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习】之后可以改变,善良莫大。

08-29 06:50

《资治通鉴·唐纪》说:“只有以改为能,不是因为没有为贵。”意味着真正的能力可以改正错误,而不是不犯错误。同样的观点,《左传》也告诉我们:“过了就能改,太好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临错误,不仅要正确认识,鞠躬反省,还要迅速行动,尽早纠正错误,防止小错误造成大错误。


改过以闻过,知过为先。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错了,并且知道错在哪里,才能改正错误。


《礼记·中庸》中有一句话:“闻到了最后的礼物”,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理解了自己的错误,就会开始掌握行为规则,最终达到礼仪的境界。如果你闻到了,知道了,一定要豁达,听到了指责;第二,你要反省自己,给自己体检。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子曾经把自己比作一种有无数疙瘩的曲折木材。他必须用斧头劈、刀削、刨、锯。经过反复打磨,愚木将成为一种有用的仪器。可见晏子不仅“知道”,还“享受”。


改过自新,悔改为要。王阳明说:“悔人,善之端也,诚之复也。君子悔过善,小人悔过不敢肆其恶。”


在典故“郭杰洗衣店”中,郭杰从贪婪变成了廉价。新领导汤斌的严厉训斥是关键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郭杰本人对腐败有一颗清醒的心,并以过去的腐败为耻。这种内在因素促使郭杰改变了过去的错误,并用“洗衣店”来解释改变的野心。


其实“洗堂”只是一张表,“洗心”才是里面。只有从灵魂深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欲望和杂念,才能真正完成蜕变,实现新的生活。


“我可以改变它”是昂贵的。唐朝的《奉天请数对大臣兼许令论事情》中有一句话:“以补过为心,以求过为急,以改过为善,以闻过为明。”


总的思路是:把补救过错当成初心,把发现过错当成严重的事情,把纠正过错当成完美,把听到过错当成清醒。其中,补过、求过、闻过都是过程方法,“能改过”才是最终目的。


明朝袁黄在《凡四训》中警告道:“每天都要知道错误,每天都要改变;一天不知道错误,也就是一天愿意自给自足;一天没有改变,也就是一天没有进步。”


袁黄有一本小书,每天把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事情记在上面,找出问题的根源,逐步改正。起初,我在笔记本上记得很多,但后来越来越少了。正是在这样的“日常变化”中,袁黄一生都在参与政治和阅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与袁黄“生命不息,改变不仅”的精神一脉相承,谢觉哉经常与自己“上法庭”,检查自己的言行。陈毅为了“纠正前进”,“中夜尝试反思”。焦裕禄睡前坚持“放电影”,及时校准误差距离。


实践证明,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性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当时党员干部总是擦洗初衷,敢于把刀刃往里走,善于观察、反思、纠正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尽快纠正积极的方向,真正做到“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人,都要坚决努力,努力工作,一刻不停地去做;坚决改变、完全改变对党和人民事业不利的事情,一刻不耽误地改变”。


本文摘自2024年8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孙宽


图为千库网


历史文章


原题:“晨习”过后可以改,善莫大焉”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