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无废校园”,长宁这些学校都有妙招→

07-16 06:50

“以物换物”、建立“无废”课程,建立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在适存小学、娄山中学、建青实验学校,师生齐心协力践行绿色理念,将校园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无废细胞”。

 

基于“无废城市”概念的先进校园理念,是通过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态文明生活行为习惯,在校园内实现废物的“可见性、可减性、可用性和可消性”,即废物的适当控制、源头的减少、循环利用和废物末端处理的环境影响的最大化,从而达到减少整个校园废物产量、充分利用资源、安全处置的目的。

 

堆肥箱

 

在适存小学的花坛里,偶尔会发现几个大木箱隐藏在低矮的灌木中间,里面堆满了枯枝、落叶等有机废物。这些普通的盒子不是垃圾桶,而是堆肥箱。在这里,老师和学生试图自然分解和再利用有机物的循环。厨余和枯叶...师生共同打造的堆肥箱将在裸露的土壤花坛中生长和营养,为植物提供健康的生长条件。

 

这些堆肥箱位于“适宜”生境园的生态循环区。今年植树节那天,第一个小学校园的“适宜”生境园在适宜的小学揭牌。生境园分为五个区域:生态池塘区、蜂蝶花园区、食源植物区、蜂蜜源植物区、阴生植物区和生态循环区。引进上海近40种当地植物,错落有致地种植,形成环境适应性高、维护成本低的植物种类。

 

"蜜蜂采用什么花蜜?”“哪种植物是鸟类的食物?"孩子们的这些问题,都会在生境花园这个自然课堂上找到答案。“适宜”生境园不仅具有栖息地功能,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食源、水源、蜂蜜源、避难所等生活条件空间,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如自然观察、科研创新、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以及跨学科学习的校园生态教育空间。

 

变废为宝创意瓶

 

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是践行“无废”理念的背景。2023年建成的娄山中学生境花园是长宁第一个校园生境花园。在这里,孩子们深入探索自然世界,学习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生态。他说:“在建立无废校园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民责任,所以我们把建立过程作为课程。上海娄山中学校长吴悦表示,“我们将环境教育融入课程体系,通过科学、地理、化学、语文等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在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还开展了绿色校园体验活动、绿色社区体验活动、研究项目、实践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围绕‘我爱绿色’的主题。”这一探索,使娄山中学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和意识,学会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建青实验学校将建立无废校园与学校特色课程与特色活动相结合,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年一度的“以物换物”、“废物再利用”的创造力爆发、建青实验学校的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探索减塑减排、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创造力,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是一项多方支持的绿色校园公益活动。“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减少生活中的塑料消费,进行分类和回收,让我们的家更干净、更美丽。”同学们说。

 

建青实验学校在创建无废校园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们深入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并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建青实验学校的学生作品《上海社区生境花园社会服务功能探索基于多利益群体视角》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知识与生态的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数字化技术也是娄山中学建立无废校园的好伙伴。据悉,娄山中学借助学校智能自然实验室,建立了校园环境监测平台,结合因特网 创新实验项目为学校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安装空气质量、水质等信息监测设备,对学校环境进行远程观察和实时监测。“我们利用教师构建的低代码程序引入了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完成了垃圾投放和分类的统计,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便利性。”吴悦表示,娄山中学利用区域数字化转型搭建的数字底座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无废校园建设的效率和水平。

 

建设无废校园、无废城市,不仅是环保的需要,也是培养未来公民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让“小宁”成为“无废”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不断守护我们的绿水和蓝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