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大厂让供应商降价的背后,年度议价是否可以作为借口?
“卷王”比亚迪,再一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最近,一封名为《2025》的名字 2008年比亚迪乘用车成本降低要求的邮件,让业内和很多消费者觉得比亚迪在“吸血”供应商。这封邮件的主要内容是比亚迪对供应商提出的商品要求: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减价 10%。
对此,比亚迪高管回应称,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比亚迪的“舆论危机”将由年度议价承担责任?供应商降价会带来什么影响?
01
在残酷的竞争中,不要以惯例为借口。
事实上,让供应商降价不仅仅是比亚迪一家汽车公司。
也是在最近,一些媒体从汽车供应链专家那里获得的文件显示,SAIC大通也向供应商致信,目前汽车市场供过于求的问题突出;随着大量新车上市,市场供需失衡预计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导致价格战难以平复...说了很多话之后,SAIC大通的目标是降低成本。 10%。
同样是降价或降本 10%,但比亚迪和上汽大通实际上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情况。在邮件中,比亚迪预计全年将突破 420 万台的销售价格,展示了自己的成就。上汽大通的情况有点不好——今年之前 10 每月累计销售 15.47 万台,同比下降 14.4%,是上汽集团旗下下滑幅度最大的自主汽车品牌。
但是有一点是相似的,两者都提到了一个关键点。—— 2025 2008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卷成本”将是 2025 2008年汽车工业的主旋律,为了提高竞争力,它们需要整个供应链共同努力,不断降低成本。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汽车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汽车公司,还是表现不佳的汽车公司,都有强烈的“担忧”概念。虽然他们在产品策划和营销策略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共同选择的方式出奇的相似——向供应商“操作”。
对于汽车公司的做法,有人站在供应商这里,觉得供应商太“可怜”了,面对汽车公司的实力,似乎“无法抗拒”。似乎比亚迪高管回应说,“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基于大规模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不是硬性要求,可以讨论推广。”
据了解,供应链零部件定期降价是行业惯例。而且因为汽车公司处于强势一方,供应链企业基本都会遵循。但这一定是合理的吗?所谓惯例,并不意味着适合所有前提。
要知道,目前汽车行业的表现“很奇怪”,处于尴尬的境地。一些供应链人士指出,近年来,汽车产业链呈现降价趋势,现在属于产能结构性或阶段性问题,整个市场处于增量不创收的状态。
根据东方证券此前的季度分析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全车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零部件企业毛利率同比疲软。此外,财务数据还显示,第三季度 A 整个股票行业归母净利 167.36 同比减少1亿元 环比下降21.5% 21.1%;零部件产业归母净利润 184.68 亿元,同比增长 环比下降0.2% 6.5%。
可以看出,目前的汽车行业陷入了“困境”。车辆整体销量在上升,但汽车公司的利润在下降。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也处于盈利不增长甚至环比下降的趋势。这也意味着在销量上升的背后,整个汽车产业链仍然存在一些盈利问题。
这个和手机行业有点相似吗?国产手机销量在不断增长,但是整个手机行业的利润却被苹果抢走了。根据市场跟踪机构 IDC 最近的研究表明,苹果及其竞争对手 2024 每年手机的出货量都会增加 6.2%,至 12.4 亿部,但 iPhone 销售额可能只是增长 0.4%。不过 IDC 估计,苹果的平均售价已经超过1000美元,利润仍然遥遥领先。
如果汽车公司轻描淡写地说“行业惯例”,就会把问题抛给供应商,自己享受成本下降带来的好处。显然,他们无法真正建立一个积极的行业增长循环体系。
02
混乱的出现,破局的方法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成本不能无限降低。如果不考虑具体情况,盲目要求降价,供应商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最终会不会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结果?
举例来说,就目前而言,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 10% 受消息影响,供应商股价已开始呈现下跌趋势。新铝时代就在其中 11 月 27 每日股价一度下跌超过 3%。而截至 11 月 28 日收盘,新铝时代股价下跌 1.96%。要知道,新铝时代对比亚迪的依赖程度很高。比亚迪销售所产生的收入,在公司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超过 80%。
想象一下,在供应商与一家汽车公司深度合作、高度绑定的前提下,供应商显然无法拒绝汽车公司的降价要求,利润可能会遭受相对较大的腐蚀。相对来说,为了保证供应,地位较强的汽车公司一般会保留几家供应商,让后者在价格谈判和产品质量上面临残酷的竞争。
为了加强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汽车公司通常会“卷价”,通过降价促销来增加销量。这样会导致汽车公司利润下降。自然,汽车公司会将成本控制的压力转移给零部件供应商。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对于供应商来说,是否接受汽车公司的降价要求会伤害自己。
还可以看到,很少有供应商开始了自己的“抵抗”。据了解,一些供应商对比亚迪的回复表示强烈不满,并严厉抗议,称“比亚迪目前的做法不仅违反了商业伦理,还透露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奋和韧性,以及国内供应商的生存能力,没有底线...这种层层压榨的方式,导致国内供应商陷入了“要么卷死,要么饿死”的恶性循环,甚至直接将知名企业逼入破产状态,最终导致行业陷入低端竞争的死胡同。"
我们仍然不知道供应商是否会因为汽车公司的降价要求而“卷死”或“饿死”。但必须承认,降价确实可以让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购买自己喜欢的车型。然而,这是否可持续还有待讨论。
很多消费者也在担心,随着价格的降低,可能会出现以次充好、以次充好、夹杂回料等混乱。或者汽车公司在质检验收阶段“视而不见”,因为价格和生产效率等因素,影响产品质量和整车安全,损害消费者利益。
汽车公司“卷天盖地”,汽车价格持续下降,客户乐于看到;车辆质量下降,问题频发,客户抱怨。再加上车企和供应商收入表现不佳的现实,如何找到打破游戏的方法,对于汽车行业的下一步发展尤为重要。
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吗?还是提高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还是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些都成为汽车行业亟待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关键问题。只有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汽车行业才能重新走上健康可持续的道路。
科技说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