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3年成为品类销冠,1年增长66倍,怎么做到的?

2020-12-31

来源丨创业黑马学院(微信号:heima_ying

作者丨九录

点击阅读原文

 

中国的妈妈们,在自己宝贝身上从来不吝惜金钱,因此国内卖得最好的婴儿食品,一般都是出自嘉宝、亨氏、禧贝等国际大牌。但是今年“双11”,一匹来自本土的“黑马”异军突起,一举拿下天猫平台婴童零辅食类目销量冠军,这就是“宝宝馋了”。双11期间,他们仅用了40分钟就卖出了相当于去年一年的收入,总销售额3542万,同比去年增长66倍。

 

此时,陈胜和大学同学郭保平创立的这家公司,刚满三周岁。

 

就在2020年年初,“宝宝馋了”的天猫店铺月销售额还只有数十万元,而到了下半年,这一数字已达到千万元级别。

 

蝶变的背后必有其动因。据了解,陈胜于今年1月加入了创业黑马与天图资本CEO冯卫东合办的“冯卫东·品牌创业黑马实验室”第七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加速变量。

 

“冯卫东老师的帮助和天图投资发生在我们今年最关键的节点上,是我们快速增长、优化竞争局面的重要因素。”陈胜告诉创业家&i黑马。

 

01

增长与困境

 

90后陈胜,在舟山上大学时学的是广告营销,“大学时我就特别喜欢两家公司,一家是创业黑马,一家是罗辑思维。”后者给了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而前者则在他身上植入了无法抑制的创业冲动。

 

在罗辑思维工作一年,又在影视行业小试身手之后,陈胜2017年回到了舟山,与大学同学郭保平会合,两人在大学里做社团时就颇有交往。

 

郭保平是一位农业硕士,2016年就回到舟山,专心研究当地土特产——虾皮。舟山是个海岛,国内淡干虾皮的主产地,郭保平很快成了舟山国际水产城里的“虾皮大王”,水产城里几个比较大的供应商每天品相最好的虾皮,总是被他买走。

 

两人携手,“宝宝馋了”问世。郭保平负责产品,陈胜负责销售。淡干虾皮是“宝宝馋了”的第一款产品。平常市面上的虾皮非常咸,但很多妈妈们想给孩子补钙,需要健康、富含营养,并且不太咸的虾皮来调鲜,她们迅速在网上搜索到“宝宝馋了”。

 

恰好此时,母婴类的自媒体开始爆发,一大批KOL(关键意见领袖)在微信、微博等平台出现,如老爸评测、崔玉涛、丁香医生、年糕妈妈等,他们作为意见领袖,在各种平台上带货,帮这款新生的产品打开了市场。

 

陈胜很快意识到,他们站在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大机遇——婴幼儿零辅食市场的门口。这是一个千亿级的全球性产业,国外品牌如嘉宝、亨氏等一向占据领导地位,但它们产品老化,米粉、泡芙、果泥、磨牙棒等等,很多产品形态二三十年都没有发生过变化了。而且它们的目标客户也过于单一,只面向低月龄婴儿,客户保有周期很短。另外,国外产品从采购原材料到清关、上市,至少要三四个月,到宝宝们的口中时已经不是很新鲜。

 

这意味着国产新品牌的巨大机会。陈胜他们决心成为产品的开发者而不再是单纯的“买手”,不仅仅是单纯把食品“辅食化”,而是要通过对产品形态的升级来打开一个新的市场:“简单来说,就是把你记忆里各种健康、好吃的零食,做成婴幼儿能吃的。”

 

从2017年到2019年,“宝宝馋了”一步一个脚印,建成了由研发到工厂,再到自建仓的三级供应链体系,以及天猫店+KOL结合的分销体系。在第一年,他们就与几百个KOL达成合作,做达人分销。从第二年开始,不断推出新的SKU,宝宝馋了每月至少推出两到三款新品,不但面向婴儿,还有一部分产品幼儿甚至成人也很愿意吃。就这样,小月龄产品引流,大月龄产品变现,2019年全年营业额做到了5000万元左右。

 

然而,此时陈胜却发现公司成长遇到了一个瓶颈,进一步扩张乏力。

 

在当时“宝宝馋了”一年5000万元的营收当中,来自自营的收入只有1000万元左右,另外4000万元来自众多母婴KOL,由他们来组织团购,宝宝馋了只是回流了订单。此时国内的母婴达人已经基本被他们铺完,大大小小合作了几百个。由于最初公司自身比较弱小,只负责提供商品,由达人们来做产品的营销表达、信任背书和流量导入,但是到了一定规模之后,KOL渠道的发展就遇到了天花板,进一步的扩张只能靠增加SKU来实现。然而,不断增加SKU就意味着要不断增加营销成本。如果年营收超过1个亿,有几十款SKU推广,线上获客成本会巨幅增长。

 

另一方面,作为产品开发者,意味着“宝宝馋了”的商业模式会比“买手模式”更重。做产品涉及产品设计、供应链建立、工艺改良、食材取舍、成分优化等等环节,研发周期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多,前期投入很大。“宝宝馋了”的逻辑是所有产品是零添加剂,用最好的原料,带来高溢价。但是对于意见领袖们来说,找到好的食材就算完成任务,剩下的就是打折做团购,这是一种相对较轻的模式,却很难支撑新产品开发。

 

陈胜算了一下,照原有模式,全网分销渠道全部铺完,一年大概可以做到三个亿左右,再发展下去就非常困难。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只有一条路:减少达人团购比重,把重心转向自己经营用户,做全网直接投放。一方面,这样做的天花板更高,自身更有掌控权;另一方面,自营店的利润率是代理的3倍以上,可以更好地支撑研发。

 

但是如何走通这条路,特别是如何自己做面向全网的品牌建设和用户运营,当时陈胜和郭保平都没有经验。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陈胜报名并通过面试进入了“冯卫东·品牌创业黑马实验室”第七期学习。

 

02

问题与解决方案

 

进入实验室之初,陈胜列出了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得到一个更容易建立认知,建立信任的品牌定位;2)了解从5000万到5亿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关口和过关策略;3)结识一些对公司发展有帮助的导师和队友。

 

在开课的第一天,陈胜问了黑马实验室导师冯卫东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宝宝馋了86%以上的客户是1-3岁的宝宝,想要面对这一人群在市场中开创一个新的品类,到底应该对标辅食呢,还是对标零食?”在陈胜看来,这个问题决定着未来谁是竞争对手,也决定着未来道路的难易程度。

 

没想到冯卫东老师直接否定了他的问题:“这两个都是抽象品类,辅食是抽象品类,零食也是抽象品类,你需要去想的是,这里面的具体品类是什么。一个强有力的品牌,通常是要跟强势的具体品类关联,比如一提亨氏,大家想到的就是婴儿米粉。在运营上,其他东西也可以做,但是推广必须聚焦具体品类。”

 

冯卫东告诉陈胜,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企业外部,内部只有成本。无论怎样做品牌,外部消费者问的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你的生意到底是什么”,这是生死攸关的第一个问题。

 

此后的几天课堂上,在仔细研究了陈胜的公司和产品之后,冯卫东建议,可以找一个相对竞争对手比较有优势的,比如海苔或者儿童安全零食品类切入。要想办法让用户只要一想到海苔就想到宝宝馋了,拿到之后还可以再买点别的东西,这才是顾客真实的决策过程。如果什么都想说,面目模糊,其实是不容易被记住的。

 

作为专注消费领域的投资人,冯卫东对于定位理论和品牌构建过程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并总结了一套“品类分化的动力学”。

 

他告诉同学们,要想提高创业成功率,就是要从巨头暂时还看不上,但是具有远大前景的小市场入手。而且在运营动作上,需要做一些让他们看不懂的主动选择。比如,巨头们过去对媒介是习惯大投放的,但是现在新媒介都是碎片化的媒体,它看不懂,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通过天猫商城、微信公众号这些新渠道,甚至是微商的渠道完成品牌的积累过程。

 

与此同时,新品牌创业还要充分利用特定人群的亚文化,因为创新往往是在边缘发生的。当一个市场已经被开发壮大之后,你就必须构建可持续的先发优势:在需求端,可以通过品牌效应、网络效应和顾客迁移成本形成壁垒;在供给端,也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或要素垄断形成护城河。

 

第一次课后,宝宝馋了按照冯卫东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建议,做了非常多的调整,包括更改VI、详情页、包装等等,对外整体品牌价值主张也变得更加清晰。

 

陈胜更深入地分析了宝妈这个消费群体:她们有温度、会共情,但是同时,她们缺乏安全感。这种特点反应到消费行为上,就是她们很愿意交流,擅长及时反馈,对于服务上的包容度较高,但是她们对产品本身是非常严苛的。

 

宝宝馋了重建了一个三级销售链路,前两级是全网做批量内容投放(包括公众号、抖音、快手、小红书、淘宝等),落实到天猫成交,最大的区别是在后续增加了一个环节,把天猫用户导入私域流量池,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个人号+有赞+工具)的深度运营体系。

 

更令陈胜高兴的是,冯卫东老师担任CEO的天图资本在充分尽调之后,决定投资宝宝馋了,给了他们直接的助力。

 

随着能力不断增加,宝宝馋了开始接管营销表达,接着又接管了信任背书,到了2020年下半年,又开始全面接管流量导入,双11期间,他们还拉起一支50人的直播团队,在超级直播间的流量支持下,实现了矩阵式的精准触达。在一系列操作之后,宝宝馋了各渠道每个新客户的平均获客成本也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到2020年6月份,自营渠道的销售占比中已经超过一半,预计到2021年整体将占80%以上。

 

更重要的是,销售量开始呈现十倍速增长,天猫店从2019年的每月80多万营业额,到2020年5月份已经达到了1000万元左右,到了双11,更是同比增长66倍,一举夺得品类销售冠军宝座。

 

“现在我的手上已经有了三张进攻牌——持续产品研发、内容营销和客户服务;两张防守牌——品牌认知和供应链规模,真正建立起了核心竞争力。”陈胜说。

 

03

复盘与进阶

 

创业者都是实干派,他们的目光永远聚焦在下一个目标,对于自身的成功,总是语焉不详。此时,创业实验室做为一个全程观察并参与学员企业转型的创业加速机构,其沉淀创业经验、指引正确方向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冯卫东看来,“宝宝馋了”2020年的快速成长并非偶然,它的一整套打法非常具有代表性:陈胜团队通过某些自身焦点上的加法,以及对会员的运营,在“触、转、锁、增”四个环节做了环环相扣的品牌运营,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的商业价值,这也反过来提高了他们对公共销售资源的出价能力,助其建立起竞争的护城河。

 

在品牌的触达阶段,对处于单一品牌阶段的企业,最重要的是品牌定位。“品牌三问”的第一问就是“你是什么?”。无论婴儿辅食还是婴儿零食,都是偏抽象的品类,“宝宝馋了”找到了强势的具体品类,建立定位。在产品力的基础上,在包装上进一步地优化了信息的传达,做了多种渠道的触达方式,短视频、直播、信息流,微信号群……并引进了技术工具促进转化和锁定。

 

在转化环节,“宝宝馋了”有一个非常坚定的动作,就是让利不让价,尽量避免价格战。价格属于关键的配称,一旦用让价的方式转化客户,会破坏品牌的定位,而且还显示出厂商对自身价值的怀疑。

 

在锁定环节,“宝宝馋了”也做了很多工作,把第三方的渠道、媒介的流量转化成会员。现在比较流行的方法是私域流量池。值得注意的是,冯卫东认为目前宝宝馋了在锁定环节还有一点小瑕疵,即会员价和其他渠道的价格差异很大,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隐患。

 

在扩增环节,宝宝馋了目前做的动作相对简单,主要是产品包装做了设计。冯卫东建议,设计下一步营销方案时,不要用任何现金激励,要用社交货币的扩增手段,比如用赠礼物的方式但不是直接赠给客户,而是让客户可以送一份礼物给朋友圈的妈妈们。

 

随着业务的壮大,宝宝馋了也开始遇到新问题,比如他们一向只做线上,没做过线下加盟,但目前貌似有骗子,在以他们的名义招商,骗取加盟费。

 

冯卫东认为,按照经济学的逻辑,资源最终会落到愿意为它付出更多价格的人手里,只要能获得更多的溢价,就意味着企业有更高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现在线上线下开始有找“宝宝馋了”加盟的需求,这是一种市场扩张的信号,也许意味着宝宝馋了应该去开拓更多的渠道。

 

对此如何应对仍是取决于宝宝馋了团队的运营能力,线上价格理顺了,如果能比较放心地做到线上线下同价,就不会有渠道冲突;在线上线下同价基础上进行扩张,风险相对就比较小,这是一个发展节奏把握的问题。

 

归根到底,对于当前的陈胜来说,最重要的仍是把握住安全的底线,维护好三观,保证产品力。

 

在陈胜看来,产品力包含了产品解决需求的能力、盈利能力和营销表达能力,产品力够强,渠道跟公司的关系就自然会好。

 

2020年双11之前,“宝宝馋了”搬了个家,从原来的格子间换到了4000平的写字楼,公司从几十人增加到两百多人,HR每天的面试从早上九点排到晚上九点。

 

如今他们眼前的,是一片更广阔的新消费之海。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