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台湾省青年基层扎根大陆基层

06-20 08:00

近日,第22届海峡青年论坛作为第16届海峡论坛的配套活动,在厦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550名精英、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参加了论坛。


海峡青年论坛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框架着海峡两岸青年交流的新格局。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成功举办了22届,见证了许多台湾省青年在大陆的发展。


22年来,无论海峡两岸发生什么变化,海峡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从未停止。与此同时,台湾省的许多年轻人纷纷来到大陆,他们在大陆学习、就业和创业,成为大陆社会建设的良好参与者。


本届海峡青年论坛特别邀请了香港立法会议员、全国青年联盟常务委员会、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梁毓伟,讲述了大湾区给香港年轻人带来的变化,最明显的是生活习惯的变化。


"香港在大湾区兴起了一股city。 walk的新趋势。梁毓伟说,随着广东、香港和澳门的深入发展,港澳青年的生活、学习和创业与大湾区有着有效的联系。


在他看来,大湾区已经成为香港青年实现梦想的地方,大陆对台湾青年也是如此。


大陆为台湾青年实现梦想提供了舞台和机会。 主办方 供图


来到基层


近年来,福建正在努力建设海峡两岸协同发展的示范区。许多台湾省年轻人把福建作为“首选站”。他们积极参与大陆的社会建设,从海滨到山区,从城市到农村,努力工作,根深蒂固。


杨于萱来自台北。她曾经是台湾省联合大学的老师。现在她在厦门创业,成立了两岸青年团队,致力于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


她在厦门的工作机会是偶然的。之前负责安排学生暑假两岸交流,经常跟学生说大陆市场很好。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大陆找到工作,但一些学生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你自己不去,你怎么叫大家去?”。


"我想也是对的,所以我就跟大陆的朋友说,我是否有机会来大陆发展,一来我就粘在这儿。" 杨于萱回忆说。


她在厦门的第一份工作是参与当地社区建设。现在她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团队,以文化创意设计、产业推广、B&B和基地建设为项目,旨在赋能福建的农村振兴。她的工作范围已经遍布福建。


"我更像是一个寻宝者,寻宝者。" 杨于萱说,她认为最大的成就是通过团队的努力,为当地村民创造收入。


杨于萱的丈夫也从台湾省来到厦门生活。因为当地的生活环境,他们有勇气生下“二宝”。现在全家人都安居乐业,邻里关系也很好。


今天,杨于萱以自己为桥梁,吸引了许多朋友、同学和同学一起在厦门创业。台湾省的很多朋友也带着全家人去厦门生活。


“我希望我们从台湾省来到大陆后,海峡两岸的伙伴们一起从大陆走向全世界。因为海峡两岸的亲戚朋友是我们的后盾,祖国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杨于萱说。


这次来到论坛的台湾青年中,不少已经扎根大陆基层,成为基层社会的建设者。


赖彦君也来自台北。她现在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也是湖北省第一位台湾省居民律师。15年前,她带着法律理想去了武汉大学,和数十万法律学生一起参加了法律考试,成为了一名律师。


同时,她还担任武汉某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导律师,培养法律志愿者。


“我一直相信,只要我多训练一个志愿者,我就会多一双为社会服务的手。只要我多办一个法律援助案,多一个人就会得到帮助。因为,每个案子的背后都是当事人100%的人生。” 赖彦君说话说。


通过努力,赖彦君成为湖北第一位台湾居民律师。 主办方 供图


同时,她也是法人公益精神的践行者。


"每个人都知道我办的案子中最小的额度是多少?两百元。对许多人来说,200元可能是顺手一个微信红包的钱,但对有些人来说,200元是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甚至当事人都认为可能没有律师会接受这个案子,但我接受了,因为我希望每个人都知道,无论正义有多小,都值得坚持,我们确实成功了。赖彦君说,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台青朋友报考法律系,走上了律师的道路。


"因为他们想成为和我一样的人,我们逐渐从一个人的爱发展成为一群人的公益。" 赖彦君称。


在法律服务过程中,她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两岸语言差异”,即合同因语言不同而歧义甚至上法庭。


赖彦君表示,面对台湾同胞的法律服务,她非常重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促进有效沟通,能够准确理解双方的意思,用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从源头上消除误解的可能性;二是讲政策,解疑。台湾商人、台湾青年和台湾学生在不同的群体、地区和行业会有不同的困难和需求。根据需要,她可以向他们解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并提供最全面的理性协助。


“在我之前,许多台青在海峡两岸交流领域大放异彩。现在,这根接力棒交给了我,我将实现他们未实现的梦想。”赖彦君说。


"心在哪里,家在哪里"


近年来,台湾省青年前往大陆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规模,他们的身影已经遍布大陆的每一个常见岗位:教师、律师、医生、社区工作者、金融工作者、空乘人员...成为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


袁玉菁在金圆统一证券公司工作。她的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第一家海峡两岸合资证券公司。公司刚开业的时候,一个台湾省人早上8:30去公司开户,让她觉得台湾省的朋友长期渴望海峡两岸的金融服务,突然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有一天,她接到一个台湾省长辈的电话,说因为机器听不懂,不能录入开户视频。针对上述情况,公司优化了系统。现在台湾同胞只需要简单的回答就可以开户了。


来自台湾省的新竹,目前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担任科技特派员,也是大陆第一个参加拖拉机司机考试的台湾同胞。通常,她不仅帮助台湾省公司了解大陆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还与大陆公司分享台湾省的产业经验。


比如她曾经服务过一家做有机肥和土壤改良的台资企业。在服务中,她结合台湾省观光休闲的理念,协助企业申请研究基地。目前基地年招待人数已超过1万人,已成为省级农业结合示范基地(休闲农业)试点项目,让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可能有些台湾省青年对来大陆创业还是有些顾忌的。我想告诉你的是,像我这样期待在大陆很久的台湾省青年还是很多的。不用担心,虽然过来就好。” 吴若瑀称。


台湾省年轻人陈雯靖扎根基层。她担任福州市桂溪社区居委会主任。这个社区是福州第一个两岸结合示范社区,主要面向台湾省同胞在福州就业创业。


"我们的台胞公寓给了台胞一个家,让他们在大陆创业就业没有后顾之忧。" 陈雯靖说,以45平方米的单人房为例,台胞每个月只需支付900元左右的房租就可以入住。


在此基础上,她和她的团队也积极帮助台湾同胞处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近,一位台湾同胞正在创业做一条造型毛巾。她把这个想法融入社区活动,帮助推广这个项目。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很多台湾同胞都说台湾同胞公寓安居乐业。


"我们为台湾同胞服务,心安理得,是我们在两岸社区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 陈雯靖称。


安居乐业的背后是归属感。陈于萱是来自台湾省的厦门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在厦门航空公司工作了7年。她说,她的归属感来自于一次飞往泉州的航班,一个80多岁的老年旅客行动不便,这是他第一次坐飞机,所以她有点不安。她用闽南语和他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人慢慢放松了心情。


担任厦门航空“空姐”的陈于萱表示,乡语乡音使她有归属感。 主办方 供图


“此时此刻,地方口音已经成为情感联系的纽带,让我觉得两岸之间的友谊是一个淡淡的海峡无法分离的。”陈于萱说,到目前为止,厦门航空的19支台湾乘客已经在大陆结婚了。


几个台湾青年扎根大陆的故事,也引起了现场的共鸣。


“找到人生的自我成就,家是最后的皈依。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居乐业,无论从厦门还是其他地方开始,无论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家就在哪里。”台湾世新大学教授、中华两岸科技人文学术交流协会董事江淞钦表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