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公司逃离内卷的三种途径
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一路大踏步前进,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台,新能源渗透率和整车出口表现出色。但是,除了好消息频传的主色调之外,价格战和销量无利可图的困境也不容小觑。
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38年。从二战前数百家公司恶性竞争的狂野时代,到80年代盲目多样化扩张的失落时代,再到90年代因规模焦虑而活跃并购的融合时代,每一次改变都是为了追求规模和技术的领先优势。
如今,汽车工业正处于重建的历史时期。颠覆性创新正在改变行业的技术基础和市场格局。电动智能技术革命跨越了传统的“发动机” “变速箱”的技术差距,将汽车重新定位为移动终端。也为中国打破德国、日本、美国、韩国等汽车强国主导的产业格局,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提供了机遇。
自138年汽车工业诞生以来,汽车产品的竞争力高度依赖于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汽车产业链庞大而复杂,高度依赖全球化的规模效应和技术融合。在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地缘矛盾等安全影响下,中国汽车供应链也深受影响,中国汽车供应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扰乱其规模,降低其成本,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汽车产业链正处于传统燃油汽车向电动智能汽车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重心和产业核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百年来,中国能否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型,把握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的新机遇尤为重要。
然而,在中国汽车市场高度卷土重来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公司似乎更热衷于通过价格战参与竞争。与其说中国汽车公司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不如说中国汽车公司的多元化、高质量竞争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这也是汽车公司盈利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从长远来看,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令人担忧。
营利性增长是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质量竞争的体现。差异化竞争是全球市场的主要基调。对于中国汽车公司来说,如何在短期目标的压力下突破内部市场,做好品牌向上、技术向上、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3年,一些领先的汽车公司销售和毛利率分布
本图仅列出2023年销量超过100万辆的汽车公司,其中中国汽车公司仅统计自主品牌销量。
大众通用等公司将R&D费用分类为商品销售费用、丰田铃木等公司,并将其分类为管理费用、本田比亚迪等公司,并将其分类为R&D费用单独列出。在这里,根据R&D费用单独处理,以便比较每个公司的毛利率。
比亚迪和特斯拉的非汽车业务占15%以上,以下是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本田非汽车业务占15%以上,公司毛利率在这里列出,因为缺乏细分数据。
2023年,上汽和奇瑞的自主品牌销售额分别为278万辆和188万辆,由于缺乏公开的毛利率数据,没有列出。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及我们的分析
01 豪华汽车品牌:市场领导者来自技术领导者
事实上,在主要目标市场,中国拥有实力或潜力巨大的汽车公司,有机会与世界领导者竞争,高质量地参与全球竞争。以三大乘用车目标市场(豪车、大众车、经济车)为例,笔者逐一探讨了中国汽车公司的差异化竞争机会。
全球销售冠军信息来源细分市场:公司公告、行业报告及我们的分析
不同的目标市场,对应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同样的成功因素,在不同的目标市场,有不同的焦点。
根据2023年的销售情况,奢侈细分市场(premium car)头部品牌是宝马,大众(mass car)大众品牌、经济型汽车目标市场的领导者之一是大众品牌。(budget car)铃木是领先品牌,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先品牌,毛利率分别为24%。、24%、26%和23%。通过对比不难看出,铃木是世界上毛利率最高的汽车公司。要知道它90%以上的销量来自10万人民币以下的A00-A级车。
重新审视汽车产业变革的历史,对于了解当今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具有启发作用。
对豪华汽车市场而言,其关键成功因素是技术,其次是品牌。
梅赛德斯-奔驰作为绝对王者,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豪华车市场,但起源于1968年的宝马2002车型(宝马3系鼻祖)首次以其出色的设计和出色的发动机和底盘性能与奔驰抗衡。一九八六年沃尔夫冈.赖茨勒(Wolfgang Reitzle)1992年,宝马以58万辆销量超过梅赛德斯-奔驰成为全球豪华车销量冠军,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之一。此后,宝马凭借出色的发动机技术和领先的底盘性能,重新定义了豪车市场,成为运动型汽车的性能标杆。
一九八四年,丰田的“豪华车项目”正式启动,旨在开发一款能打败宝马7系和梅赛德斯-奔驰S级的汽车。1989年,雷克萨斯LS400在北美上市,两年后,雷克萨斯超越奔驰和宝马品牌,成为北美进口豪华品牌销售冠军,2000年超越凯迪拉克,成为北美豪华车销售冠军。虽然梅赛德斯-奔驰在设计上受到了雷克萨斯LS400的批评,但它在最高速度、油耗、风阻、舱内噪音等关键功能上完全超越了梅赛德斯奔驰420SEL车型。
引擎技术是燃油汽车特性的灵魂。雷克萨斯LS400发动机以其出色的发动机功率/重量比完美平衡了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以V型发动机内置的设计显著降低了舱内噪音。值得一提的是,雷克萨斯LS400在R&D过程中制造了900多台原型发动机,以实现发动机技术的突破,全面实现了动力、燃油经济性、噪声、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突破。此后,雷克萨斯长期主导北美市场。
无论是宝马、雷克萨斯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杆特斯拉,作为挑战者,他们都通过领先的技术不断积累品牌效应,从而带动销售,即从技术领导者到市场领导者。
2023年全球豪华车纯电力销售排行榜信息来源:公司公告、行业报告及我们的分析
目前,汽车行业已经迎来了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它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技术上,在客户使用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上也有突破性的延伸,这也决定了未来豪华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中国有很多潜在的挑战者。以蔚来为例,一方面致力于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创新,独立思考,坚定执行关键商业决策,展现领先企业的特点;另一方面,以世界一流标准为起点,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工程开发、生产体系、工艺质量、客户服务等方面,保持诚信,长期努力,展现领先企业的责任感。
蔚来在长寿命电池技术和高性能电机技术的不断创新、智能底盘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舱和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投入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致力于技术经理的扎实努力,尤其是对于高端品牌来说,积极研发和原创设计的产品理念尤为关键。蔚来开创的电池订阅服务和换电模式,以及车主不断进化的无忧服务,为优质服务定义了新的内涵。豪华车并非智能堆放,设计美学,产品特色,客户服务,整个系统的卓越表现才能成为豪华品牌。
旗舰车型可以站起来,数量车型可以卖得很好。如果蔚来更早坚定地关注旗舰车型的品牌,更早地使用豪华车主阵地的行政车型,品牌定位会更加锐利,优势转化会更加高效。重量级首发技术是豪华品牌的灵魂。如果蔚来更了解战略优先权,潜力会更高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
除了蔚来,无论是元首驾驶的红旗,生来就是国际极星,还是初露锋芒的极氪和智己,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入门级车型上投入太多精力是中国奢侈品牌的共同误解。坚定品牌向上,以持续的领先水平亮化品牌,获得主阵地,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
02 大众汽车品牌:长销畅销车型奠定规模优势
大众汽车市场,主要的成功因素是规模,其次是技术。
福特凭借流水线安装T型车的规模优势,成为量产汽车时代第一个全球销售冠军。通用汽车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封闭车身的需求。并购多品牌覆盖每个价格区间,提高销量,借助高比例同用零部件和斯隆管理体系的有效协调,实现规模效应。1927年,通用汽车首次以156万的销量超过福特,并于1936年获得全球销售冠军。
福特是长期销售畅销车型战略的鼻祖,而通用则开创了多品牌差异化竞争战略。丰田跟随福特,以有限的长销售模式实现规模优势,广泛覆盖国际市场,并以丰田生产体系进一步加强规模优势。2008年,它首次超越通用,赢得了全球冠军。卡尔哈恩,两位大众传奇CEO(Carl Hahn)还有费迪南德皮耶希(Ferdinand Piech),皮耶希的模块化平台通过一系列合资并购获得了全球主要销量,使规模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大众重现了通用多品牌战略的辉煌,2016年首次获得全球销量冠军,并连续四年获得冠军。大众是多品牌战略的代表,但也不乏甲壳虫高尔夫帕萨特Polo等累计销量超千万辆畅销车型。
大众汽车市场,需要平衡技术和成本,所以规模尤为关键。福特通用丰田大众,为汽车工业奉献了许多首创技术。然而,与首创技术相比,这些汽车公司更大的贡献在于利用规模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材料创新和生产技术创新,使豪华车配备的新技术成为汽车的必备,造福大众。丰田卡罗拉,A级车身冠军(Corolla)例如,自1966年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超过5000万台。先后将电控悬架、电动车窗、5缸发动机、电动座椅、电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等应用于小型车,也成就了汽车历史上最畅销的车型。
规模,是最难跨越的堡垒。
在大众汽车市场,中国也有很多强大的挑战者。2023年,比亚迪不仅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也成为第一家以超过300万销量晋升全球十大汽车公司的中国公司。138年来,汽车行业诞生了8家年销量超过400万辆的汽车公司。比亚迪凭借其规模势能和新能源核心技术积累的优势,跻身400万销售俱乐部,值得期待。
除了比亚迪,吉利还非常强大。吉利汽车是一个多品牌战略派系。集团旗下包括吉利品牌、几何品牌、沃尔沃、极星、极氪、路特斯等。2023年,吉利集团全球销量280万台。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是吉利始终如一的追求,从成立之初自主研发技术最先进的国产变速箱,到2021年发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广阔平台。吉利在跨境并购、国际合作、海外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卓越能力,在R&D、生产、质量和成本管理的健全体系中,在动力构建新能源技术路线的独立思考和前瞻性判断,在安全理念的遵守和自律中,都表现出领先企业的能力和责任。
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吉利,业务组合都有优化的空间。如果资源配置更合理,优势可以更高效地转化。对于这样规模的公司来说,系统风险应该在发生之前预防。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03 经济汽车品牌:主要性价比
经济型汽车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性价比,其次是规模。
菲亚特是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微型汽车的汽车公司,1936年问世,5000辆。、1955年的600、一九八○年的熊猫,菲亚特不愧为汽车之王。在车身设计和驾驶性能校准方面,西班牙汽车公司的优秀技能使菲亚特微型汽车不会损害舒适性和驾驶乐趣。借助多品牌运营的优势,菲亚特率先将更高级别的车型创新技术应用到紧凑型车型上,并在20世纪继续推动微型车市场。
菲亚特成立于1899年,曾经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1923年,福特流水线安装建设成本优势首次引入。从1936年的500款车型开始,多款畅销车型相继推出。1966年,菲亚特年销量超过100万辆。1989-1990年,它两次超越大众,成为欧洲汽车的盟友。1996年,它的销量超过220万辆。但是2002年铃木的销量超过了175万台菲亚特,成为了新王。
进入21世纪,性价比更高的铃木已经超越菲亚特,成为全球销量冠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注于经济汽车铃木的毛利率长期保持在25%以上,从1950年开始持续盈利73年。铃木以其高性价比在印度获得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世界12个国家中排名第一,规模进一步加强了其性价比优势。
到2023年,五菱全球销售额达到140万辆,是全球前三大经济汽车公司,但仅相当于铃木销售额的44%。国际化,有望进一步释放五菱的潜力。与菲亚特和雷诺相比,五菱在性价比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五菱主要销量在10万元以下,而菲亚特和雷诺销量在10万元以上。与铃木和菲亚特相比,五菱在电动汽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023年,全球五菱纯电动汽车销量42万辆,而菲亚特和铃木分别为7万辆和1万辆。如果五菱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上汽和通用的海外网络,在欧洲南美、印度东盟等经济汽车的主要市场,国际化有望明显加快。
在三个目标市场中,中国有潜在的挑战者,有机会与世界领先地位竞争。定位清晰,分工合作,差异化竞争,无需内卷。除了三个目标市场,还有很多有吸引力的细分定位机会。
2023年领先车企收入及R&D支出分布信息来源:公司公告及我们的分析
汽车行业被称为高技术壁垒和高资本堡垒,追逐和超越领先企业并不容易。无论是造车还是造世界级的车,如果目标不同,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供应商体系、客户服务、运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质的差异。只有所有环节都保持在世界一流水平,一家公司才能不断将世界一流的产品交付给客户。
汽车行业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率先推动了无数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对于走在科技强国道路上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追求第一技术和第一商品是领先汽车公司的共同特征。中国汽车行业的中流砥柱是那些在关系到中国汽车行业长期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技术领域面临困难、持续投资的中国汽车公司。
汽车行业,从技术投入到商业收入,周期长。138年车辆发展史上短期亏损并不少见。但长期亏损和普遍盈利能力较低,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0%,但普遍无法盈利,需要正视、关注和破解。盈利能力的增长是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质量竞争的体现。
2023年领先汽车公司净利润及市值分布附注:本图仅列出2023年销售额超过100万辆上市汽车公司附注:2024年5月23日市值信息来源:公司公告及我们的分析
豪华汽车公司需要不断引进领先技术来维持品牌溢价,是首发技术的主力军,长期高R&D投资。除了首发技术投资,丰田大众等汽车公司在R&D的成本创新投资也很高,规模因素叠加,R&D投资可观。创新更有效的公司一般市值更高。
04 善于聚焦,懂得取舍,见效。
然而,任何企业都有资源边界和能力边界。即使资金实力像丰田大众奔驰宝马一样强大,也无法承担太多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领先地位,需要重点关注和选择。中国汽车公司,如果能更专注于R&D投资,更懂得选择,更善于分工合作,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投资,还可以通过集中火力突破重点来避免盈利。特别是,二流三流不入流的研发成果,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更应避免。
丰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销量超过1000万,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仅有40辆汽车。汽车行业是规模效应。根据汽车公司自身的定位,聚焦目标客户的核心主流需求。除了主力车型,选择覆盖有限小众市场的前十大汽车公司是不可能的。中国汽车企业改善利润的关键在于合理规划车型数量,切实打磨长销量畅销车型,同样有助于减少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笔者认为,从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整体格局来看,三大汽车公司不仅可以避免过度分散规模,缺乏国际竞争力,还可以避免垄断和过度依赖单一企业的风险,这是一个合理的数量。世界前20大汽车公司,日系7家。以中国的市场规模和中国汽车公司必然的全球布局,结合目标市场和差异化竞争,可以容纳8-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汽车公司。良性竞争,不需要生死搏斗。
得益于德国品牌的集群效应和良性竞争,德国在全球豪华车中的地位得到了奠定。既有竞争,又有分工合作,更有利于中国汽车公司的参考。
中国汽车崛起之路,跌宕起伏。一汽、上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奠基人。长城、吉利、奇瑞、比亚迪,在合资浪潮汹涌自有品牌岌岌可危的时候,为中国自有品牌赢得了一席之地。蔚来、小鹏,是在一直追随从未超越的攻击声中,纵身进入,剑指一流,扛起中国汽车技术向上品牌的大旗。在各个时代,他们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锋,他们都在与时俱进,超越自我。能把中国推向汽车强国的每一分力量都是可敬的,不管有没有提到。
差异化竞争不仅有利于解决高度内卷的困境,也有利于中国汽车公司更高水平参与全球竞争,维护中国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声誉。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金融汽车”(ID:caijingqiche),作者:财经汽车,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