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火!梁建章怼高考
2020年的全国高考,因其身处疫情背景而备受关注。但实际上,高考制度本身永远都有更加值得思考与探讨的空间。
高考当然是一种公平竞争的方式,但问题在于,整个中国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越来越沉重。即便是整体录取率的提升,也无法改变考取名牌大学尤其是北大清华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所以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中学生是最累的,家长是最辛苦的,补课费用也是最高的。为了能上北大清华,学生会拼命刷题以求在高考时追求接近满分的成绩,却忽略了考试以外的那些知识和能力。
所以,虽然整个中国社会在中学教育方面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远超三十年前,但大多数中学生学到的东西却并不比三十年前的前辈多。的确,我们的中学生要比美国的同龄人更擅长考试。但在进入大学以后,美国学生开始凭借其兴趣继续努力学习,很多中国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磨难以后,却普遍性地“躺在大学招牌上开始偷懒”,因为未来在求职招聘过程中,社会各方往往只看大学招牌(或者说是高考成绩)而忽略大学期间的成长。所以有经济学家分析发现,中国大学生在刚入学时曾经拥有的优势,往往在几年后大学毕业时就被消失殆尽,很多能力反而不如国外大学生。
对于以上种种弊端,其实社会各界都有所察觉。对于高考的讨论和改革,长期以来都是热门话题,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考改革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进展,反而多了很多治标不治本的改革措施。比如有人试图说服家长,希望他们接受大学招牌没有那么重要的观点。但是这种说教完全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名牌大学目前就是社会各方认的金字招牌;有人试图以强制化的方式要求课堂减负,但从现实操作层面,课堂里的“减负”只会导致课外的“增负”,把孩子们从课堂内赶到了各种辅导班,结果反而加重了家长的经济和时间负担,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最近还有人想在中学推计算机课,但如果不会影响到高考成绩,学生和家长根本没有动力去学任何高考以外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任何局部性的小改都可能是帮倒忙,而是必须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统招统考制度。在现行高考制度非改不可的前提下,各种方案都应该得到充分的讨论,哪怕是一些听起来很荒唐的办法,也可能有利于启发公众的思考。我下面简单分析几个更可能的方向,并提出一系列很“开脑洞”的方案:
自主招生
高考的很多问题都基于与之配套的统招制度,大学招生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录取都取决于高考分数而不是综合评价。面对单一且重要的评价方式,自然导致学生把太多时间浪费在题海中,忽视了全面的和个性化的发展。一个自然的改革方向,就是向大多数国家看齐,更大限度地实行自主招生,提升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程度。对于这个改革方向,社会各界一方面认为的确有助于提升全面素质,另一方面又普遍担忧自主招生会带来腐败、“拼爹”等现象,会导致穷人的孩子更加没有机会。而我要指出的是,其实农村户籍进入名牌大学的占比近年来不断走低。实行自主招生,反而可能有利于各大学校出台对农村孩子的倾斜政策。现在的研究生考试方式就是全国统考,各大院校自主招生,似乎也运行顺畅,且没有出现重大的贪腐现象。即便存在个别腐败的风险,但逐步推行自主招生,必定是一个利大于弊的正确方向。
缩短学制
另一个可能的改革方向,就是缩短学制,既然高考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中学生已经满负荷地学习,那么把中学教育缩短1-2年。这样至少在不改变现有的统考统招的制度下,可以减少题海战术的恶性竞争,降低高考制度的浪费,整个教育系统就有资源普及高中教育。基础教育提速后,将来还可以考虑普及大学教育。现代社会对于一个合格员工、公民和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教育可能是必备的。减轻压力和缩短学制,有利于普及高中和大学教育。
缩短学制后,家长的负担适当减轻,就会更有意愿生二胎。如果还可以缩短学制,中学阶段缩短1-2年,这样16-17岁就能上大学,毕业后也能更早地工作或者接受更高学历的学习,这样高学历精英就多了宝贵的一两年职业生涯,高学历女性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谈恋爱,有利于她们步入婚姻殿堂,客观上也有利于提升现在超低的生育率高分封顶。
要强制执行缩短学制当然也有难度,因为有些学生和家长为了无限接近满分,或者说为了那微弱的机会考进北大清华,甚至会自愿推后考试时间。所以为了弱化千万考生要进清华北大的恶性竞争,我们不妨再开一下脑洞。对于那些最顶尖的大学,如果在达到某个分数段之后,就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高低来确定录取名额,又会如何?
比如在满分750分的情况下,如果有5%(或者10%)的考生考到了600(或550分)分,此时就把600分作为一个“封顶成绩”,无论是700分还是605分,在招生系统中都显示为600分。此时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名校,就需要从很多600分当中来挑选。如果完全不允许用自主招生的方式考核其他能力,不妨就用随机的抽签方式。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觉得上述想法实在太过荒谬。实际上,直接说“高分封顶”肯定难以让人接受,但换个思路就可以发现其完全具有可行性。比如,为了确保学生不在太多的难题偏题上耗费宝贵精力,可以降低高考试卷的难度,让5%或者10%的人能够拿到满分,达到的效果和“高分封顶”是一样的。实际上,在被誉为“美国高考”的SAT考试中,就采取了类似的低难度策略,导致有相当数量的华人学生可以考出满分成绩。让更多优秀学生能考出接近满分的成绩,其实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分数对于他们最终能否被录取的影响力,让分数以外的因素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问,这样不就发现不了尖子中的尖子了吗?我觉得,没有必要在18岁时就用几张高考试卷去发现尖子中的尖子,因为以后还有很多冒尖的机会——对于天才们来说,还可以在大学阶段还有研究生阶段脱颖而出,以后还有大学生能力考试或者研究生考试,还有硕、博士的研究和论文。真的天才不用18岁来拿700分来证明,也许他们15岁时就能考到600分,这样封顶的制度,反而可以鼓励更多的少年天才冒出来。而在18岁时,我们只要知道这个人优秀到能拿600分就足够了。
又有人会问,那么名牌大学找不到最好的本科生,是不是不利于天才的培养呢?其实大学本科教育已经完全通识化,现在大学教育其实跟一百年前的高中教育差不多,是做进一步职业培训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所以大学本科教育基本可以标准化甚至网络化,名牌大学的本科教育水平和一般大学的教育水平相差无几。美国名牌大学的本科课程很多都是由最年轻的助理教授甚至由在读博士生上的,而真正大牌教授教本科生的意愿和能力往往都不高。
还有些人问,那么能考700分的高材生最终上不了北大清华,岂不是很冤枉吗?但从整体来看,这样的制度会导致北大清华不再拥有争夺状元的特权,其生源优势会被大大削弱,其实正好是全面考察各所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一次机会,而不再像以往那样由生源来决定一切。如果那个700分的高材生真是天才,即便在其它高校也同样有取得成功的机会,而不只是依靠北大清华的招牌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
所以这个改革的核心,就是打破学生们“躺”在名牌大学金字招牌上的特性。对于未来的用人单位来说,如果看到你拥有北大清华的学士学位,也只是知道你当初具有600分以上的高考水平,而不像现在这样默认你就是“人中龙凤”。如果你要打动用人单位,就必须拿出比学位本身更加过硬的实力证明。所以在新的制度之下,正如当初高考不只看分数本身一样,招聘也不再只看学校背景本身一样。因为没有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可以“躺”,也就迫使所有学生必须在大学更努力学习,通过大学成绩或者研究生考试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能力。公司招聘和公务员招聘也会更注重大学成绩和研究生的学历,这比光看本科招牌要更加科学理性,因为既然各大公司招的是大学生,那当然应该看大学毕业时或者研究生毕业时的考试成绩,而不是依赖大学招牌,因为大学招牌只反应中学毕业时的高考成绩而已,参考价值其实并不大。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改革,高考的竞争压力会迅速降低,尤其是那些本来就优秀的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综合能力,或者提早进入大学学习。随之而来的,就是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压力也会随着减轻,省下的社会成本不可估量,家长和学生的幸福指数会飙升。负担减轻后,家庭的生育意愿也会提升。压力减轻以后,缩短学制也更容易推行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的生育意愿。
总之,我认为中国在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方面存在着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并且是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所有问题的根本,在于现行的统招统考制度。为了在名义上实现百分之百的公平性,整个社会牺牲了很多的效率。如果为了所谓的“绝对的公平”,一定要保留统考统招的制度,不妨可以考虑一下本文提出的缩短学制和把高考成绩封顶的办法。取消名牌大学的掐尖特权,也许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高考改革思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