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卷还是高薪?在香港工作后,TA们...

2024-10-31

在过去的两年里,当你打开社交媒体时,你可能会经常看到帖子,他们称赞香港工作场所工资优越,没有加班文化,女性友好,没有35岁的困境,一个接一个地被推到你面前。


但仔细一看,评论区也时不时地跳出异常声音:“不加班大概是因为工资低”、“港硕留子工地狱开始”、加入港企,滤镜粉碎”。


到底哪一方的说法是真的?


香港职场AB面在不同人眼中。


针对应聘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两位同时在香港和内地工作的职场er,主要包括为什么在香港工作,职场文化(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否女性,老年人的友好等。)、采访了内卷水平对比、当前人才缺口等方面。


就结果而言,不同的个人,不同的职业,对香港职场的感觉大不相同。


Evelyn是一个内地人,在英国读完本科后,回到上海工作2年,然后去香港读硕士,通过IANG签证成功留在香港工作。


在选择香港作为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时,她坦言,首先要考虑长远规划,香港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发展前景,其次对非本地毕业生非常友好,而且在工作场所对女性非常友好。


进入工作场所后,她的感觉也差不多。



首先是work life balance。加班文化并不流行,工作节奏快,但是手脚比较快,下班前可以做完——“我好像没有加班”。


对不久前新闻报道的内地人才将不良风气带入香港职场,她的个人经历并不明显。


"谁会这么愚蠢?有些人只是为了wlb而来,来了又开始卷起来,主动减薪,不是自相矛盾?"


第二,她认为在香港工作场所,人类与工作场所、同事之间的边界感更强。每个人都有一个共识,把手头的工作集中在作业时间,下班后,很少有人通过个人电话联系工作相关的事情。


老板要求大家下班后带电脑回家,“在我的老司(内地)。”


另外,同事们很少询问婚姻、怀孕、家庭或年龄,这也是Evelyn所看重和认同的:人与人之间会保持一种庄严的边界感,我们所说的e人友好,i人天堂。


然而,另一位受访者SHAN对香港职场的看法,虽然与Evelyn有重叠,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作为香港人,SHAN大学毕业后首先在香港工作,然后自己创业,还在内地大厂工作了几年,现在回到香港工作。


首先,在学历方面,Evelyn和SHAN都认为,虽然香港职场对学历有一定的基本门槛,比如要求本科,重视香港的八大资质,但总的来说,对学历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重。用人单位仍然更加重视求职者在文凭、能力、经验和知识转换能力方面的综合实力。


但是SHAN对于加班文化、职场是否高龄友好等问题有不同的感受。


当他从事一个行业,需求旺季时,加班是正常的,“早上9号、十点上班,晚上七点上班、我们不会把8点下班当成加班。真正最疯狂的一次是加班到第二天早上7点。“在他看来,香港的职场节奏更快,工作更饱和,对应聘者的工作效率要求更高。



对老年人的困境问题,SHAN认为,尽管市场上对老年人的风气没有歧视,但“年龄歧视”实际上是由供需决定的。


对于一些需要更多经验和技术的职位,深厚的资历确实比浅薄的资历更重要。


比如技术IT部门,5年经验 年轻人月薪25,000元 VS 15年经验 一个月薪五万元的中年人,他可能倾向于后者:“因为现在我们缺少的确是经验可以覆盖更广泛领域的老手”。


另外,公司还会计算招聘年轻人花心血去培养却被当成跳板的成本。


但是有些职位就不一样了,比如销售。企业为了企业形象低龄化等综合考虑,倾向于聘请更年轻的员工。


而且有些部门必须紧跟前沿风尚,特别需要新鲜的idea,还会在招聘中专门为年轻人留下席位。


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刻意针对年龄去筛选人的标准,还是要看不同市场和行业的真实需求。


他认为,一个人能否在香港的就业环境中站稳脚跟,更多地关系到自己的定位是否明确,而不是年龄。


“一个人35岁,但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高,符合岗位需求。他很受欢迎;相反,即使他25岁,市场仍然会淘汰你。”


揭开香港职场的共性和真面目


Evelyn和SHAN对香港职场的感觉似乎是两个极端:“安静的岁月”和“丛林法则”,但它们恰恰反映了香港职场的一个核心和各种方向。


许多人和Evelyn一样,最初的痴迷来自于对开放自由、与国际接轨、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向往;


认同香港女性精神,看中职场女性的好感度(2023年数据显示,香港女性高管人数在38%左右,远远超过亚洲其他地区);崇尚边界感,对没有人关心你是否是异类的“冷淡”感到安心;


但后来,他们看到了晚上9点以后依然灯火通明的中环(加班版),看到了疲惫的群居动物为了维持昂贵的生活成本不得不“爱”自己的工作,看到了更加冷酷直接的职场选拔;看到38%的女高管率背后,只有14周的产假。


祛魅和探索的过程使人逐渐接近核心,我发现“甘蔗两头不甜”的道理在香港工作场所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要享受一个城市的美好,必须承担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东西。



在香港,work life 确实提倡balance,但是作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亚洲第二大外汇市场和世界第四大外汇市场,香港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平躺的城市。


所以纯粹为了追求生活舒适而来的人会失望。


幸运的是,香港人务实,从不提倡不吃苦,不吃硬,但这是建立在工作节奏更快、更强的前提下。


能否真正拥有wlb,还得靠自己。


此外,工资水平与工作强度成正比,节俭由人决定。然而,在这样一个房价高、消费水平高的地区,大多数人可能会更加努力。


而且女性友好的职场环境,在赋予女性公平提升空间和话语权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加血腥激烈的职场拼杀。


老年人真的没有困难,但是香港职场实行的是更严格的市场淘汰制度。


公司根据求职者的真实含金量和职位匹配程度来决定是否录用,这也可以倒推:香港职场er也没有轻松的时刻。


不出校门就得卷GPA。、试卷实习,试卷证书奖,镀金简历,为求职做好充分准备;进入职场后,要不断积累经验,磨练技能,提高效率。


你可能在想,哪里不都是这样吗?但是香港的容错率明显更低,所以钓鱼和填充的空间也更小。好处自然是“35岁的困境”、扭曲的风气,如“准时下班羞耻症”,也没有什么空间。


事实上,这些现象是相同的核心:香港早已充分竞争市场。


充分的竞争意味着市场上所有的资源都受到了刺激,没有人或集体可能出现的垄断,因此市场价格将保持在非常合理的位置。


说实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香港人极其务实的风格主导和完善的法律保障下,这套规则运行得有效但冷淡,所有人、事、物都在其中。从长远来看,市场肯定会根据供求关系自动合理定价。


它是一座“你行你上”的城市,香港奖励那些“不怕无能,只怕没机会”的人。


香港人才缺口在哪里?


根据9月份发布的最新《2024年世界人才报告》,香港人才竞争力第九,亚洲地区第二,在吸引和培养国际人才方面依然显示出其超强的竞争力。


假如对香港的职场生活抱有憧憬和期待,不妨来看一下,目前有哪些经验和能力,最有可能直接进入香港的职场。


根据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发布的《2024年香港人才市场概述》,香港市场专业人才和全球市场需求趋同:信息技术人才稀缺。


香港政府认为,这一差距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未来人才招聘的方式:以评估技能为首。


其中,企业机构迫切需要选择人工智能技术来促进决策或改善用户体验,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人才。


医学界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医生、普通科室护士、药剂师、物理治疗师等职业。


金融业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是香港的传统优势,但伴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迭代和创新,对金融技术等新兴领域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总而言之,香港对人才的接受程度很高,但是门槛却不那么低,紧贴时代脉搏。


今年十月,香港政府发布了《2024年施政报告》,估计未来五年香港各行业人力短缺约18万人。



在最新扩大版的“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中,13所新上市大学中有9所来自内地。继2023、在2024年取消优才配额,放宽高才通标准后,港府再次增加了内陆人才引进的筹码,发出了更加积极的信号。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猎聘”(ID:liepinwang),作者:Luna,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