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欧洲拆除了3辆比亚迪,发现了比亚迪的弱点!

06-12 14:46

大家早上好!


为了弄清楚比亚迪是如何一键变爹的,欧美日掀起了一波拆除比亚迪的热潮。现在让我们看看他们都取出了什么结果。


日经 BP 社会,把比亚迪海豹大拆八块,还把整个拆解过程编成了一本名为《中国比亚迪海豹完全分解》的书,书价更是离谱,88 一万日元,大概 4.5 万人民币。


为让投资者了解比亚迪,瑞银证券研究部还拆除了一只海豹,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报告


一家专门帮助汽车企业降低成本的美国企业,最近拆除了一辆海鸥。原本打算通过拆车来看看中国是如何补贴电动汽车的,可以拆掉却大呼出乎意料。


事实上,外国人对中国电车充满了偏见。他们从来不认为中国汽车公司可以掌握核心技术,更不认为我们整个产业链的崛起。他们认为我们的电车崛起是因为政府补贴、血汗工厂、贸易保护和不公平竞争。最近又增加了一个“生产过剩”。


所以,这些外媒拆解比亚迪,并非都是心存善意,而是可以让外国人对中国电车有更多的了解。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听他们说比亚迪是为什么做的,还有什么弱点。毕竟我们自己也不一定能解释清楚这两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日经 BP 作为日本最大的出版社,拆解结果,日经 BP 社会拆迁是非常细致、最专业的。将整个车辆分成十几个模块,分模块拆开,每个拆开的零件都要拍照记录,拆下的零件也要逐一分析。


三个主要部件必须是拆卸的重点,夸张的是,连后视镜、胎压监测、保险丝盒都有独立的章节。同时也将对特斯拉、德系、日系电车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一些目录截图


咱就说呀,虽然造车经常造假,但是拆车这件事,的确有点工匠精神。细节可以看作是一本工程师手册,也难怪别人卖这本书。 4 一万多本呢?


跳出每一个技术细节,日经 BP 最终,社会整体上对比亚迪赞不绝口。它们认为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热管理系统明显领先于各大汽车公司,同时汽车电器设备的集成也遥遥领先。


最重要的是,她们认为比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多说一句,日经 BP 社会是去年拆除的海豹,但是今年第二代刀片电池 8 月亮即将发布,他们赞不绝口的热管理系统,在比亚迪发布的第一个 5 代 DM-i 全新的升级将在上面进行。


换句话说,事实上,日本人的拆车速度跟不上比亚迪技术的进步。


让我们来看看瑞银是怎么说的,和日经。 BP 社会关注技术不同,瑞银别人终究是银行嘛,成本是整个拆车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


直接看结论,瑞银拆了,给出的结果是,与上海产的产品相比, Model 海豹的成本略低 15%;与欧洲大众生产的类似定位车相比,成本略低 35%。


瑞银还对海豹各部分的成本进行了估算,例如:


电池大约为 57300 元


电驱动系统大概 6465 元


电子控制系统大概 6345 元(包含 8 合 1 电子控制模块,车载充电器,DC/DC 转化器等)


电池管理系统(BMS)1166 元


热泵大概 3282 元


来自瑞银官网的截图


瑞银还解释了为什么比亚迪的成本如此之低,总结也有两点:高度自产,高度集成。


瑞银发觉海豹 75% 所有零件都是比亚迪生产的,剩下的 25% 里,有 17% 作为中国供应商,海外供应商只占比例。 8%。


关于高度集成,瑞银发现海豹八合一的电子控制单元可以节省成本,大概可以节省成本。 20%。


瑞银发现的这两点,都是对的,但是呢,仅仅通过拆除一只海豹,还很难找到比亚迪的全貌。


来自瑞银官网的截图


有关高度自产再给大家补充一下,比亚迪的垂直整合,就是上到购买锂矿,下到车灯,车漆,都可以自己生产。


王传福自己说过,除轮胎和玻璃外,比亚迪并非自己的,其他都是自己做的。


关于高度集成,我们也补充一下,海豹的八合一电控系统算不了什么,比亚迪最近又放了一个招式,那就是海狮。 07 EV 上,全球首创了 12 合 1 电驱系统。


事实上,高度集成这件事,别人做可能特别困难,12 个零件来自 12 家庭供应商,这怎么集成啊。但是对于比亚迪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说到底什么都是自己做的,整合起来方便多了。


然而,瑞银不愧为老牌国际投资银行,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高度自产的危险。虽然这种模式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但成本是资产过重,支出过大。


当市场火爆时,这一模式可以让你赚到每一分钱。但是如果市场下跌,那么死得比谁都快,因为得养的人太多了。


现在比亚迪并不担心这个问题,但是谁能保证比亚迪的销量一直在上升,所以这个风险真的希望比亚迪能提前计划。


让我们再来看看美国这个叫做美国。 CaresoftGlobal 有些公司,拆掉海鸥得出了什么有趣的结论。


首先谈谈背景啊,这家公司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是它的总裁是一般负责皮卡的前首席工程师,所以专业水平还是不错的。


在拆解之前,这家公司并不相信电车能卖得这么便宜,所以认定海鸥以次充好。随着拆解的深入,海鸥的做工和质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这逐渐打破了偏见。


来自美联社的截图


软体翻译,仅供参考


看完美联社采访这位首席工程师的报道,以及他的试驾视频,我们大概总结了一下他的说法:


首先就是虽然海鸥很简单,但是质地很好。体现在哪里?座椅的皮革和缝线处理都很好。内饰用料很好,还有一点大家肯定没想到。首席工程师说海鸥关门的声音很牢固。


以后请不要取笑听关门声,判断质量,毕竟人家首席工程师也是这么做的…


在打开海鸥的时候,他的评价是:动力十足,静音良好,转弯和摇晃时的性能与较贵的电动车相同。


对于多么昂贵的车,当然也没有说什么。


总而言之,他的最终结论是:“根据美国的制造水平,同一辆车需要同一辆车。 3 超过一倍的费用"。比亚迪可以制造出这样一款价格低廉、质感在线的汽车,“绝不是奇迹”,而是“效率的体现”。


这三个海外机构,日经日经 BP 肯定了比亚迪的技术;瑞银分析了比亚迪低成本的优势;美国公司证明,低成本也可以提高质量。


对于国内的小伙伴来说,这些呢,其实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但对于海外消费者来说,还是挺突然而无法理解的。


因为比亚迪的成功,事实上,中国汽车系统力量的成功,而这一系统力量的建设,是中国汽车人经过三四十年的积累和蛰伏所获得的。


1984 2008年上海大众成立时,中国汽车突然从手搓时代进入现代生产,曾经的国产化只是可怜的。 2.7%。


这个问题和我们今天去津巴布韦建一个航天发射基地一样困难。


但是数百万中国汽车人,是用来使用的, 40 年时间,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最高效的汽车产业链,随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中国汽车一飞冲天。


以前,当我们取笑国产车只会逆向研发的时候,当我们取笑国产车只会堆积装备的时候,当我们取笑国产车只能卖高价和低价的时候,这就是国产车积蓄力量的时候。所以,没有什么工业奇迹,只有厚积爆发。


现在,让中国客户完全接受比亚迪的成功,接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功,还有困难,更别提海外客户了。


所以,只要是基于事实,我们欢迎外媒继续拆解比亚迪。更重要的是,伴随着中国汽车走出去,中国自己的汽车故事,也要走出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没有太远,而是还没有开始。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