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想看AI成龙,《传奇》翻车。

07-14 06:55

在上映前的宣传中,《传奇》曾被称为“近十年来最好的成龙电影”。不幸的是,上映后,它的声誉很差,票房也很低。根据猫淘最新的AI票房预测,最终结果只能勉强突破1亿元。


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就是利用AI技术,让27岁的成龙的脸重新回到大银幕上。但是根据买票观众的普遍反馈,其呈现效果确实不尽如人意:表情僵硬,眼神飘忽,与周围其他演员似乎处于不同的时空,有明显的分离感,有些场景甚至可以称之为灾难。最初的卖点变成了槽点。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的广泛应用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这带来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好处,也带来了法律和版权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


目前,即使是实际应用领域最显性、最刚需的AI面部交换技术,也只能作为服务剧情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主要卖点。在去年的好莱坞罢工潮中,有一个关于演员是否可以被AI面部交换所取代的核心问题。在更高的技术环境下,人们传统地讨论伦理问题,而在中国,他们在激流中取得了进步。


即使有一天,AI变脸已经成熟到以假乱真的水平,对于行业,对于观众来说,一定是好事吗?


01 27岁成龙


1981年,27岁的成龙刚刚逃离了罗维的控制,距离成为巨星只有一点铺垫,正在等待着一飞冲天。而在接下来的30年里,它有着无与伦比的票房号召力,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显得无能为力。然而,在这个时候,当成龙电影的吸引力逐渐显现和下降时,它使出了感情的旗帜,金喜善在最后一瞥,这是一剂强大的药物。


上映前,制作方博纳影业的创始人于冬不仅称赞AI成龙的真假难辨,还雄心勃勃。“19年前,也就是2005年的国庆节,《神话》在全国上映。起初,电影票只有10元,票房超过1亿元。19年后,《传奇》也将在夏季档给全国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观影体验。”


然而,精明的计算最终应该实施到具体的实施中。显然,这次的尝试并不成功,甚至有点敷衍了事。AI成龙很难像真人演员一样流畅地表达复杂的情绪。有网友嘲讽这部电影中一个重要的悲伤片段,但AI成龙似乎在笑。


事实上,为了剧情的考虑,减少演员脸部的年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无论是马丁斯科塞斯的心血之作《爱尔兰人》中的铁三角,还是李安《双子杀手》中的威尔·史密斯,“逆生长”的效果都是通过特效一帧一帧的处理出来的。这样工期长,成本高,最终产品相对自然。


但这样的“减龄变脸”是否明显提升了电影质量或观众的观感?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即使减龄特效做得很好,也很难掩盖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的衰老和疲惫,而李安一开始也被批评无缘无故地投入了太多精力,导致整部电影失去了标准,完全做出了不愉快的贡献。


在一次采访中,《传奇》导演唐季礼提到,与苦哈哈的《双子杀手》相比,《传奇》运用了深度伪造、AI学习、3D等技术,使得前者的成本只有20%-30%左右。当然,就结果而言,效果可能没有前者那么高。


其实电影里有两个成龙,一个是成龙本人,也就是电影里教授的角色,出场时间有限,只奉献了零星动作场景;另一个是AI成龙,也就是主角赵战,由一个27岁的替身演员表演。因为AI替身演员和成龙本人有一定的身材差距,所以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他的出场时间远远超过成龙本人,这让很多观众觉得自己在卖狗肉,甚至有观众质疑这是不是成龙电影。


02 应急与卖点


很多时候,影视公司要在影视剧中运用AI换脸技术,都是无奈之举。


比如由于演员的不幸去世,AI在《漂泊地球2》中用来恢复吴孟达先生的脸作为致敬和怀念。更常见的是,一个演员因为房子塌了,涉及到整部作品,制作人不得不更换,才能顺利播出。



近几年来,由于艺人塌房而导致影视剧延播或下架的影视剧数不胜数。《三千鸦杀》并非恐怖片,变脸后却吓得观众尖叫,剧组不得不亲自下场指导观众“防雷”。在赵立新发表不恰当的言论后,他之前主演的电视剧积压了很多,最后不得不变脸。《风雨送春归》中的人物变脸为于震,《风声》中的人物变成了周一围,《光荣时代》变成了黄志忠。然而,这些演员有着鲜明的个人特征,他们的身材与赵立新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播放他们的场景时,很少有弹幕会再次关注剧情,观众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不服从。而且黄志忠本人也因变脸后画面模糊而受到指责,也是无妄之灾。



说真的,AI换脸的流行,比去年AIGC的爆发要早,理论上AI领域有比较成熟和前沿的技术。它的原理是将深度学习模型与计算机视觉模型相结合,应用于面部图像生成。Reddit客户最早出现在2017年11月,当时名叫Deepfakes的Reddit客户上传了一系列AI换脸视频,此后,公众开始使用Deepfakes来指代AI制作的视频。


最近,随着AIGC的普及,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很多“让一张老照片动起来”的视频。通过AI工具,可以模拟图片中人物的下一步动作,形成虚构的小视频。有些视频中的人物看起来动作自然流畅,但也有一些视频中的人物畸变多变。


技术的升级迭代速度真的很惊人,可以用来娱乐短视频。但是影视作品中的变脸是一个特定的人模型,对清晰度和编码率要求很高。视频在超清晰度、高清晰度甚至大屏幕上播放。人眼看到的是放大后的效果,不自然的痕迹尤为明显。


但与成本高、工期长或特效人工处理相比,AI变脸确实经济多了。一部电视剧只需要一个月左右就能完成变脸,成本往往只有特效人工处理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总体而言,在这个阶段,AI变脸对影视行业的意义可能仅限于此——它不是一个攀登的梯子,而只是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救命稻草。


03 拒绝被滥用


2023年5月2日,美国编剧协会宣布罢工。7月14日,代表16万影视人员的美国演员工会和美国电视与广播艺人联合会发表声明,演员和广播艺人将加入编剧罢工队伍。“我们别无选择,我们都是受害者。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如果我们现在不站出来...我们都可能被机器和大企业取代。”



此前,好莱坞制作人提供的续约条件中有这样一个条款:所有参与合同签订的团体演出都被扫描成肖像,并被AI复制成可以自由出现在任何电影中的身体替身,因此无需支付任何工资或获得当事人的许可。


然而,买断肖像的费用只是为了一天的工资。演员们担心,一旦被迫出售自己的肖像权,只能看着自己的肖像被大厂商反复使用。他们担心真正的演员不再需要了。


虽然好莱坞罢工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风风雨雨后已经结束,双方达成的协议也包括人工智能同意和补偿保护条款,但这更像是一场停止战斗,而不是达成非常重要的共识。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AI的乱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则和法律上的差距亟待填补。不久前,香港发生了一起利用AI进行深层诈骗,诈骗2亿港元的案件。利用YouTube视频和其它公共媒体资料,骗子巧妙地伪造了英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形象和声音。她们进一步运用AI深度造假技术,创造出看似多人参与的视频会议场景,其实除了参加会议的员工,其它都是AI。对于技术的发展,我们不应该处于危险之中,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市场结果也证明,观众并不购买所谓的AI变脸电影,人类的情感和挣扎在短期内是不可替代的。即使有一天,AI已经发展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但它仍然是以过去形象和经验为基础的整合物。对于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是一种梦想的感觉。没有人愿意反复观看可预测的故事和一目了然的人物塑造。独特的审美和创造力总是稀缺的,这只是关于人性本身。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毒眸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