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还是折腾人?上海闵行的一些学校推着“智慧笔”让父母吐槽

05-29 19:42

「体验下来意义不大,却给孩子和父母带来了许多麻烦」,「父母觉得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有必要吗」


一段时间以来,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不断收到闵行区部分家长的投诉,称正在推广儿童学校使用的“智能笔”让他们感到无聊。这种笔被开发出来,用来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分析数据后与家长分享。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尽快调整。


闵行区是上海最早尝试“智慧教育”的区域,智慧笔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应用场景。父母的“吐槽”合理吗?技术工具如何在教学数字化转型中真正发挥作用?


"书包拎要有30斤"


图为闵行区多所学校全面推广的“智慧笔”。


智慧笔是什么?在给“12345”打电话的时候,父母这样描述:孩子可以用这支笔写下来上传到云端,老师也用智能笔复习,同时上传对错情况。收集数据后,不仅可以知道孩子做作业所需的时间、完成情况、准确性等基本信息,还可以分析数据和大数据,了解高频错误知识点等数据,以便准确指导教学。听起来很不错,也正因为如此,智慧笔在早期试点之后,已经在闵行的几所小学得到了应用。而且,笔由学校免费提供,理论上孩子和父母都不会有额外的压力。


父母的不满从何而来?闵行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学生家长陈女士(化名)表示,她的孩子是一名学习了五年的学生,智能笔已经完全应用到孩子的学习中。对于她的孩子来说,依靠智能笔的日常学习不仅仅是换笔那么简单。“书包比以前重多了,有时候感觉要30斤。”


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附近,陈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这支黑色智能笔。与普通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笔尖,笔芯偏向一侧,另一侧是半圆孔,可以看到摄像头安装在深处。笔的末端是金属充电触点。记者试图写作,蓝色字迹和普通水笔差不多,除了触感稍重。


与普通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笔尖处,笔芯偏向一侧,另一侧为半圆形孔洞,深处可以看到安装摄像头。


陈女士又拿出一本数学练习册和练习本说:“这支笔需要配套使用数字教学专用教材”。翻看辅导书和练习本,除了比普通书略厚外,内页上除汉字外的其它区域都布满了小点。陈女士说,小点是用来识别教材内容的“铺码”。「语数外三门课都有专门的教材,而普通的教材一般都会用到,儿童书包里每天要背两套,能不能不重?”


智能笔需要配套使用数字教学专用教材。


图片为辅导书、练习本,除了比普通书略厚外,内页除汉字外,其它区域均布满小点。


不但如此,父母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她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名为“一教一学”的应用。在学校使用智能笔时,教室里的接收装置可以连接,但在家里使用时,父母需要打开上述应用程序,通过蓝牙和笔匹配连接,然后通过手机接收信号上传。“孩子回家后离不开手机做作业。我们下班晚了,只能给孩子配一部手机让她自己操作。父母如何管理电子设备?”


家中使用智慧笔时,需要父母开启“一教一学”App,通过蓝牙和笔匹配连接后,通过手机接收信号,然后上传。


同时,带来的收益也与声称完全不同。根据想法,陈女士可以通过“一教一学”App随时查看女儿的作业情况和准确性,但她打开App展示:不仅大量工作显示为“未参与”;有些作业只有老师批准,没有孩子的字迹;有些工作显然只有一两个错误,但上面的准确率只有一两成...陈女士猜测,这可能是智能笔收集不稳定造成的。「App中的数据参考意义不大,还是要翻看教辅书籍,练习本来看,那折腾一圈为什么?”


陈女士可以通过“一教一学”App随时查看女儿的作业情况和准确性,但她打开App展示:不仅大量工作显示为“未参与”;有些作业点进去只有老师的批评,没有孩子的字迹;有些工作显然只有一两个错误,但上面的准确率只有一两成...


技术工具要“锦上添花”


更多的父母在投诉中反馈使用智能笔带来的不便。


闵行区第二实验小学新都校区学生家长陈女士表示,智能笔目前只用于幼儿学校的三四年级,她的孩子是三年级学生。考虑到离开教室后使用智能笔的不便,闵行区第二实验小学新都校区要求学生只在学校使用智能笔。所以,在下午3时30分到4时30分的课后延迟服务期间,孩子们需要全体员工参加课后服务。“三年级还在用铅笔的时候,习惯了擦错重写,而智能笔因为收藏的需要,既不能擦掉,也不能用修正带等常见文具,只能在划掉后找空白写。”陈女士说,为了提高收藏效果,改善作业的统计数据,孩子们必须先在普通的辅导书上做,然后用智能笔抄写数字专用教材。


闵行区另一位学生家长施女士表示,由于智能笔采集的限制,她的孩子每天先用铅笔在教材上做一次,然后用智能笔再次采集,以免教辅书涂得不好影响以后的复习,增加了孩子的作业负担。此外,父母还反映智能笔价格昂贵,老师们在发布时反复强调这支笔不能丢失,否则需要按500元的价格支付,这也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交流中,父母普遍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和各种技术工具的应用难以避免。学校全面推广智能笔,初衷肯定是好的,但如何把好事做好,值得教育部门认真研究。


父母建议,一方面要尽快完善产品,应用技术工具,应该是促进教师因人施教,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而功能是否正常,产品是否易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但从目前的体验效果来看,智能笔在功能便捷性和稳定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使用技术工具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并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场景进行具体分析。记者查看了之前的报道,发现智能笔在美术教学课上有应用。通过收集智能笔,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学生的即时绘画情况,从而引导和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收集作业的完成情况相比,上述场景显然更适合智能笔。


近几年来,从推陈出新的各种家校互动软件,到信息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申城教育产业不断尝试数字化转型。但是从父母的反馈来看,有些尝试会给学生和父母带来麻烦。徐汇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刚认为,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应该锦上添花,让学生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资源,触及课堂“教”和“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大概就是教育部门坚持的原则。


(原来的标题是“数字化还是折腾人?闵行有些学校推“智慧笔”惹家长吐槽,“书包重30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