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纽约大都会的日本艺术收藏,“三绝诗书画”
日本艺术与“完美”有着复杂的关系,但其文化理念“沉默”则主张残缺之美。
近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日本艺术新展以“三绝”(The Three Perfections)问题是日本艺术流传了几千年。“三绝”继承了中国文人艺术,指的是诗歌、书法和绘画。展览注重将这三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作品。
遗憾的是,曾经在日本广为流传的“南画”艺术形式,目前已经趋于式微。
20世纪70年代初,谢芜村《寒山拾得图》(局部)
继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示日本艺术传统的“三绝:玛丽和切尼·考尔斯收藏的日本诗歌、书法和绘画”。2015年,博物馆举办了广受欢迎的“发现日本艺术”,包括200多件杰作,包括各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式,并讲述了博物馆如何在一个多世纪内建立一流的日本艺术收藏。通过和服、根付(微型雕塑),2017年的“日本竹艺”展也是一场引人注目的展览。、挂轴等多种艺术作品的配合展示,呈现了日本竹编艺术。
在这次展览中,艺术博物馆通常会再次围绕其主题艺术展出丰富的日本工艺品,旨在让观众沉浸在日本文化和审美氛围中,同时尽可能激发观众的各种感官。他说:“当你写书法的时候,你会闻到墨香,触摸软笔,还有精美的漆盒。在这次展览中,有许多类似的联系,汇集了各种感官体验。"展览策展人约翰·T.卡彭特(John T. Carpenter)和莫妮卡·宾西克一起(Monika Bincsik)说。
《源氏物语画帖》(局部)小野
“诗、书、画”作为“三绝”的概念来自中国。在中国古代,士大夫通过这些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绘画被称为“沉默的诗”,诗是“有声的画”。士大夫从小就接受书法训练,用书法笔画。
汉学家苏立文,英国艺术史家,(Michael Sullivan,1916-2013年,《三绝:中国绘画、诗歌、书法》一书在1974年发表。“三绝”一词起源于唐代诗人、画家、书法家郑虔(691-759)。唐玄宗欣赏他的才华,并在他的《沧州图》后面提到了“郑虔三绝”这个词。
书法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高的艺术形式,它的艺术性和表达性与文字的含义不同。作为一种自我表达方式,书法揭示了作家的性格。汉代儒家扬雄(杨雄,公元53-公元18年)曾写道:“言,心。书,心画也是。声音和形状,君子见!”
然而,直到北宋时期,绘画才真正等同于诗歌和书法。苏轼评价唐朝王维说:“诗中有画;看着画中的诗。”苏轼的朋友黄庭坚对李公麟作品的评价:“李侯不想吐,淡墨写无声诗”也揭示了当时艺术形式的相互关系。
原来,《兰亭曲水图》,1829
本次展览以汉字文化中的“诗书画”为线索,由考尔斯夫妇展出。(Mary and Cheney Cowles)向日本绘画和书法产品捐赠(或即将捐赠),通常是艺术博物馆。这些作品跨越了近千年,展现了书法的力量和复杂性,与绘画图像的创作相结合。
展览的十个展厅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带领观众进入不同的历史阶段,探索日本美学。例如,其中一个展厅充满了11世纪诗歌的朗诵声,令人陶醉(具有催眠作用)。卡彭特说:“当诗歌被读出来时,它会改变它的节奏和意义,就像书法刻在作品中一样。”
另一个展厅让观众见证了一场诗会,试图把观众带回雅集时代。另一个展厅展示了僧侣制作的漆器。这些漆器最初被视为崇拜的东西。无数的信徒会在神道神社和佛教寺庙里触摸这些物品祈祷。宾西克说:“你可以看到每个人触摸多年留下的痕迹。
日本经典文学作品《源氏物语》是展览中许多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之一。虽然作者的紫色部门是女性,但由这本书衍生出来的书法传统是以男性艺术家为核心的。
土佐派画,小野于通书《源氏物语画帖》,17世纪初(一页)
展览试图探索女性创作。小野于通(1559/68-1631年)是安土桃山至江户时代初期备受好评的艺术家之一,也是精通诗、书、画、琴的才女。小野于通在土佐派画家绘制的《源氏物语》页面上,将经典诗歌转化为书法,装饰着这些画作(这些画作曾经属于土佐光吉)。其浮夸的竖笔是桃山时代(1573-1615)女性书法的最佳案例之一。他说:“我认为她甚至比当时三位著名的男书法家还要好。”卡彭特说。
土佐派画,小野于通书《源氏物语》,17世纪初
土佐派画,小野于通书《源氏物语》,17世纪初
在更早的平安时代(794-1185),女性在日本独特的文字系统假名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至于假名被称为“女手”。这一时代女性书法的流畅和优雅在《丽花集》(平安时代中期女性和歌手)的抄写中得到了体现,书法家在抄写流行诗歌时如何打破公式,创造了一个动态构图。
(传)小君,《丽花集》,11世纪晚期。
释文:“我想知道野樱花是否只是为了颜色。花儿虽落却风不吹的世界”
17世纪中期,《游女读书图》附有京都岛原区域花魁藻潮的题词,改编自诗人、学者、书法家藤原定家(1162–1241):“谁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色彩,笔端悠闲,表现出深刻的含义。画中的年轻女子在灯光下阅读,她的发髻是改良版的“御所风”。
大约165555的《游女读书图》。–1661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禅宗和茶道也深受书法的影响。在这次展览中,策展人精心布置了用来营造茶道氛围的精美艺术品,展示了日本茶道的一角。卡彭特提到:“茶会上展示的书法作品对营造氛围非常重要。有人认为茶道最重要的器具是悬挂的书法秘制药。”
禅僧梦窗疏石(1275-1351)和卖茶翁(原名柴山元昭,1675-1763)的书法大胆粗暴。这些作品完全用汉字书写,体现了禅宗超越常规实现精神启蒙的理想,其中渴笔飞白展现了画笔的紧迫感、自发性和自由感。
梦窗疏石是日本镰仓末期至室町时代初期著名的佛教临济宗僧人,也是日本初期禅宗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僧人之一。他没有像许多前辈一样去中国,而是从逃亡的禅师一山一宁(1247-1317)和一些去过中国的日本和尚那里学习。梦窗疏石主要在镰仓活动,直至1333年应天皇邀请迁往京都,并在京都度过余生。通过超越物质和现在的世界,“应该无处可住,而生其心”传达了一个基本的禅学理念——觉醒可以实现。
14世纪初,梦窗疏石,“应该无处可住”,
卖茶翁是一位禅僧,在推广中国炒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继承了中国的书法传统,发展出一种大胆、充满活力、流畅的风格。在这里,他写了一首著名的诗,由中国唐代诗僧寒山写成——“我的心就像秋月,碧潭洁白。没有什么是可以比拟的。教我怎么说。”
1760年,卖茶翁,寒山五言绝句“秋月”
寒山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日本绘画中。江户时代中期,古人、画家、谢芜村(1716–1783)用双连画的方式描述了两位八世纪的禅学怪杰——右边是寒山,他手持诗歌的秘药。另一边拾得背对着观者,被一顶大竹帽遮住,他手中的扫帚提醒他在寺院里扮演杂役的角色。寒山和拾取代表着禅宗佛教的反传统追求,常常成为绘画和诗歌的主题。
20世纪70年代初,谢芜村《寒山拾得图》
在这部作品中,谢芜村用粗糙的画笔勾勒出一大笔长袍,呈现出书法笔的精湛技艺。对于头发,芜村利用干笔在湿墨渲染的基础上,促使头发呈现出凌乱的质感,捕捉到隐士不羁的天性。
1770年,圆山应举,龙虎图
龙虎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绘画主题之一,也被广泛移植到日本。东亚的龙经常被描绘在云层中,代表着水,体现了雷暴中的动态自然力量。据说龙掌管仙界,而老虎被认为是统治地面的动物,尽管老虎不是日本动物。
1770年,圆山应举,龙虎图
在这幅完全单色的画中,在右边的画轴上,圆山应该以他著名的温和水墨水平展示了从云中出现的龙。在左边的画轴上,老虎的头发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来。虽然它怒视着上面的龙,但它表现出一种很少的凶猛感,这也符合日本对老虎的典型描绘风格。
虽然展览中的展品大多包含了很长的历史阶段,但也有一些作品展示了20世纪以来传统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加现代的视角。这类书法作品蕴含着一种能量和图形力量,让人想起波洛克的画作。它们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并促使人们了解这些传统在现代是如何继续演变的。在欣赏“三绝”的过程中,不仅有机会沉浸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还可以通过冥想和思考暂时逃离纷扰的世界。
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8月3日。这篇文章是从《卫报》和大都会展览网站编译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