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绿色”?跟随“只有绿色”走进传统色彩

2024-10-08

1905 电影网专稿 从春晚的惊艳亮相,到诗舞剧的深情演绎,再到电影的细腻呈现,《绿色》的色彩主题不断推向高潮,让《绿色》成为连接历史和当下文化的纽带。


但是什么是“绿色”呢?为什么只是“绿色”?如何用“绿色”打开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密码?本期《今日影评》邀请清华大学艺术与科研中心色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宋文雯从电影《只是绿色》走进中国传统色彩。


绿色不言,丹青不渝


舞剧和电影《只是绿色》的灵感来自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但《只是绿色》的名字足以看出,这幅绝世名画中绿色的呈现可以算是一部巅峰之作。


绿色本身就是一种矿物,石绿色和石绿色,石绿色是蓝铜矿,石绿色是孔雀石,两者密切共生。当温度高时,蓝铜矿就是石绿色。当温度低,天气干燥时,石绿色又变成了石绿色。


《千里江山图》类似于《江山秋色图》、《松风听鹤图》等众多山水画的名字。它是在表达画面的一些内容,但画中的绿色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特别重要的一种方式。


如今可以看到最古老的青绿山水画可以追溯到北魏敦煌阶段,比如敦煌。 172 这种非常华丽的颜色可以在洞穴的《日想观》场景中看到。完美时期是隋朝展子虔诚的《游春图》,但最著名、最受欢迎的是北宋时期的《千里江山图》。


与中国水墨画中的空白描绘相比,王希孟在绿色景观上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技术,用颜色来表达画面的空间感。《千里江山图》中的蓝色是岩层,绿色是植被,赭色是山体。空间的光泽通过对比冷色和热色来体现。


在美术史上,王希孟献出水墨画的感觉用重彩来表达整个画面的内涵,这是一个意外,因为 18 这位年轻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观察、好奇和喜爱,早一天晚一天都无法形成这样的杰作。


绿色,东方韵味


中西文化对色彩的认知完全不同,一是感性,二是理性。西方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就像工业革命后继承物理化学一样,色彩也是每一个研究学科之一。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代表着一种概念和习俗,更加细腻和不可量化,有秩序感和文化感,直接体现在文学著作、绘画、瓷器和建筑上。


如今,中国人对中国传统色彩的追求是文化认同的体现。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色彩被重新审视。通过将不同颜色的亮度和饱和度分成十种颜色,然后将不同颜色与中国人的情感表达相结合,这些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表达。


比如苍色调,饱和度低,亮度高,表现出一种长期、安静、安静的感觉;浓烈的色调是高饱和度和中等亮度,表现出丰富、华丽和兴奋的体验。《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是浓烈的色调,所以它可以传达颜色的珍贵、成熟和丰富。


色彩的第一感知在影视剧中也很常见,比如《卧虎藏龙》中的大面积绿色,电影《影》中的黑白水墨,红灯笼高高挂起的红色冲击,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体验,让色彩成为电影语言的一部分。


另外,中国的色尚也经常会在当今的影视作品中,让人一看到这种颜色就想到它是什么朝代。


比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和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都是用大量的黑色将观众融入到秦朝的庄严中,比如电视剧《梦华录》和《你知道该不该绿肥红瘦》,都是淡淡的绿色,让人感受到一种优雅的宋朝生活。


色彩是一种非常神奇、直接、简单、有冲击力的语言,能让观众第一时间感受到一种艺术魅力,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中国传统色彩感受到这种魅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