: 清明节假期国内旅游1.19亿人——旅游目的地呈现多元化趋势。
中国能源新闻:我国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潜力巨大。
中工网:非遗研学游开辟文化旅游融合新路径。
《中国经济时报》:文化旅游激活农村“安静资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登陆TouchBase”(ID:Touch-Base),作者:姜舒,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