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跑道令人震惊?是时候打破信息茧房了。

1天前


出品/联商栏目


发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王国平


听到“老司机”在讲文化旅游跑道,他看起来很抱歉,说这个行业已经触目惊心。突然觉得挺挑战理解的。这么火爆的赛道怎么会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夕阳产业?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每个旅行社的平均月利润只有5000多元;与2019年相比,A级景区增加了3000多个,总收入下降了1000多亿元,平均每个景区收入下降了40%。


一个旅行社行业平均每个家庭一个月只有5000多元的利润。你为什么开车?如果一家旅行社不小心赚了几百万,并不代表几千家旅行社亏损。如果游客数量在增加,行业没有问题,这个行业的企业会不会出现各种问题?在收入上升的轨道上做不到,不容易!


与2019年相比,A级景区增加了3000多个,总收入下降了1000多亿。A级景区都是多年前的审美标准,还是按照那种低水平重复建设,没人去玩也是正常的。就用 按照5A景区的标准,要求景区要有公共电话,还要有邮局可以寄信,这样才能证明这个景区很现代,很牛逼。这种复古操作太早了,整个行业的人还停留在这个境界。他们真的在荒山野岭呆了很久,没有经历过社会变化吗?我们也不好意思问。


文化旅游跑道上出现了新玩家和老玩家对行业判断冰与火的局面。新玩家认为这个行业的人很傻,钱来得很快。老玩家认为行业生产过剩,外界不知道真相的玩家不断加速进入市场,导致整个行业的公司更加艰难,甚至被描述为触目惊心。


认知的边界决定了景区发展的边界。如果你觉得文化旅游市场容易做,那就加快投资,从外部引进人才,高举高打。如果你觉得文化旅游市场不好,那就继续“降低成本”,尝试偏离一个角落,尽量缓解下降速度。


它不是一场战斗水平的较量,也不是一场文明的较量。


传统景区从事物业工作,很多都是地方项目,重点是维护与人打交道。只能说文化旅游行业有接触,基本不懂运营。虽然有些人在文化旅游行业工作了几十年,但他们确实有几十年的维护经验,但他们没有能力投资和运营管理。


商品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销靠A级景区牌照设立牌坊。以前只要拿到5A牌照,自然财源广进。但是现在的游客不容易上当受骗,即使拿到牌照也没用。有一波良币驱逐劣币的趋势。上市公司一群A级景区无法打败宋城表演这样的人工景区,也就是说A级景区在文化旅游热浪中的平均水平下降了40%的逻辑。


在过去的两年里,大多数新的爆炸项目都被“拱”在颤音、小红书等社交渠道上。很多项目交易者甚至不知道A级景区是什么概念。只要能爆,他们根本不按照过去的招数走,A级景区大喊“不讲武德”。商品媒体化这一自带流量的玩法,对于只想钻研如何提高门票如何搞接驳车的传统景点来说,太烧脑了。别说各地景区的产品都差不多吧,基本上也没多大区别。有的是二三十年前的产品线,还在努力奋斗,能有什么好玩的?形象差、水平低、质量差是常见的问题。


传统文化旅游企业很少仔细研究消费者和商家的需求。能否打中客户的需求,主要取决于蒙古。蒙古水平足够高,运势足够好,也能取得一些成绩。投资靠商家自己跑到嘴边,然后想着挑三拣四。我不知道这么大的商家能提供多少行业红利比。她们主要考虑自己的投资成本,自己的开支,然后要求市场与自己相匹配。一个产品的财务计算是一美元,他永远不会认为这个产品的市场可能会跌到8美分。他可以硬扛,甚至可以扛一顶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


这一行业的大多数企业都沉浸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哪些产品线开始流行,哪些产品线会被取代,外围同行目前在玩什么?中国有没有可以引入或者合作的相同供应链?


然而,他们也有自己的系统问题。一般来说,谁问问题谁解决问题,一个人的组织控制能力、效率和供应链能力一般都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持提问者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局面,面对市场的共同抱怨。或者有些项目需要一把手工程来操盘,但是能够做到一把手的重要是维持关系,而非体现能力。良好的关系维护是一个站位问题,项目做得不好是一个市场问题,市场问题可以抱怨,关系维护不好会影响未来。


不同的工作重心,不同的思维能力,不同的利润来源等等,决定了不同的玩法,有时认知边界对项目的走势是决定性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