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海曲”,日本汽车“衰落曲”
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正在成为悬在日系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刃。
在丰田章男的“第二故乡”泰国,中国汽车销量逆势上升,而日本汽车公司今年7月销量均创下两位数跌幅,其中铃木暴跌62%。
在日本汽车强势地区,如南美和中东,中国汽车逐渐进入主流。比亚迪巴西高管甚至说“两年内达到销量榜第五”。参考当地最新名单,其剑指的是丰田、本田和日产。
在各大车展现场,中国车圈的老板们越来越自信,但曾经“横着走”的日本代表们却笑不出来。索尼-本田合资公司高管在最近的采访中直言:“日本汽车制造商非常害怕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然而,赢得麻醉的中国汽车背后是农民工被迫加班和“错过孩子出生”的代价。就连车圈里著名的“铁娘子”王凤英,在小鹏M3出生后,哽咽着“喝下人生第一杯酒”。
毕竟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大小小的汽车公司都想出海“破卷”,“走出去”“走进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回顾中国汽车出海的过程,你会发现汽车公司在商品、地理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考验,但他们也在努力创造自己的“黑神话”。
01 爷爷和爸爸开丰田,我开中国车。
1958年,前往纽约主持大局的丰田章一郎陷入了一个谜题:明明出口美国皇冠,车型标准和质量标准都升级到了通用和福特,却收到了美国客户的投诉。
恶评如潮,截至当年年底,美国皇冠仅售出287辆,出海业务整体停滞不前。
当我不知所措时,丰田章一郎被索尼井深大和盛田昭夫的同乡播放。“如果你想把你的车出口到美国,最好有一辆马力强的车。”
根据这句话,调查显示,日本的道路都是砂石土路,而美国是一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对于日本道路设计的自己的车来说,最好的巡航速度只有五六十公里,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根本动不了。
此后,丰田出海业务有了一个标准:一辆车要卖到哪里去,必须对当地的特点非常清楚。。而且这个,也适用于当前国内汽车公司出海。
比如被“泼天富贵”砸中,冲向俄罗斯的中国车,去年冬天栽下了一个大跟头:战斗民族的“老铁”不断抱怨自己没有配备加热座椅、低温躺下等问题。
吓坏了,大家赶紧调整策略,“入乡随俗”。奇瑞Tiggo4的“冬季套装”可以实现方向盘、挡风玻璃、前后座椅的全面加热,让老铁们感觉像春风;哈弗大狗X紧随其后,也是主要考虑因素。
然而,“亡羊补牢”终究比不上运筹帷幄。有心人也许已经发现,SUV占据了上半年国内热销出口车型TOP10的8席。
这似乎是中国汽车的重点出口区域,如拉美、东南亚、中亚等。在海外市场,这些都是小型汽车。直到2023年,拉美低端微型和紧凑型汽车的比例仍然超过40%。
但是,深入了解就会发现,“选择”有时并不代表爱情。
在拉美地区,以下在中国农村很少见到的坑洼和补丁道路是正常的。汽车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小心撞到了底盘。
这个还不错,事实上,即使发展最高的巴西,2022年道路铺设率也只有12.4%,其余都是黄沙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汽车几乎举步维艰。
事实上,这些地区的人们比中国人更渴望越野SUV。扎根拉美多年的日系车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有所布局:丰田推出了紧凑型SUV卡罗拉Cross,日产也有同级别的Kicks。
但问题是,拉美很多国家和地区要么发展落后,要么经济动荡,20万雷亚尔(约25万元)的日本SUV是普通人无法接受的。
相比之下,摸着“这些先锋”渡河的中国汽车公司,显然是有准备的。
奇瑞虎、SAICMG等。一上来就专注于空间更大的SUV,目的性地提升了动力和底盘,一步到位应对拉美的路况——就像40年前国产桑塔纳把车的底盘逼近SUV高度一样。
而且同档次的SUV不仅价格只有日系车的七折优惠,还免费赠送加热通风电动座椅、无线充电、氛围灯等日系车。
一套国内练习过的“本土化” “性价比”组合拳下来,朴实清澈的拉美人民根本无法招架。下图,在许多地区的销售排名中,中国汽车都名列前茅。
而且不仅拉美,近年来钱包越来越富裕的东南亚地区,也拥抱了SUV,就像千禧年后消费能力高的中国人青睐SUV一样。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年的风口浪尖上,哈弗H6的销量持续下滑,因为长城全力投注低价SUV,很快就遇到了源源不断涌入的竞争对手。
今天的国外市场,也出现了类似的迹象。举例来说,丰田、大众都宣布要加大对南美SUV车型的投入。
然而,追赶者落地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电子时代有了新的游戏规则。
一项海外调查显示,76%的40岁以下客户愿意购买中国电瓶车,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智能电瓶车保持开放态度。
而且在这一块,全球统一的共识是:昔日的霸主们不得不接受跟随中国的步伐。
比如卡罗拉Cross,丰田在巴西推,价格和哈弗H6一样。 PHEV学习,但性能设备略逊一筹:前者屏幕只有7英尺,只能听歌导航;后者可以直接从10英尺开始,用语音控制空调温度、天窗和尾门,360度无死角显示周围障碍物和距离。
这样,热衷于早期采用者的新一代消费者将如何选择,答案就准备好了。正如一位泰国车主所说,“我爷爷和爸爸都在开丰田,但现在我换了一辆中国混合动力汽车。”
诚然,越智能汽车越考验驾驶环境,而拉美、东南亚基础设施不发达的国家,显然很难保证。
海外玩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当地汽车公司保修3年,中国汽车公司保修5年、10年;同时零部件储备充足,主要推动让客户放心购买。
核心需求、品尝需求、隐性需求一一得到满足,让广大海外人民对中国汽车整体“好香”。
但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既是好事,也是挑战。
02 不能“分蛋糕”,不能取得上菜资格
1981年5月1日,劳动人民大会的时候,全世界的目光都被日本的一个公告吸引住了:从现在开始,三年后,日本自愿将168万辆汽车分配给美国!
要知道,1980年日本汽车向美国的出口量已经达到了191万辆,这一配额代表了日本“自己掐脖子”。
但是当时美国汽车行业的复盘情况会发现,走到这一步是不可避免的。
当时日本车辆在美国大行其道,不可避免地冲击了当地汽车工业——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三巨头,造成了大量工人的损失和自我攻击。
克莱斯勒公司老板李·艾柯卡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份文件,指责日本将美国转变为日本的经济殖民地。工会组织UAW主席道格拉斯·弗雷泽警告:忘记珍珠港,记住底特律!
里根巧妙地利用了这种情绪,赢得了总统大选。他上台后不久,就派代表团给日本施加压力:要么自愿减少,要么美国会出台更严厉的措施。
说白了,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来都不是自由经济市场。
目前,中国出海也是如此。上个月,欧盟前脚刚刚宣布“未来进口欧盟的中国纯电动汽车需要缴纳46.3%的关税”。后来,加拿大也宣布“对中国电瓶车征收100%关税(包括混合动力)。”
据统计,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对华汽车征收关税,各种干涉政策仍在收紧。
当地汽车公司也不受欢迎。今年4月,当意大利政府打算引进中国汽车公司建厂时,他们被当地汽车公司斯特兰蒂斯放大了。“我们已经准备好战斗了,不要指望战斗中没有人员伤亡。”
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闯出来,中国汽车公司必须学会与利益链上的经销商、当地制造商“分蛋糕”,甚至积极帮助政府完成“KPI”。
今年,奇瑞为了笼络俄罗斯经销商,不惜“得罪”国内兄弟:禁止国内经销商参与汽车出口,发现一次罚款几万元。
此前,国内经销商疯狂向俄罗斯倒卖汽车赚取金币,但奇瑞依靠当地渠道缩小平行出口,以便长期做生意,即将蛋糕留给当地经销商。
中国汽车公司不但宠爱俄罗斯经销商,而且对南非、中亚等地区也很大方。
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家比亚迪经销商透露,每辆车至少卖2000美元,接近当地人的年收入。相比之下,中国每辆车的抽奖也是2000,但单位是“人民币”。
当然,这种烧钱的土地复垦只适合增量市场,海外更多的是山川众多、坚如磐石的成熟市场。例如,在东南亚,日系车曾经占据了73%的市场份额,这是巨大而复杂的。
这样的市场,强攻容易挨打,国内汽车企业只能“猥琐发展”。
去年9月,一位帮助比亚迪平台客户奖励计划的经销商集团代表,因为他来自暹罗汽车集团,他有泰国皇家背景,与日本汽车有着浓厚的关系。
比亚迪将泰国第二梯队日本品牌(铃木、马自达等)的经销商抢走。)在其“保驾护航”下,抢走了7788。
但事实上,除了日本人的不满,其他人都很满意——东南亚客户对电动汽车“学语言”,当地政府也有发展电动汽车的野心,比亚迪打开了市场。
类似的情节也发生在中东。中国汽车公司与中东皇家关系密切的分销集团携手合作,获得联合国气候发展变化大会COP28现场通勤用车等订单。
但是只是打通了经销商的渠道,还不能在国外畅通无阻,当初日系车在美国遭到抵制就是前车可鉴。
那时候,为了逃避打压,丰田集体到美国建厂,转让技术,带动就业,埋头苦干多年,才把形象拉回来。
听着日本汽车行业的故事长大的中国汽车公司,现在也在复制这条路径。
今年年初,王传福在比亚迪全球中心接待了乌兹别克斯坦的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在媒体报道中,他们“就像很久没见面的老朋友,无话不谈”。
因为在乌方眼里,比亚迪是“行走GDP”——不仅愿意与国有汽车公司UzAuto合资建厂,还同意复制两款畅销车型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线,让UzAuto占据60%的股份。
但是在王传福看来,总统给的“票”虽然贵,却扫清了当地汽车公司的障碍和许多行政壁垒。
即使在没有当地汽车品牌,急于发展新能源的地区,中国汽车公司也非常“懂事”。长城汽车进入泰国市场时,不仅花了50亿元改造通用旧工厂,还带来了零部件工厂。
另外,上汽、吉利等车企也在世界各地燎原般建厂,而且工厂都建在各大陆的关键地区,为以后的扩张铺平了跳板。
看起来,在日本汽车行业这套写满答案的习题册上,国内汽车公司已经延伸出了自己的出海玩法。
03 总结
多年后,丰田章男在2023年东京车展上被冻结的场景可能会被拿出来反复咀嚼:67岁的他坐在汽车轮渡上,看着中国人山人海的汽车,眼里充满了无奈和失落。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是日本汽车工业的领头羊。当时外人无法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但决定两大汽车阵营命运的草蛇灰线,可能已经埋下了。
成长起来的中国汽车公司,带着雄心壮志和战略,走进了强大、荆棘遍地的全球汽车市场,挑战了前辈们。
虽然丰田章男多次公开“炮轰”电瓶车,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年轻对手手里拿着“新武器”袭来时,他的目光还是背叛了他。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表面内容”(ID:excel-ers),作者:洞察数据研究所,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