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多年,万亿之地终于实现了梦想。

2小时前

泉州地铁,千呼万唤,终于来了。

 

计划多年的轨道交通线路迟迟没有新消息。泉州选择了“曲线救国”——不久前,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工程竞争性谈判公告》,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可行性研究报告即将进入审批阶段。

 

也就是说,泉州将有望利用城际铁路的地铁化运营,打破地铁的“困境”。

 

消息显示,R1线建立规则于去年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贯穿厦门、漳州、泉州,连接三个市中心、翔安机场、晋江机场等重点枢纽。其中,泉州段总长70.865公里,车站12个,预留2个车站,通过泉州台商投资区、丰泽区、晋江市、南安市等。因此,这条线不仅让厦漳泉都市圈进入了交通同城化阶段,也增加了“散称泉州”的心理距离。

 

这只是第一步。同样,前几天,福建省发布了《关于以县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福州、厦门、泉州中心城市扩张升级”,“逐步融入中心城市,发展成为扩张区”,“推动与现有中心城市相邻、城市化基础好、发展动力强的县(含县级市)。

 

把两件事放在一起看,别有深意。

 

 

01、“失落者”

 

泉州的“地铁梦”由来已久。

 

早在2010年前后,泉州就开始对轨道交通产生“冲击”。在福建省政府批准的《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六条轨道交通线路早已规划,成为泉州多年来“追梦”地铁的雏形。

 

随之而来的是多年的不断推进,每一个与“地铁”相关的话题都会引发当地舆论的高潮,但是官方信息中关于地铁建设的行动却一直停滞不前。截至2021年,《泉州市城市化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仍是“规划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说法。

 

 

2022年,泉州市自规局官网发布了一份关于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回复。不仅六条线路有更具体的规划,“最近打算建一号线和二号线工程”的安排也暴露出来,进一步披露了两条线路的总长、投资额、网站等详细信息。

 

但与此同时,答复也不忘倒出苦水:“市主要领导多次赴省入京,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省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等上级部门沟通报告”;省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全力支持,省政府向国家发展改革委请求支持泉州城市轨道近期建设规划审批。但是,“由于政策因素,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暂时无法批准。我们将积极配合市发改委,继续加强沟通协调,推进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为什么泉州对地铁的“执著”颇深?

 

自2020年进入“万亿俱乐部”以来,泉州一直被贴上“唯一没有地铁的万亿城市”的标签。去年,随着烟台GDP突破万亿,泉州有了“兄弟”,但泉州显然更难申报地铁。

 

从硬性指标来看,2018年,城市申请地铁建设的门槛调整为GDP超过3000亿元,城市居住人口超过30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300亿元。就城市居住人口而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的数据,烟台超过了319.3万人,而泉州只有198.2万人,相差甚远。

 

外界反复提到,“小马拉大车”的城市结构是导致泉州市人口总数增加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2022年泉州全市常住人口为887.9万人,换句话说,泉州除22.3%位于市区外,还有更多的人口分布在周边强县。

 

此外,烟台和泉州两市也面临着类似的障碍。一方面,烟台发展改革委热线去年底回应网友提问时指出,泉州也将受到国家层面城市轨道交通审计政策调整的影响,首轮规划申请暂不受理;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债务率指标超过相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没有接受新一轮地铁建设规划,解决债务风险也是两市规划地铁建设时不可忽视的问题。

 

 

02、抱着“大腿”?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停滞不前,通过“外链”寻求合作,促进“内联”,成为城市“拥抱”地铁的另一种解决方案。

 

从全国来看,很多城市都利用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实现了“地铁”建设的破局。今年5月,被称为中国“最长地铁”的“湾区1号线”在广东正式开通。地铁的运营商是广东城际运营公司。除了广州、佛山、东莞目前的地铁线路加密外,肇庆、惠州已经完成了地铁的“破零”,广州也被外界称为“帮邻市修地铁”。

 

 

在泉州,相关跨市地铁的规划并不落后。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13年,“厦漳泉城际轨道1号线”就被写入福建“五大战役”实施方案,并设定了“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在同一份文件中,泉州地铁1、也提到了2号线,但是现在看来,跨市地铁的发展明显更快。

 

厦漳泉三市不同于广东跨市地铁的两大“引领者”广州和深圳,在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中被定位为“三核”。在这种模式下,三个城市如何分工协调?

 

 

2020年,在漳州12345便民服务平台漳州铁路建设发展中心的一次回复中,“冰山一角”被泄露。:“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按照闽西南协同办公室工作要求,由厦门市带头”,“漳州、泉州全力配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在它的推动下,三市跨市地铁不仅得到了快速推广,泉州轨道交通也有了新的动作。同年,泉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便更好地对接和建设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泉州段。今年,《泉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安全保护区管理条例(实施)》向公众征求建议,为轨道交通发展做出一系列制度机制安排。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厦漳泉多年来同城化带来的又一实质性成果。

 

厦门大学经济系教授丁长发此前曾分析过,与其他区域发展模式不同,福建发展了福州、泉州、厦门三个中心城市,但并没有绝对的“领导者”作用。厦漳泉都市圈突出。虽然福建曾经打算让厦门带头协调,但由于行政、财税制度、利益分配等因素,多年来合作推广并不顺利。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先行”的合作模式,已在福建复兴。去年,福厦高铁开通,成为福建省第一条高铁,也是厦漳泉都市圈第一条高铁,将三市拉入“半小时交通圈”。此外,今年开通的漳汕高铁和有望开通的R1线,厦漳泉都市圈正在规划一条“人口、产业、创新要素聚集的沿海城市发展带”,以此为核心,剑指的是“中国现代都市圈样板”。

 

 

03、“大城梦”

 

而且把视门缩小到泉州一市以内,轨道交通的协同作用也是值得期待的。

 

在泉州“地铁梦”的背后,建设大城市的目标挥之不去。早在上述城市总规中,泉州就为2030年设定了“一个特大城市”。 七个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在内的“特大城市”环泉州湾核心区,仅泉州中心城市就有280万人,而“七人普”统计显示,2020年泉州仅有135.4万人。

 

 

对于泉州来说,“小镇”的局限性很难忽视。泉州的强县起源于强大的制造业。去年,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例仍然超过第三产业的53.2%,其背后是服务业的发展不足。丁长发曾提到,泉州在城市产业结构、环境和品牌的影响下,对人口的吸引力不足,难以支撑城市的转型升级。

 

这进一步影响了厦门和漳泉的合作关系。据媒体报道,由于厦门服务业的优势,泉州企业很早就开始聚集在厦门总部,奉献“无污染、高利润的税源”,这一度使得厦泉两市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正如丁长发所说,没有人口增长后城市的规模效应,就无法吸引区域外的稀缺资源。

 

事实上,“环泉州湾”的出现是为了笼络中心城市和晋江、石狮两个强县。2022年,作为环泉州湾整体城市设计的参与者,中规院深圳分公司城市设计中心主任刘宝龙写道,环泉州湾将改变以往“疏松”的空间形态,以内生需求和外部动力共同努力,打造一个超越历史、现代、未来的“大泉州”。

 

轨道交通是改变泉州城市格局的另一个筹码。

 

2022年,时任泉州发展改革委主任廖良结带队前往南京考察,前往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调查学习时,他提出要把握城市(郊区)铁路和城际铁路难得的窗口期,加快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泉州段建设,特别是借鉴南京轨道网站土地综合开发思路、相关政策和成功案例,利用R1线的建设,有机地促进了东海中心商务区和中央活力区的发展。

 

他提到的是TOD(轨道交通促进城市发展)的规划方法。据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TOD理念将地铁从“过去人多的地方建”转变为“疏散和引导城市人口”。南京推动城市走向拥河发展,在江北和河西建设新的城市中心。

 

与他指出的两个重点培养的核心相比,也是泉州的重点。根据刘宝龙的说法,泉州正在建设三个圈,东海和晋东的两个中央活力区都位于“内圈”,旨在“拉回溢出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功能”,同时构建服务于当地和对外的有影响力的中心体系。

 

目前,“支持泉州市中心扩张升级”的计划再次“加码”。这条来之不易的地铁线路将如何重塑泉州的城市格局,促进其“大城市梦”的实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