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们坐不住了!中国邮政跨界开咖啡馆,一铺开就是全国第一

2022-02-24

来源丨营销最前线(ID:FrontMarkting)
作者丨波妞
点击阅读原文

 

导读:现在的国企越来越会玩了,卖完奶茶,邮政又来卖咖啡了。

 

拥有5.4万个营业支局的邮政,只要一铺开就是全国第一,星巴克看了可能都要坐不住了!

 

1、中国邮政跨界卖咖啡,邮局咖啡一夜爆红

 

前几天,全国第一家邮局咖啡店在厦门正式营业并登上热搜,一杯美式22元,开业生意爆单了。

 

一夜之间,不起眼的小邮局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点。不仅有邮局的普遍寄存服务,还能卖咖啡,并叠加邮政文创产品。这是中国邮政自己做的直营咖啡馆。

 

从门店来看,熟悉的复古绿布景和标志性的邮筒,墨绿色的窗口带着浓浓的中国邮政色彩,感觉寄完信可以来杯咖啡那种。邮政的口号也很温暖,“喝一杯咖啡,写一封信给爱的人”。

 

 

从产品来看,美式、拿铁、卡布奇诺都有,最便宜一杯22元,最贵一杯38元,支持外卖和到店消费。大众点评上也有用户称,“工作日中午去购买咖啡都要等上一个多小时,前面还有百八十杯在等待。”整体来看,虽然大部分消费者觉得邮局咖啡的价格过高,但对比星巴克和瑞幸咖啡的涨价,邮政咖啡口味和价格仍然过关。
 

 

对于跨界做饮品,中国邮政可谓是轻车熟路。2021年6月,福建省的一家中邮大药房开出了一家奶茶店——邮氧的茶。店面装修相比邮局咖啡更偏小清新风格,提供的品类包括纯茶、奶茶、水果茶和果奶等14种不同茶饮,价格在7-23元不等。与邮局咖啡一样,7块钱一杯的邮氧的茶营业不久也迅速窜上热搜。
 

而对于邮局咖啡,网友也发出了灵魂拷问:“卖咖啡有编制吗?”“在邮局咖啡上班算不算公务员?”“别的不谈,我要是能在这上班,算不算进国企了?”

 

都知道咖啡赛道杀疯了,中国邮政为何还频繁跨界?

 

2、中国邮政卖咖啡,或许是站在风口上
 

2021年是中国咖啡消费的井喷年。仅2021年上半年,中国就消耗掉6万吨咖啡豆。消费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人均咖啡消费量为6.2杯。

 

小小一杯咖啡,喝出一只只独角兽。前有标杆企业星巴克,后有瑞幸咖啡在造假后企业依然健康发展。2021年,咖啡新晋品牌Manner、Mstand都快速扩张完成融资,Manner估值超过30亿美元,M Stand估值约40亿人民币。而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投资人为何前赴后继杀入咖啡赛道?每家投资机构都会谈到这个逻辑——咖啡虽然是海外的东西,但是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咖啡品牌。就在星巴克悄悄涨价不久,瑞幸和Times咖啡也公布了部分产品的价格上调消息,邮局咖啡此时横空出世,在我看来算是踩在风口上给消费者一个新的选择,正式建立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咖啡品牌。邮政想让年轻人把重心放在国货上面,而不是一味追求国外的产品,比如云南产的咖啡豆,磨成咖啡更为醇香,但由于很小众,不被年轻人知道。而邮局咖啡则可能将这些推广开来。
 

3、一场品牌年轻化的转型
 

目前的邮政布局看起来开咖啡馆的更大目的是为了品牌年轻化转型。

 

谁说邮局只能寄信,银行只能存钱?近年来,中国邮政一直在积极转型,从传统网店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型,邮氧奶茶和邮政咖啡都是转型的亮点。

 

 

咖啡茶饮的产品壁垒并不高,又极易对消费者营销特色感官和体验,把邮局变成了一个社交场所,以此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更能拉动母品牌的吸引力。邮局是利用自己的品牌网点优势,希望用这种创新形式,在原有邮政的业务上,做出改良,跨界尝试,为客户提供新鲜感,同时也想更快适应当下快节奏的市场。
 

4、邮局咖啡的竞争力,一铺开就是全国第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星巴克成了咖啡的代名词。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出第一家门店。20年后,在2021财年年报中,星巴克在中国营收达36.7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12.6%,中国已然成为星巴克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另一咖啡巨头瑞幸,从2017年诞生后一度席卷,即便经历了造假风波后现在依然坚挺。今年年初,瑞幸门店数量已接近6000家,大约同一时期的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达5500多家。

 

然而要是较劲门店数,没有能敢轻视中国邮政。此前数据显示,中国邮政依托自身遍布城乡、覆盖全国的优势,坐拥近9千个揽投部、5.4万个营业支局所和42万个信息系统完善的合作邮乐购站点资源。

 

而星巴克在中国门店5千多家,瑞幸则将近6千家。按照这规模,如果咖啡服务能统一到全国,那邮局咖啡一铺开就是全国第一。
 

最后有网友说若把星巴克比做苹果,希望邮政咖啡成为华为。你怎么看呢?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