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日本养老行业这么牛?看完这6大案例,你就全明白了
来源丨易沃高管研修(微信号:E-House_Wharton)
点击阅读原文
时光的年轮从不会为任何人停留。经历过三次生育高峰的中国无可避免会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峰值,甚至人口老龄化会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变数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市场的齿轮正转向这个巨大市场。
日本是较早步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其精细化管理理念以及匠心精神促使日本的养老产业成为世界学习的标杆。根据日本经验,2/3老人不喜欢住在郊区,更喜欢交通便利的市区;80%老人希望有自己独立的房间。
本文列举6大日本养老地产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窥见养老产业发展的内核。
案例1 鹤之苑
鹤之苑位于日本东京都町田市,是日本住区综合型养老机构的代表,其规划设计集诊疗所、康复中心、社区访问服务、日间照料、老年公寓、介护型机构、认知症介护区等于一体。
项目建筑面积7380平方米,七层楼层设计各不相同。其中一层为日间看护中心,包括诊疗所/医务室、药房、活动室、餐厅、洗浴室等,登记服务人数约200人,每天可服务50人。二层针对轻中重度认知症老人,包含2个室外空中庭园、24个房间和浴室等,采用较为先进发达国家的组团式介护模式。三四层针对需要照护的老人,约58个房间,基本是适合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五六七层为公寓型住户,针对需要特殊房型的老人,一共有23个房间。不同类型的房型不同,其中公寓型住房最受欢迎。
项目设计上也有很多暖心的小细节,比如整个楼层的地板采用了弹性较好的乙烯基地板,目的是减少老人意外跌倒导致骨折的现象;区域入口处的门内侧没有安装门把手,从而避免患有认知症的老人在门内侧转动门把手导致打不开门的现象。
此外,在每位认知症老人的房门前都放置了一个记忆盒子,专门放置一些老人自己喜爱的小物品,以便帮助老人们确认这个房间是他的家;空中花园的整体设计风格采用30-40年前日本家庭式花园的主流样式,希望借此让老人们沉浸在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时光。
鹤之苑还给每位认知症老人制作了厚厚的一本生命之书,里面记录了老人年轻时的照片,亲密的朋友、亲人的照片,老人喜欢的物品、食物等。
这本生命之书既让员工更加了解每个老人以前的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照护工作,也可以在老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拿出来给他讲他自己以前的事情,看看以前的朋友,喜欢的家人,安抚他们的情绪。
按照日本规定的一般标准,普通养老机构常规人员配比为7:1,专门针对认知症老人一般为3:1。但鹤之苑的介护职员配置通常可以保证每两位认知症老人会有一位介护职员提供服务,人员配比为2:1。因此, 开业以来都保持着将近100%入住率。
与此同时, 鹤之苑配备有专业的介护专门士,是在日本认知症介护领域含金量最高的一项职业资格。获取该资格认证,需要在认知症介护相关的研究、教学,或者是专业介护等方面有三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才具备考试资格。即使考试通过之后,也需要不断地进修才能保证所持资格持续有效。
案例2 新宿榉园
新宿榉园是位于日本东京的综合福祉设施,由一所介护保险设施、一所障害者综合支援设施以及其他公共房间组成。
其中,介护保险设施不仅可供100名老人长期入住、10名老人短期入住,还可为24名智障老人提供日间服务。因而老人及其家属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障害者综合支援设施主要面向各类残障人士,也分别提供一定数量的长期入住、短期入住以及日间服务功能。
项目为老人和残障人士配备了护士、理学疗法师、作业疗法师、言语疗法师、介护师、药剂师、营养师、管理员、事物员等专职的工作人员,可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和介护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新宿榉园属于国际医疗福祉大学集团中的一员,该集团的下属机构共包括6所教育机构、13所医疗机构以及15所福祉机构,彼此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例如,新宿榉园通过与邻近的三田医院及山王医院合作,确保每一位入住者都能及时得到高水准医疗服务。
针对入住老人,理学疗法师和作业疗法师一般会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和意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康复医疗计划。例如,可为喜欢烹饪的老人增设厨艺训练项目,可为喜欢驾驶的老人提供专用车辆来训练平衡和判断能力等。
针对日托老人设有日间服务中心,该中心是与近邻住区交流的窗口。住在附近的残疾人和智障老人可以像走亲戚一样,定时来到这里洗浴、健身、游艺和交流,度过充实的一天。
在居室设计中,新宿榉园打造了家庭式的空间以产生居家的感觉。四层共设40间单人居室,每10间居室组成1个居住单元,在各居住单元的入口,仿照日本普通人家那样,编排门牌号码,周围的装饰可也显示出主人的风格。
走进单元入口,则是公用的客厅、餐厅与厨房。各居室的主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充分体现家庭般的空间感觉。工作人员在客厅里观察、照顾老人,像家人一般得到老人们的信任。各居室是老人的自由空间,摆放着老人喜爱的各类随身用品。
卫浴设备不仅要满足老人的各种使用需求,还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心理。例如,对于轮椅老人,采用轮椅式入浴方法来减轻老人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对于行动障碍的老人,卫生间需采用无障碍设计;对于只能匍匐行动的入居者,还专门设计了匍匐式便器。
案例3 东中野国王花园
东中野国王花园发源于美国西雅图,40年前进入日本,是集小规模多机能、聚居之家、区域交流中心为一体的“微机构”。
机构共有四楼,其中一楼是开放给社区的公共空间,附近的住民都可以自由出入,60%是妈妈带着孩子来玩,她们的参与和互动给入住的老人带来很多亮丽和活力。
二楼是小规模多机能的据点,这是一种集短期入住、日间照料、居家等三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照护方式,能够非常灵活的应对老人的照护需求,让他们能够长期地住在既有的社区当中。该小规模多机能总共照顾19位老人。
三楼和四楼是聚居之家,分两个单元,一共有19个床位。聚居之家是专门针对认知症老人的小微照护机构,又叫“组屋”,必须要有医生诊断为认知症的老人才能入住,是日本很主流的照顾认知症老人的机构类型。
机构设计充分考虑老人身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很多细节值得借鉴:暖黄色调的灯光,特殊安全材料的地板,特意做低的天花板,怀旧的家具,具有强大收纳功能的壁橱,都给人以家的感觉。
机构在照护理念上充分尊重老人渴望独立,渴望融入社会和家庭的心理愿望,故而采取开放的管理模式,不仅让社区居民轻松利用这里的空间,也让入住老人自由进出机构,即使是认知症老人,也常常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外出。
除此之外, 还鼓励和辅助入住老人(哪怕是有认知症)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让他们充分找到自己的角色。比如参与做饭,洗碗等等,以维持老人的自立能力。
在中国,不少养老机构会把“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使老人能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成考核护理人员的标尺。
而在日本,养老机构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却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让老人重新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的信心和希望。就算是面对一个因手臂瘫痪而无法自己吃饭的老人,工作人员也只是手把手地辅助老人进食:先把调羹放在老人的手中,再握住老人的手,然后拿着老人的手一起从碗中把饭送到老人的口中。
案例4 圣达菲花园
圣达菲花园是社会福祉法人善光会于2007年开设的第一家养老机构。
该项目总共有10层楼,1-9层给老人入住,包含特别养护老人院、康复型养老院、残疾人养护机构等。入住区域共容纳320位入住老人。此外,1楼有2个康复型和1个普通的日间照护中心,每天8:30用专门的福祉车把老人接到这里,下午16:30送他们回家。2个康复型日间照护中心每天共服务36人,普通型每天服务20人。
其中第8层和第9层是一个康复功能区,给康复过渡期的老人提供复健,除了配备齐全的各种康复器械,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名叫“HAL”的外挂骨骼机器人。它可以捕捉脑电波中的微弱信号,根据脑部意愿来辅助老人微弱的肌肉运动,以达到康复的效果。另外还有一种保护护理人员腰部的装置,防止员工在工作时腰部受到伤害。
10层有一个名叫“快乐农场”的屋顶花园,可以为厨房供给应季的蔬菜,它的灌溉也是采用高科技智能IT系统。雾化消毒的系统将消毒液用轻微雾状通过独特的管道喷洒到各个角落,实现全方位的消毒。
此外,该机构的餐饮全部由自己的中央厨房提供,5个人即可负责每天1000多份以上的餐饮制作,他们还积极和外部公司一起开发适合老人的食物。
案例5 中 沢养老院
在日本冲绳的地方语言中,“ゆいま~る中沢”是互相帮助的意思。公司也是以“互相帮助”为经营理念,在日本境内以今井中泽为品牌运营8家养老机构,员工130名。该机构的管理者非常擅长养老机构的定位和模式设计,以及如何通过和社区的互动来提高入住率。
该机构位于坐电车30分钟能到达到市区的两个车站中间,交通非常方便,另外机构周边配备有急性期医院和慢性期医院,生活配套也非常齐全,因此特别受到欢迎。
机构的建筑分A栋和B栋。
A栋的2-7楼是自理老人为主的银发公寓,一共能容纳56户老人,1楼是由食堂和与机构合作的医疗法人承担的诊所和访问看护中心(访问看护在中国是一个护士上门服务的概念),入住率高达95%。
B栋由收费老人院,短期入住区域,小规模多机能和针对失智老人的聚居之家构成。整个机构形成了一套可持续性服务的体系,从老人健康可自理到状态,到身体衰弱需要提供常规性介护,到中度或失智照护直到老人去世,都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该机构经营特色有三点:
第一、强调自己不是机构,而是住宅的概念,强调保障入住老人的自由和尊严;
第二、强调家的概念,鼓励健康老人和护理人员一起参与到事务中来,也是公司“互相帮助”这个理念的体现;
第三、和入住老人一起营造一个社区的概念,机构除了为在此入住的老人提供服务,也是一个开放式的为社区老人服务的据点。
该机构也特别善于抓住老人怀旧,恋家的心理,可以让老人把自己喜欢或习惯的东西带到机构中来,入住的房间除了基础配备,很多的摆件,家具都是老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二楼的活动室的钢琴、木琴,图书馆里的书都是老人们自己从家里带过来的。
老人之间会相互分享自己的心头所好,促进了两人之间的交流,另外,由于是老人自己的东西,他们也会特别爱惜,并会自己保管整理,既能减少机构的开支投入,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老人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多的乐趣。
案例6 横滨康复养老院
该养老院是日本唯一取得JCI(医院取得国际JCI认证是医疗品质的保证)的康复型养老机构。它主要面对中风、骨折等住院后需要康复的老人提供专业康复护理。
一楼有一个名叫”梦之广场“的械能训练室,空间很宽敞,里面的康复器械,运动器械特别齐全,可以满足各种身体状况的老人运动的需求。
二三楼是入住层,一共有130位老人入住。此外,一楼的日间照护中心对社区开放,每天可以照顾63位日托老人。
因为是定位于医院与居家之间的机构,来这里的老人很多是躺着进来的重度护理(要介护5级别),很多也是别的地方无法收留而转进来的老人,入住时的身体和精神都在极糟糕的状态。
而在3-4个月的精心照护之后,这些老人往往能奇迹般地恢复到轻度护理(要介护1-2级别),有胃管的老人很多也能摘掉胃管,重新用嘴进食。这个成绩甚至吸引新加坡的卫生民政部长都前来参访。
该机构特别强调的有三点:一是信念,二是喝水,三是运动。
首先,就信念而言,提供照护服务的人员,特别是管理层,要坚信不管是多么衰弱的老人,都是可以通过合理的照护和运动复健,恢复到他们理想差不多的状态。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将这样的信念从管理层灌输到员工从而影响老人,让他们保持复健运动的信心,坚持下去。
此外,更需要将信念落到实处,针对老人要制定康复计划书,了解老人想要达到的效果,以此为目标,规定好每件护理工作的时间、量,并要求在管理者监督下严格执行。
第二,喝水。该机构负责人认为,脱水会让老人造成类似认知症状况或者让认知症加重,所以,入住在这里的老人,护理人员要做到保证让他们每天饮用1500cc的水,并将喝水这件事情制定饮水计划书,什么时辰喝多少水都有规定,并要求员工严格落实到位。
第三,运动,作为一家康复型的设施,怎样让老人更多、更好并可以持续地保持运动,在他们的的照护环节中也是特别重要的部分。除了在专门的运动指导员和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运用器械来进行康复训练,机构的后勤人员闲暇时也会参与到协助老人运动的一些简单工作中来,比如陪老人散步等,尽最大的努力调动起老人运动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让老人恢复健康。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