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孩子被骗了14万,你家娃入坑了吗?
要说现在的中小学生
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收卡”活动
肯定榜上有名
注意!警方发布暑假预警
有些人使用卡热
使用“免费赠送卡”“超低价卡”
等待噱头作为诱饵
诈骗未成年人
留言可以免费送卡
孩子们被骗了14.3万
今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15岁初中生居然(化名)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条消息:高考结束后,每个留言的人都会免费获得三张小马宝莉卡。
然而,我立即私下和对方谈了谈,说我想得到一张礼物卡。3小时后,当对方回复时,发送了一张二维码图片。扫码后,显示了一个名为“李发莲@美容专家”的公司微信账号。
“美容专家”问清楚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地址,声称要交30元邮费寄卡,发收款码。后来又说,因为系统检测到是未成年人,企业账号被冻结,需要通过另一家公司的微信账号解冻。再次添加好友后,对方强调“解冻”必须使用父母的手机。
那天晚上9点半,我假装要检查学习资料,向妈妈要手机。拿到手机后,她按照对方的指示一步一步地操作。最后,对方让然删除聊天记录,然后黑化了它。这时,母亲发现自己的两个银行账户发生了几次不明转账。
派出所接到反诈骗预警后,警方迅速上门采取劝说和资金支付措施。由于母亲的银行账户和验证码等信息不经意间被披露,该账户在短短两个小时内被骗子转账50次,金额达到14.3万元。
网上虚假交易买卡
被骗转账16笔
六月二十二日,玉溪市江川区16岁璐璐同学(化名)在短视频平台上购买了“小马宝莉”卡片,客服推荐了一位名为“纯白”的QQ同学(化名)在短视频平台上购买了“小马宝莉”卡片。随后,“纯白”主动加璐璐为好友,并表示自己未满18岁,未成年,导致店铺冻结,需要解冻父母的储蓄卡才能购买。如果商家不解冻,他们将被扣除费用,并向法院报告,由监护人处理。发现被骗后,璐璐去派出所报警。
因为璐璐轻信“纯白”话后,在对方提醒的操作下,用母亲的手机先后转账16笔,金额达到6.54万元。
近来,在小区、学校、商店里,
常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孩子。
蹲着围成一圈
各自拿着卡片“对战”
最受欢迎的动画IP“奥特曼”
和“小马宝莉”一起
看着这儿,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一张小卡片
到底有什么魔力?
可以吸引孩子
不断地“买买买”“卖卖”
甚至陷入其中
儿童对金钱和网络的认识有限
任何具有赌博特色的人
也有社会属性
一定要引起高度警觉
骗子正是抓住了一些孩子。
对卡牌的“痴迷”心理
各种虚拟方法,如文字、网络等。
对其实施诈骗
不难看出
这种欺骗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一:广告引流
引流广告从青少年感兴趣的动画、游戏、明星等方面发布。,诱饵“免费赠送卡片或领取游戏皮肤”、“超低价卡”、“视频包括明星社交账号”等噱头,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
步骤二:获取信息
选择未成年人作为犯罪目标,以交易、邮寄、填写登记材料为由,获取真实姓名、年龄、地址等个人信息。
步骤三:实施诈骗
假冒客服、工作人员,甚至公安法人员,以“非法行为冻结账户,应及时解除绑定”、“需要配合警方调查排除犯罪嫌疑人,否则将面临刑事处分”等言语威胁,利用未成年人的恐惧、欺骗或胁迫他们远程控制孩子操作父母的手机,通过视频聊天、屏幕共享等方式转账消费。
警方提醒
反诈骗“从娃娃开始”
1、父母要加强教育和监控,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筛选能力。时刻教育孩子牢记“三不一多”,即不点击未知链接,不相信陌生电话,不透露个人信息,多核对转账汇款。禁止在网上发布和分享虚假信息,不要随便添加陌生人的联系方式,也不要私下见网友。
2、父母应该照顾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账户。做好支付安全设置,防止孩子未经允许使用父母的手机转账支付。建议关闭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无密支付”功能。孩子拿着手机面对你,要防止孩子被骗子诱导刷脸支付。
3、掌握儿童注册游戏账号充值缴费等信息,警惕网上计费、游戏福利、免费手机、红包、网购退货、电子邮件丢失、各种金融账号关闭等诈骗。
4、每天和孩子约定上网时间,科学安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培养其他爱好,让孩子适当上网,快乐成长。
5、同学们要记住,不要相信网上随便说话的陌生人,也不要相信添加陌生人作为朋友。当他们被拉进陌生人群时,他们应该立即退出群体。一旦有网友沟通涉及到钱,一定要告诉家长。
诈骗手段多种多样
万般话术只是为了钱
暑假期间,孩子们有更多的空闲活动时间
各位父母
必须做好资金隔离工作
加强儿童防骗教育
如果发现被骗了
及时拨打110报警
(来源/云南警察)
继续滚动阅读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云南丽江警察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题:“已经有孩子被骗了14万,你家娃入坑了吗?”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