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城市开100家店和100个城市各开1家店,应该怎么选?

2020-12-12

来源丨刘润(微信号:runliu-pub)

作者丨刘润

点击阅读原文

 

前段时间,我带着一些创业者、企业家一起去游学参访。

 

我们讨论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大家的讨论很激烈,但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很多事情上,应该投入资源,积聚能量,提高“密度”。密度足够高,事情才能打穿,打透。

 

而提高“密度”的前提,是极其“专注”。

 

因为信息无限,带宽有限,因为决策无限,思考有限,所以必须放弃大部分不那么重要的事,专注在少部分最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在一些事情上,必须五指成拳,力出一孔。

 

人才密度

 

应该时刻关注组织的人才密度,是否足够高。

 

专注于找优秀和靠谱的人,才可以更好提升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很多人都会提到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抖音的母公司)的独特文化,不要Control,而是Context。

 

就是不要控制,控制是因为怕犯错。怕犯错,就不会有创新。要相信透明的力量,给聪明人足够的、透明的信息环境。

 

所以,尽量把一切都让员工知道。

 

在字节跳动,每个研发团队的正式员工,都能按需要申请查看当地的源代码。

 

为什么?因为一旦保密,能看到源代码的团队,就有了权力,就会“控制”,最后大大地限制团队协作,和产品研发效率。

 

信息是协作的资源,信息不是控制的权力。

 

因为透明,所有资源和问题,就摆在了所有人面前,大家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因此,在字节跳动,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工程师吃饭时看到某个反馈后,立刻掏出笔记本电脑,现场解决问题后,接着吃饭。

 

这样的文化特别好,但这有一个前提:要找到真正优秀的人,保证人才的密度。

 

怎么做?

 

字节跳动会给出足够的薪水,在市场上招聘。

 

然后,还可以员工内部推荐,优秀的人,总是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推荐一个新员工加入,最高能得3万元。

 

而且,CEO有时也会出马寻聘人才。张一鸣看上一个候选人,可能会三顾茅庐,甚至把为了这名候选人,把他正在创业的公司整个买下来。

 

字节跳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人才的密度。

 

有些人说,我们也许还没有这么大,没有这么强的能力,怎么办?

 

至少可以从一件事做起:只招成年人。

 

只招成年人,是奈飞公司的一条经典原则。

 

什么是成年人?

 

就是不需要别人哄着。给定了目标,能自己想办法拆解,推进,完成。

 

当有足够的人才时,组织的战略和目标才会被清晰地了解和执行,才能做到真正的业绩文化,才有更好的活力和战斗力。

 

问问自己,在提高人才密度这件事上,自己足够专注吗?

 

渠道密度

 

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渠道密度,有没有把市场打透。

 

曾经有一位学员问我,他的连锁便利店,想成长为全国品牌,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我说,成为全国品牌是目标和结果,但是在当下,你应该怎么做?

 

我问他,假如你要开100家连锁店,现在有两种选择:

 

A,在1个城市开100家。

 

B,在100个城市各开1家。

 

请问,选择哪个?

 

当然是A。

 

为什么?

 

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先插上红旗,不好吗?

 

不好。因为渠道的密度不够高。

 

在1个城市开100家店,可以形成规模优势。

 

顾客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见你的门头。

 

一个管理团队,就能覆盖一整座城市的所有门店。

 

一个仓储,一条供应链,就能服务好这100家店。

 

密度高,规模大,才能降低成本,形成规模优势。

 

蜻蜓点水,不如集中爆破。

 

先打透一个城市,站稳了,立住了,再到其他地方拓展市场。

 

所以,关注渠道密度,其实就相当于关注自己是不是在市场上处于优势的领先地位。相当于问自己,我是那条大鱼,还是那条可能被吃掉的小鱼?

 

客户密度

 

时刻关注自己的客户密度,因为客户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

 

否则,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无用功。

 

在参访企业的时候,有位嘉宾举了个例子:

 

假如你是做代驾生意的,你的广告应该投放在哪里?

 

微信?微博?抖音?还是快手?

 

都不对。场景不对。

 

喝完酒想要叫代驾的人,在那一刻不会刷微博,也不会看抖音。在网上投放半天,可能大部分是没用的。

 

喝多的人,都在洗手间。那里是客户密度最高的地方。

 

在洗手间贴满小广告。

 

这听起来很有趣,但也很真实。

 

所以,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要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们都在哪里。

 

然后,提高投放的密度。还是要五指成拳,力出一孔。

 

比如某美妆品牌,在某平台上的内容投放,密度极高。

 

别人家是300篇,它是1000篇,甚至3000篇。

 

用别人3倍甚至10倍的兵力去打。

 

这样有什么好处?

 

当用户在搜索时,最先看到的是你的内容。当用户在闲逛时,最先刷到的是你的内容。当用户在社交时,最先谈论的还是你的内容。

 

再比如,某香水品牌,目标用户是一线城市25-35岁的白领女性。

 

他们自己说,可能消费我们品牌的,就几百万人。

 

所以,我就找这些白领女性关注的KOL,KOC,反复投放。

 

每年一两千万的营销费用,就是投放这些人。

 

因为,与其撒胡椒面,不如单点突破。把密度提高,一次性打透。

 

在以前,大家强调投放的广度,这里投一点,那里投一点,今天这样的打法基本无效。

 

今天的打法,是砸透一个点,砸出火花。

 

所以,问问自己,你的客户是谁?你的客户在哪里?你发力的地方,客户密度足够高吗?

 

自己,有专注在这些更重要的地方吗?

 

成长密度

 

刚刚提到的,是组织的管理和经营。很多人问,那个人呢?

 

个人,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成长密度。

 

成长,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具体呢?

 

具体,有两个方面。身体和心智。

 

身体的成长,是体力和精力的充沛。

 

身体,就像是手机电池。电池容量太小,电池耗电太快,电池充电太慢,是成不了大事的。

 

怎么办?

 

保持运动。这是一件每个人都知道,但却只有少部分会做的事情。

 

可以从“最小可改变的行动”开始。比如提前一站下车,快走上下班。比如每天跳绳200下。

 

最底层的工作者靠体力,中高级管理靠智力,但最顶级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又回过头来靠体力。

 

心智呢?

 

多读书。

 

很懒?没空?没时间?

 

可以试着每季度读一本书。然后每月读一本。然后每周读一本。

 

除了读书,还有呢?

 

多写作。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你会发现,自己以为很清楚的事情,其实还是模模糊糊。写作,可以进一步帮助你理解消化吃下去的知识。

 

试着每个月写一篇文章,公开地写,公开地和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质疑。这些反馈,会让你对知识有更深地理解。

 

还有吗?

 

多见人。

 

我和这些创业者、企业家定期去游学参访,就是为了去看,去学习。

 

成长不是坐在房间里闭门造车,而是要走出去看真实的世界。

 

问问自己,你的成长密度够高吗?还是温水煮青蛙?

 

所以,为什么真正厉害的人,都极其专注?

 

因为要提高密度。密度足够高,才能够突破。

 

最后,再和你分享一个故事。

 

任正非有次接受采访说,正因为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漂亮的财务报表,没有太大压力,所以能把很多“肥料”投在“土地”里,等待“庄稼”越种越好。

 

华为对于技术研发的标准是:

 

距离目标二十亿光年的地方,投一颗“芝麻”;

 

距离目标两万公里的地方,投一个“苹果”;

 

距离目标几千公里的地方,投一个“西瓜”;

 

距离目标只有五公里的地方,就要投“范弗里特弹药量”。

 

所有人拿着弹药扑上去,攻克“城墙口”。之前是几百人,然后是几千人,现在几万人、十几万人还是对准这个“城墙口”冲锋。

 

而华为每年炸“城墙口”的研发经费已经达到了150-200亿美元。

 

这个“城墙口”是什么?是那些最先进的技术。比如我们熟悉的5G。华为的5G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领先位置。

 

任正非说,我这个人性格是窄窄的,所以让我们公司前面的道路也是窄窄的。

 

什么是专注?这是专注。

 

这也是“狠人”,是真正厉害的人。

 

五指成拳,力出一孔。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