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学校长陆磐良谈牵手复旦大学究竟会给这所“老八校”带来什么?

08-16 16:05

今年 7 月份,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正式更名为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与此同时,虹口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复旦-虹口试验”,提前预防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复旦大学于去年年底与复兴中学签署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复兴高级中学作为沪上老牌优质高中,改名会给学校带来什么变化?日前,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校长陆磐良。


回归怀抱,让高中更好地了解人才培养的需要


记者:复兴中学作为沪上高中著名的“八大金刚”之一,与复旦大学合作的考虑如何?


陆磐良:与复旦大学牵手,我们最根本的目的是跟上高校的步伐,积极融入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怀抱,利用区域与高校的深化合作,进一步探索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高等教育改革成果转化为基础教育培养优势。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和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教育、科技和人才的“三位一体”专章、统筹规划和一体化规划提供了方向。同时,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大学和中学需要携手培养科学有效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


而且,人才培养是一个长链条的系统工程。在技术赋能推动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已经缩短到两到三年。也许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我们学到的所有知识都已经更新过了。因此,无论是中学还是其“上游”大学,变革都是必然需求。


就现实而言,过去 20 近年来,上海的基础教育生态不断变化,中考零志愿的实施促使上海高中分层严重。近年来,中考名额分配政策的不断推进,改变了上海的高中格局。作为虹口区的老牌高中,面对中心城区人口导出、“四校”不断扩张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必须取得进步。


这次改名挂牌,对于振兴来说,也是一种回归。复兴中学与复旦大学的渊源,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 60 时至今日,复兴中学曾被列为复旦大学领导,时任复兴中学校长姚晶成为复旦大学党委委员,拉开了中学在大学指导下全面教育改革的序幕。当时,大量著名学者参与了教学改革,包括复旦大学老校长苏步青教授、谢希德教授、副校谈家桢教授、蔡祖泉教授、谷超豪教授等。


大学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导者,需要能够把教改作为实践的载体。因此,在那些年里,很多复旦教授会带着团队向复兴中学的中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他们会回去相应地调整和修改教材。同时,复兴中学的很多学科老师也会利用假期去复旦大学培训。很多老师假期住复旦大学宿舍,参加相关学科教材的教授团队会亲自指导。所以,当时复兴的很多课程和课程内容都与大学息息相关,比如,英语口语和物理实验,在全市中学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样,那些年从振兴考入复旦的学生数量也大幅增加,最多的一年是 50 多名。与复旦六年的深度合作,不仅为复兴中学未来成为上海名校的办学奠定了基础,也构成了校园内倡导讨论、自学、学科实践的鲜明教学特色。


从点到面,进行高中-大学一体化培训。


记者:与复旦大学合作后,学校在实践拔尖创新人才“早预防、早培养”方面有什么计划?


陆磐良:2021 2008年,一位振兴人获得了第一名。 36 通过“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的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引起了当时的极大关注。实际上,自 2015 2000年以来,在复旦大学数学学院的支持下,学校举办了“苏步青”班,并逐步形成了数学竞赛的特色。根据学校与复旦大学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深化“苏步青班”建设,为数学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突出发展潜力的振兴学生建设新的“谈家桢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早预防、早培养”和先进发展。


“苏步青班”将依托复旦 11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依托上海高校的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德育人”研究基地,继续深化大中衔接的创新教育探索;选修大中贯通培训课程的学生,高考通过考试并考入复旦后,可以实现学分互认;通过双向选择,复旦老师将担任“苏步青班”学生的学术导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养。


今年新成立的“谈家桢班”将以高中生命科学为试点学科,选择“从点到面”的方式,从高一开始,定向进行。 3 2008年,高中-大学一体化培养,选拔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综合创新实践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复旦将为学生提供培养政策、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


现在,振兴已经在虹口全区的优秀学生中进行了选拔,完成了 2024 “谈家桢班”的建立。从明年开始,我们将与复旦大学相关学校合作,共同设计实施“苏步青班”和“谈家桢班”的自主招生流程,为全市招收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根据规划,“苏步青班”和“谈家桢班”的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参加大学相关部门的学习和科研活动,复旦将为其开放课程、实验室、图书馆等相关资源。未来复旦还将开设“周末学校”振兴班,让高中生提前感受到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了解学科的专业特点,找到自己的爱好。


我们希望通过与大学的一系列深度合作,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预防和早期培养的机制,从大学精神持续的通识教育,到职业方向的建立专题讲座,再到贯通式人才培养和探索。


量身定做,帮助学生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


记者:中学与大学的合作并不少见,怎样才能让这些合作“不止表面”?


陆磐良:如今,中国正在推进新一轮“双新”教育改革。虽然许多大学和中学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越来越多,但如果大学不能真正介入中学的教育和教学改革,那么合作只能停留在“表面”。


我们希望中学和大学都有科学全面的统筹规划。通过系统的合作,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大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这些内容也应该与当前的高中教育和学生的深造有关,而不是简单地将大学内容复制到中学教室。


中学与大学的人才培养衔接,并非新鲜事。 2008 2000年,复旦大学设立了“步青高中生科研实习计划”,为有余力的优秀高中生提供了感受本科学习和科研氛围的机会。当时复兴中学也参与了这个计划。学生不仅可以定期听大学课程,还可以利用暑假跟随大学老师从事研究课题。


一个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暑假,他在大学实验室洗了两个星期的试管。得知后,我们一开始都觉得他是在浪费时间,但后来在交流的时候,他告诉我们,这两个星期让他明白了科研的必要素养和精神。


去年,我们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共同开发了一门名为《走近红树林》的暑期课程,十多名学生参加了。这不同于大学原来的预科课程。整个课程的内容是以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为原型,结合相关案例重新设计的双方教师联合区教育学院。


今年暑假,我们让广大学生走出家门,跟随复旦的权威专家一起走近红树林进行研究。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他们以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走近上海和浙江温州的人工红树林,探索红书北移、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科学问题。这门学科以问题和兴趣为导向,通过非常规的学术报告和考试来完成考核,希望探索新的中学学科教学评价方法,为大学和中学打造一个示范平台。与大学进一步合作,今后类似的项目化学习课程将会越来越多,参与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


除了与高校合作量身定制项目化学习课程外,我们还邀请高校教师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等学科设立八大类通识教育讲座。每一次讲座,我们都会要求对方至少向学生解释几个问题。举例来说,某一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什么?这一学科的未来前景将如何变化?假如要选择这门学科,从现在开始要做哪些准备?但愿大学教师能够清晰地将这些想法传达到高中,从而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上海的新高考改革强调职业规划。近年来,学校和大学共同努力,希望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兴趣,通过有计划、有建制的高中-大学培训。在这方面,我们愿意做一只“实验老鼠”,为高中-大学的实践培训提供一些例子。


作者:王星


文:王星 图片:学校提供 编辑:王星 职责编辑:姜澎


请注明转载此文的来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