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来了!

06-12 13:02

原创 蚌埠日报融合媒体 蚌埠发布


佳节


端午


端午临盛夏


不负幸福时


钟馗端午节画


历史上,蚌埠淮河向北,长期生活在灵璧南乡。受灵璧风俗的影响,每年春节,蚌埠的其他人都会在家里挂钟馗图,以示消灾迎福。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于春夏之交,瘟疫爆发,淮北地区人口死亡。人们无可奈何,只能在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把钟馗请出来施威捉鬼,然后渐渐相依为命。因此,许多人娶媳妇,生孩子,甚至有人做噩梦时,都喜欢在房间里挂一幅“灵璧钟馗画”。有人说这幅画是驱魔镇邪,有时还特意把钟馗画贴在比较隐秘的帐子后面,作为保护家庭安全的神灵。


蚌埠画钟馗的人不多,以灵璧县的钟馗画为纯。相传宋哲宗年间,灵璧县衙内经常有妖邪作怪,县官不敢内居,后来又有新官上任,不以为然,但当他住进去的时候,晚上真的听到鬼狐的叫声,好像看到一个怪物破门而入,慌慌张张地离开了。一位老人献钟馗画挂在室内,两天平安无事,可到第三天晚上,怪物竟然又嚎叫起来。此时此刻,钟馗拿着剑下来,对准怪物,手里拿着剑,顿时安静下来。县官下了床掌灯,仔细看了看,发现地下真的有血渍,而钟馗画中的剑刃在墙上已经染红。


钟馗山林神威图 赵良书 作


钟馗的灵璧传说动人,钟馗的画像最能传神。这是一种坚持吴道子画风,中锋用笔,工写兼顾,构图丰满,造型强大,深受清代画家的喜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造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可以概括为:剑眉虎眼,金额大,粗壮壮观,威武逼人;粗丑中有很多魅力,英武中有优雅,大胆中有温柔,强大中有慈悲。在表现手法上,它构成了三种不同的风格:民间、工笔和写意。灵璧钟馗画以手绘的形式具有特殊的民间魅力,因此具有长期的艺术生命力。


清乾隆年《灵璧志略》曾记载:“邑中画店众多,画商众多,车水马龙,年复一年。一年卖几万张。画家衣食于斯。"灵璧著名画家韩本贵所画的《百馗图》在民国《申报》上映后,深受人们的喜爱。一九一五年,灵璧画家翟光远的钟馗画,在巴拿马艺术大赛中获得金牌。那时候衙门是赞美画家,对灵璧钟馗画全部由本县知县盖上灵璧县印一方。精品画则盖三方印,形成“品”字形。


此后,所有含有“品”字印的钟馗画,都被演绎成“财源广进”、“降福消灾”、“四季平安”的标志。要是这么多画都要衙门盖印,当然不可能。之后,以县城隍庙为代理。但是含有“品”字印钟馗画,也成了灵璧最正宗的作品。蚌埠开埠后,灵璧县有数十家专业画店。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民间钟馗画家翟光远、韩本贵,代表作为《百馗图》。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蚌埠别人挂钟馗画的习俗重新出现。为了满足蚌埠的民间需求,蚌埠人民印刷厂选择了接近传统风格的钟馗画,仍然包含“品”字形的三方县印刷。两侧配有“避邪千古传故事,惩恶千年留英名”对联,1991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蚌埠人民印刷厂印刷,价格一元。这个作品的出版,体现了蚌埠城市传统民俗的传承,现在已经为蚌埠博物馆收藏。


灵璧钟馗画蚌埠人民印刷厂印刷 郭学东 收藏


今天,张公湖岛上仍然有一个钟馗雕塑,专门设计在家庭的“门”字里,意思是蚌埠人的守门神延续了这种民俗。这幅印刷的钟馗画有“金晴是端午节中午点的,这幅画是真正的钟馗”的标题。


张公山廉政公园钟馗雕塑 田万荣 摄


当然,当代人也不会更认真。根据民间信仰解释,每到端午节中午,都会有一幅画中的钟馗,从悬挂的墙壁上下来,专门捕捉魔鬼。对提到传统的灵璧钟馗画像焚灰可以看病,这倒不是迷信的坏习惯。因为民间画的钟馗,所用的颜料是朱砂,而朱砂是一种一味的中药,具有安神除火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还特别提到“以钟馗画像焚灰三钱,温水调服,可治愈痢疾和女性难产”。只是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很难知道效果如何。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刻在每个人的记忆和骨子里。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


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每个人都在表达端午节的祝福


看到老蚌埠的端午节习俗


看看今年的端午节


蚌埠人是怎样过节的?


看看我的香包。 孙本杰 摄


赛龙舟 李荣虎 摄


传说“粽子”有后生 崔建玲 摄


多彩端午 张传安 摄


挑艾叶 付丽 摄


粽香传真情 李文萍 摄


几个阿姨一边包粽子一边带娃聊天,其乐融融。 朱舒 摄


过节了 孙本杰 摄



端午传承 刘秋虹 摄


爱心传递 崔建玲 摄


五彩缤纷的端午节,乐在其“粽子” 李文萍 摄


选择香包挂件 付丽 摄


淮上区胡口小学包粽子活动 魏建帮 摄


高兴 李玉芝 摄


一名小学生在千人包粽子现场认真专注地包粽子。 王德丽 摄


选择 喻俢吾 摄


一起包粽子吧 孙振义 摄


建新社区组织辖区内女企业家开展包粽子活动,为独居老人送去关怀。 陈丹 摄


年幼的父母正在为孩子选择香囊 吴光辉 摄


选香包 刘新义 摄


五彩香包 刘新义 摄


更多信息请下载“蚌埠发布”APP


过去精彩的回顾


题目:“钟馗,来了!”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