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独资医院扩容,进口药品难以购买。
点击上方 "米筐投资"
请注意我们!
医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9 月 8 日本,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扩大医疗领域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
(来源:官网商务部)
提到,拟允许在其中外商独资医院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海南全岛开设。(中医除外,不包括并购公立医院)。
开设外商独资医院的具体条件、要求和程序将另行通知。
一石激起千层浪,医院、医生和各种从业人员沸腾。
从中外合资到外商独资,这是另一个进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
在中国的外商医疗机构 2021 年达到 302 个,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但与全国超 107 与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相比,万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市场份额仍然较小。
外商医疗机构主要是轻资产诊所、门诊部,总体规模 188 个,占比 医院数量为62.25% 114 个,比例为 37.75%。
1997 年和谐家庭医院落地北京,成为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医院。
(北京和睦家园 来源:医院网站)
2015 2016年,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出现在上海, 2008年开始正式运营。
这是上海永远幸福的妇产科医院,也是日本永远幸福医疗集团第十七家连锁医疗机构。
按照医院给出的数据,开业三年后开始盈利纳税,累计服务 16 万余人次,经促孕治疗出生。 1841 名宝宝。
就地图而言,这家医院位于浦东外高桥板块,比较偏僻,但仍然吸引着固定病人。
(医院位置 来源:百度地图)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福建省福州市,也被列入扩大试点范围。
因为福建省与医疗、医改有着深厚的关系,尤其是 2018 三明医改模式于年开始由国家医保局推进。
三明医改的关键改革点包括:
政府主导,压缩药品耗材回扣空间,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全员年薪制度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提高医疗技术服务的收入比例,减少医院对药物的过度依赖,增加医护人员的收入。
三明医改的初衷是:
减少过度开药,让医护人员的收入与科室业绩挂钩,减少过度医疗行为,尽可能让医疗保险基金有剩余,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
在接受采访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曾给出一系列数据:
2022 2000年,全国门诊诊疗人数大致为 84 大约一亿。进入 2023 2008年,这个数字一路飙升,攀升至 95.4 亿。
在中国,人均每人每年看病次数达到7次,在世界范围内是罕见的,堪称世界第一。
(来源:微博 中新经纬)
同时,她也强调了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资。
国家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资不足 8%,这意味着每天的运营费用,都要依靠公立医院的医生和医护人员自己来创收。
过多的检查、开药和治疗,都会导致居民的医疗费用增加,也会损害居民的健康。
三明医改模式,尽管也有很大的争议和反对意见,但至少有一种探索模式。
最终的目标是让医院、医疗保险、药业、医务人员共同努力,高效处理医疗问题。
就在多个部门宣布外商独资医院扩大试点的前几天,一则新闻冲上微博热搜:
医院越来越难开到进口原研药
一位父亲在微博上讲述了他带孩子去看医生的亲身经历。
(来源:微博)
由于支原体肺炎,他的孩子在浙江某医院就医。在对症治疗的药物中,医院只能为患者使用一种国产阿奇霉素,而不是进口原药。
小孩打了两天点滴后仍然持续发高烧,直到转到另一家医院,换成进口原研药,辉瑞的希舒美才退烧。
这个父亲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为什么以前使用的进口药物消失了?
进口药品减少,或医院不愿,不能给病人开进口药品的根源在于医保集采。
医疗保险集中采购的核心原则是在保持稳定采购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单一药品价格,减轻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的支付压力。
它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医疗保险灵魂砍价,也是归功于集采的方式。
(来源:微博 央视新闻)
由于个人和医疗保险基金都受益,所以一方必须减少一部分收益。
药品大幅降价,换来大量的市场份额,无法填补利润的大幅下降。
以德国拜耳研发生产的拜唐苹为例,糖尿病常备药。
2020 年 11 月亮,拜耳参加集采的第一年,全球处方药总裁 Stefan Oelrich 拜唐苹的销售额从年初开始增加,在第三季度财报会上表示。 40%。
在掌握了大量订单之后,拜耳 2020 年中财务报告显示,拜唐苹第二季全球收入为 40 同比减少1亿欧元 74.2%。
低价换量,是无法弥补整体亏损的。
如果一些制药公司仍然有动力为市场份额争夺进入集中采购名单,那么一些制药公司也有动力,主动原则是集中采购不跟进降价。
根据国家医保局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数据,以前 9 国产仿药批集采中选 1583 个,选择进口原研药 70 个,仿药占比超过 95%。
换言之,假设一个病人去医院开药,95%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会遇到仿药,而非原研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原研药的效果,总是比仿药好吗?
这一问题的答案,也并非完全确定,药物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比如爸爸在微博上提到的阿奇霉素,原本是一种抗药性很强的抗生素。他给孩子们用的辉瑞版阿奇霉素希舒美是一种没有中标的药物。
全国各省都建立了医疗保险采购平台,公立医院要从平台上下单,公司要把自己的药品放在平台上。
与我们平时使用的电子商务相似,整个过程被称为挂网采购。
难开药的根本原因是进口药因为价格比较贵而被撤网,被廉价的国产药物挤出,所以公立医院买不到,所以大家都别无选择。
2023 年 11 月份,希舒美在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的价格 5.58/ 袋子,比中选最后一个 0.98 元 / 袋高出约 4.7 倍,最后落榜。
进口原研药价格过高,医疗保险资金有限,医院动力不强,所以病人无法开出进口原研药。
从医院的角度来看,有些药物没有撤网,医院也没有购买的动力。
怎么会这样?
由于目前国家对医院的评估,其核心体系之一是 DRG,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来源:pixabay.com)
假设每个医院获得的医疗保险份额相对稳定,超出的部分将由医院独立经营,这意味着医院会将压力传递给科室,然后具体分配给每个医生。
这个意思是:
从理论上讲,我国从来没有政策限制医院不能使用进口原研药。
但在集采、挂网、医疗保险中, DRG 在控制费用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原研药大量出局,医院无动力购买,病人无法开出原研药。
在短期内,这一循环是不能完全打破的。
从长远来看,外商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将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
最为恐慌的一定是民营医院,因为竞争压力更大。
有实力的医生、护士、院长都会去民营、外资医院,因为工资福利待遇比较好。
留在大型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由于相对较高的标准和严格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会在身心疲惫的同时,完美压缩工资。
体现在终端患者身上,很可能导致大医院、公立医院只能看到一些基础疾病。
任何涉及疑难病症、危重病症的人,想要得到更好的医疗,都要去私立医院,甚至私立医院。
(来源:上海嘉会国际医院)
总体而言,私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是公立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
与此同时,居民医疗费用也将略有增加。
这个进一步证实了我们之前文章中的观点:
刚刚需要支出持续上升,可选消费大幅下降。
普通人怎么办?
保持身心健康,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从源头上,减少去医院的频率。
近年来,许多事情一直在变化,有些变化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不要低估这些变化,这是历史进程的投射。
时代变了,政府变了 KPI,重点也会发生变化,个人认知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不能墨守成规,不能依赖路径,乘势而上。
跟随我了解大势,为了回馈粉丝的信任,我们也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私人直播,公开平台不方便讲的事,大家可以私下悄悄告诉你。
THE END
作家:顾左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