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原副校长:经济全球化终结了吗?

2020-05-29



千万不能忘记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本期主讲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海闻

原标题:经济全球化是否走向终结了?


疫情发生以后交通封闭,很多供应链断裂,大家都开始觉得全球化影响了生活。


其他国家物资短缺的时候,发现完全靠国际市场对他来说存在问题,现在逆全球化的趋势很严重,包括学界也是认为全球化会走向终结。


疫情发生之前由于中美关系的恶化和美国政策的改革,已经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我们现在分析一下到底逆全球化能走多远或者全球化是不是正在走向终结。


全球化发展的原因


90年代以后全球化迅速发展,经济、贸易和投资增长特别快,90年代以来全球化出现了新的高潮。


首先是科技发展的推动,特别是运输,大型集装箱、大型海洋运输包括空中运输,使得运输成本大大下降,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等,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自由迅速。


金融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它在国际贸易和投资当中的作用,使得经济的全球化在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还有制度的原因,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中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要走市场经济,2001年中国又加入了世贸组织。


苏联解体和东欧的关系也使得原来政治上的格局被基本打破,冷战的结束、政治的缓和,导致全球化在90年代以后加速。


在这个基础上,组织的建立,特别是1995年成立了世贸组织,90年代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当我们在分析全球化会不会终结的时候,还要看这些因素是不是继续存在。


最近反全球化的趋势,始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发展中国家最主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对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产生非常大的竞争。



反全球化的一个因素是因为各个国家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这个还会继续存在。


特朗普上台以后反全球化加入了政治因素,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在政治上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特朗普和全世界,比如和欧洲、日本等国家都有很多贸易冲突。他现在是以美国优先的口号希望能够更多地促进美国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来说有一点像美国要自力更生了,不跟你们玩了。


这次疫情的爆发实际上是一个加速器,疫情爆发之前去全球化还主要发生在美国,疫情爆发以后产生了全球比较普遍的民族主义的声望。


互相甩锅,互相认为全球化交通便利、人员流动甚至供应链的断裂,使得大家开始认为经济的密切联系程度是一种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反全球化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浪潮,包括中国在内现在也有很多人提出来我们现在不能完全靠国外市场,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外市场的这样一种思路。


中国的全球化受阻 但不会终结


短期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美国的政治加上新冠疫情再加上各国在疫情期间的封闭,到现在为止基本上还是封闭的,一封闭不光人员交流,包括贸易、投资、供应链断裂以后,严重受阻。


尤其是美国在这个过程当中和中国的关系,不仅是美国之间的脱钩,甚至在股市上也希望中国的企业将来退出美国股市。


另外现在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声音不可能,因为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也认为经济利益会使得这些企业继续留在中国,这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不完全。


我要强调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我们千万不要高估经济的力量。



这几年我们有一点这样的趋势,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好,国外是离不开中国的,如果仅仅认为中国经济可以吸引各个国家,或者中国的经济实力强,就可以在各个国家发展——这样想太简单了,千万不能忘记政治对经济的影响,还有规则的问题。


毫无疑问,中国现在是越来越强大,但是中国越来越强大的过程当中政治因素、规则因素也在起作用,短期我认为确实不能忽视逆全球化的趋势,但是长期我认为不可能终结。


政治和经济的力量仍然会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家政治上没有特别大的冲突,人们继续会把经济的因素放在首位,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全球化是不是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中国和美国。


中国能不能继续改革开放?疫情之后我们改革的措施,特别是金融方面,正在加大。


但这个还不够,一方面我们要让别的国家、企业进来,千万不能说人家封闭我们也封闭,这样会加速反全球化的趋势,对中国、企业都是不利的。


中国必须继续改革开放,继续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活动。


同样也取决于美国政策的改变,如果美国政治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立场,会继续导致世界走向封闭和对立。


美国的态度和欧洲的态度也非常重要,某种意义上也取决于他们经济复苏的程度。


如果经济复苏得好,大家可能更会参与全球的竞争。如果经济恢复得不好,政治家们可能更多地会去煽动民族主义,更多地主张自力更生,结果会对全球化趋势产生更大的破坏作用。


国际组织的改革包括WTO和各个自由贸易区组织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通过这些改革使得大家都能参与。


中国企业怎么办


首先作为企业短期必须高度重视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趋势,千万不能忽视政治的力量。


大家应该有危机意识,尤其产品、原材料涉及到国际市场的企业,要做很多风险评估和危机准备。


但是也不能意气用事,要尽量稳住现有的市场,开展民间的外交也非常重要。


长期来说首先我们要看到全球化的因素还是继续存在的,科技因素、经济利益因素还是存在的,只要政治环境趋向于好转,我相信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全球交往和国内交往的原理是一样的,通过交换、贸易、互相之间的经济交流,一定都会得到更好发展的。


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尝到了参与国际市场的甜头,发展恰恰也是通过开放和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才得到了国际40年的加速发展,这个趋势我们必须要认识到。


现在的逆全球化趋势,一个是美国的政治,还有疫情是加速。疫情是短期的,疫情过了以后可能会慢慢恢复。


我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全球化就像我们现在用上电了,但突然停电,电梯不动了,生活不方便,人们就开始说不如点油灯的时候。


实际上这是一种短暂的断裂,它不能改变经济的规律。


从长期来看我希望企业要做好两手准备,企业毕竟只是去适应环境,一方面要规范地进行,这个非常重要。包括环境保护、遵守规则,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可以真正长久、稳定地在国际上发展。


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拓展发达国家的市场,另一方面继续发展会受到一些限制,要意识到国内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毕竟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即使是我们的总量成为世界第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千万不要放弃国际市场,不要不相信全球化的最终规律。


(本文选自海闻先生在天九共享集团第346届中国独角兽商机共享大会上发表的主题演讲,有删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