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推荐|相地堪舆:图像,田野和地理诗歌

06-12 07:21

相地堪舆:


图像,田野和地理的诗歌


出展艺术家


陈萧伊、冯方宇、郭珈汐、韩倩、贺子珂、李勇、林舒、刘卫、刘昕、刘雨佳、吕格尔、任泽远、塔可、徐晓晓、曾翰、张北辰、张文心、张紫璇、郑安东、朱英豪


尤其是展示艺术家


程新皓,于渺


展期


2024年7月13日-2024年10月7日


开放时间


从星期三到星期天,10:30-18:30 (周一、周二关闭博物馆,公共假期照常开放)


策展人


何伊宁


主办机构


广东时代美术馆


研究了中国现代艺术实践、地理常识与生态话语之间的联系,“相地堪舆”。这个研究型展览展示了20多位活跃在艺术和地理、地质和地理领域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围绕当地的经验和知识重构了与地区相连的视觉叙述。展览以“堪舆学”为隐喻,展示了艺术家回应与华夏地理相关的审美、文化、生态、身份和地理复杂问题,通过在地学习地理的方法。


李勇, 选自《6500系列》《蓝色底片静坐》,2024年,德国收藏级无酸数字艺术纸,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岩穴之眼》,张文心,2021,收藏级数字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展览以艺术家实践的内容和主题为基础,分为四个相互纠缠的部分。在“坤舆寻址”中,郭珈汐、林舒、塔可、曾翰、徐晓晓借助拍摄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与地理的交界处,展现了灵山的自然与人文、佛塔的神秘、洞天的时空意义、古代山水画精神和长城的多面性,揭示了摄影的记录和反思价值。在“地质感知”中,陈萧伊、贺子珂、李勇、张文心与张紫璇的作品连接了横断山脉、贵州平原、抚顺矿区、地下洞穴、铁矿石的地质生态话语,揭示了人类与地球的深刻联系,展示了现代艺术对自然与人类联系的反思。在“基础设施考古”中,吕格尔、张北辰、冯方宇、韩倩、刘卫的作品穿梭于水利、通信、工业、矿业、城市空间等基础设施建设之间,揭示了现代与地缘政治的复杂关系。此外,通过朱英豪、郑安东、刘雨佳、刘昕和任泽远的作品,最后一章《幻乡诗章》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幻乡,不断探索人与自然、科技与生态的复杂关系。


选自“塔”系列的林舒,《石笋屿石矾塔(清)》,2023,艺术微喷,由艺术家提供图片。


《枯萎的岩石》陈萧伊,2024年,铝板UV印刷,图片由艺术家和罗马MatMat打印。è提供ria画廊,Roberto Apa拍摄


郑安东,“名与支脉”,选自2024年综合材料(埔里皮纸上的盐印照片和彩色喷墨打印照片)《如何(未命名一棵树》系列。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2023年2月4日,信阳市新县”朱英豪,选自《一次穿越1868年岩层的成像》系列,2023年,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微光渐暗》刘雨佳,视频截图,2023,单通道4K影像, 16mm胶片转2K 数字影像, 彩色,5.1 声道, 64 分17 秒, 图片由艺术家和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提供


根据四章的线索,“相地堪舆”的展览设计塑造了“行山”、“探境”、“入城”和“归乡”的动线,邀请观众在华夏的山川、河流、人文历史之间穿梭,跟随艺术家的旅程,在视觉艺术、地理和历史的交叉处重新认识广阔的华夏土地。展览期间,将举办艺术家展览、学术圆桌、艺术家工作坊及相关公共教育活动。


展览期间播放单元


《还归何处2》


2021年程新皓,双声道录像,37'09"


《额姆宇宙》


于渺,2024,4K图像,彩色,环绕声,22'45"


策展人简介


何伊宁是一名研究者,策展人。她是《浮屿:摄影与视觉文化研究》和《星辉:当代艺术的思想与方法》两集的发起人。她的编辑、编辑和参与写作的出版物包括20多种,包括《劳特利奇拍摄、表征与社会正义》、《记忆公寓》、《劳特利奇拍摄与视觉研究》、《英国摄影教室》和《港口与影像》。她目前的博士研究重点是中国现代艺术中的解殖实践,考察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与半殖民地财产以及全球解殖话语之间的联系。


何伊宁曾在中国和欧洲策划过一个大型主题展览,包括“图汇未来”、“想象中国”、“群山、丘陵和湖泊之间”、“记忆公寓”和“港口和图像”。何伊宁是第八届新加坡国际摄影节和第三届北京国际拍摄双年展的联合策展人之一。她是OCAT研究中心“首届2018年研究型展览策划计划”的获胜者,凭借该研究项目的最终展览记忆中心获得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策展人提名奖。


主办方


「假杂志」


关注当地和世界,通过照片、图像、文字、声音等介质。


杂志/出版/空间/活动


以实践表的立场,展示现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