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电动自行车整治,记者最新调查!

05-27 05:03

最近


电动自行车火灾频发


而且大多发生在夜晚或凌晨或凌晨


想起来都害怕!


5月12日深夜,停放在广西柳州某小区空地的电动自行车因电线短路起火。经调查,事发前火车用“飞线”充电。


五月二十一日凌晨四点左右,江苏南京某小区居民楼下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一辆车也部分烧毁。


五月十七日凌晨5时35分,广东广州某小区一辆电动自行车户外自燃,点燃周边车辆。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两轮电动自行车至少有3.5亿辆。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旅行工具,无论是通勤、送货、接送孩子、购物和购物。但令人不安的是,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逐年增加,其火灾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23年,国家消防救援局共接到2.1万起电动自行车火灾。


4月28日,国务院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全面启动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整治行动。各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专项整治班,旨在解决标准不完善、设施不足等问题,扎实推进整治工作。各地区迅速响应,旨在全面提高电动自行车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水平。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进行了实地考察,试图分析症结所在,探索治疗方法。


为什么事故层出不穷?


——非法改造,劣质电池是罪魁祸首


●火灾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摩托车的性能和电动自行车的便利性。


●电池火灾的根源是铅酸电池与锂电池互换使用,使用劣质锂电池,违规解除限速。


2月23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楼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据初步分析,火灾是由6栋建筑路面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处的火灾引起的。2月25日,北京市丰台区和上海市松江区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发,引起了公众对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安全的关注。


在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消防工程系副教授郑斌看来,电动自行车电池火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违规改造和使用不当。“在改造方面,火灾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摩托车的性能和电动自行车的便利性。”郑斌说:“铅酸电池与锂电池互换使用,使用劣质锂电池,违规解除限速是电池火灾的根源。”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客户会用铅酸电池代替锂电池,以追求低价,而另一些客户则追求高性能,用锂电池代替铅酸电池。尤其是对于外卖、驾驶等领域的从业者来说,为了追求高速、长寿命,大多数情况下铅酸电池会被改成锂电池,或者小容量锂电池会被改成大容量锂电池。而且经电池改装后的车辆,车电匹配度低,容易引起火灾。当记者在网上搜索“铅酸电池改造”等相关词条时,“铅酸电池改造锂电池的好处”、“专业厂商专业改造”、“铅酸电池改造锂电池报废只需三步”等内容数不胜数,甚至视频平台博主教练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完整记录上传,整个过程忽略了安全,似乎令人震惊。


据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通报,自3月份以来,北京市共发生35起电动自行车火灾,充电时发生29%的火灾。从火灾原因来看,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占66%。总队总工程师李云浩表示:“通过调查分析,电动自行车火灾主要是由于其使用的锂电池在过度充电、电池短路、使用劣质充电器时容易失去热量控制,导致燃烧甚至爆炸。燃烧爆炸后,气温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1000℃以上,产生大量有毒高温烟气,危害极大。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使用二次回收电池以旧充新,以次充好;一些用户通过改造来增加电池的电量,以提高速度和里程。另外,旧电池没有及时更换,这些都增加了火灾风险。”


近年来,锂电池取代铅酸电池成为必然趋势。一些新能源汽车报废的劣质锂电池流入电动自行车市场,从源头上带来安全隐患。据统计,这种情况占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80%以上。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2年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电池质量监督抽查情况,我国电动自行车电池抽查不合格率达到22%。


郑斌表示,一些外卖骑手使用的锂电池价格只有正规厂家锂电池的一半甚至更低,价格低于铅酸电池,主要是因为这些锂电池是由地下车间组装而成的劣质锂电池。“这些锂电池大多使用性能缺陷的旧电动汽车电池,由地下车间手工组装而成,完全不安全,容易引发火灾事故。”郑斌说。


虽然正规厂商可以根据标准尽可能保证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安全,但人为违规解除限速的行为使相对安全的电池成为不规则的“炸弹”。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一些消费者会想尽一切办法解除限速,使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达到摩托车的速度,这不仅增加了道路行驶的安全隐患,也使得电动自行车上出现了“小马拉车”的情况,导致电池性能和电机性能受损,导致电池起火。


针对这种情况,记者随机走访了许多不同品牌的电动自行车销售点。调查显示,“解除限速、改变功率、改变电压”已经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即使一些销售点的销售人员在记者“解决变化”的询问中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他们仍然会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分享可以“解决变化”的网络链接,并发送可以“解决变化”的线下门店名片。


如何有效降低风险?


——同向发力,规范先行是关键,


●各部门在整个链条疏堵结合的治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计可施。


●市场准入管理不严格,商品一致性检查不足,客户使用和维护知识普及不足,迫切需要解决痛点问题。


●控制不能只停留在最后,而应重点加强前端治理。


针对上述混乱,记者调查发现,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链还没有完全关闭,漏洞依然存在。其中,缺乏政策协调是控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一些地区,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管理只关注电池销售公司的监管,而忽视了电池回收企业的管理;为了缓解群众充电的困难,一些地方建造了许多充电棚,但由于位置不当,消防通道被堵塞或避难所被占用;在其他地区,电动自行车默认停放在架空层和楼梯上。然而,禁令发布后,但是没有实时跟进政策措施,反而加剧了乱停乱放的局面。由于政策之间缺乏一致性和关联性,电动自行车违规停车、违规充电等问题的整治工作陷入了“猫捉老鼠”的困境。


他说:“对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电池的控制,我认为主要包括根本原因的风险防控、交通执法管理和消防安全检查。应急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涉及监管职责。在《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公告管理办法》发布之前,各部门都在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但总体来说还是有点分散,法律水平不够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詹承豫说。


正如詹承豫所说,电动自行车全链监管的关键不仅在于多个部门要联合执法,保持同向发力,还在于各部门在整个链条治理过程中有规律可循,有计划可施。"电动自行车事故风险主要来自电池,这与相关法律法规初期缺位有关。虽然相关标准规范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系数提出了要求,但一些企业和消费者在实际生产、销售和使用中仍然存在技术动作变形等问题。”詹承豫说。


对此,应急管理大学(筹)法学院教授侯春平指出,重要原因是电动自行车发生火灾等事故,电池出厂质量、设计缺陷、使用不当、监管不力。“在《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公告管理办法》发布之前,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安全标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间接反映了标准实施的不足。侯春平说:“总的来说,市场准入控制不严格,商品一致性检查不足,客户使用和维护知识普及不足,迫切需要解决痛点问题。”


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电动自行车和电池。一些措施大大提高了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的安全性,为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消防救援大队继续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进行集中整治。


据郑斌介绍,浙江省推出的“浙品码”制度值得推广。“浙品码”相当于身份证,是一种不可伪造、可追溯的身份ID。“浙品码”信息包括从生产、销售到使用的全链条信息,如公司和产品的基本概况、质量和服务保证、产品检验报告和质量反馈信息。"所有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无码一律不得销售,无码一律不得上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风险。”郑斌说。


近年来,北京市自行车电动汽车行业协会相继出台了三项社会团体标准,提出了电池组与整车互认协同识别功能,极大地遏制了非法组装行为,避免了短路起火等因车辆与电池不匹配而发生的事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2019年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会同市房管局等部门联合编制的《上海市现有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南》,对相关工作的精细化具有参考意义。本标准根据地下车库、半地下车库、路面车库、开放式车棚四种类型,对现有非机动车库进行了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和设备改造,并提出了有目的的施工改造的具体技术标准。以此为标准进行精细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


“自4月份对电动自行车进行集中整治和调查以来,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显示,上海约有1200万辆电动自行车。实际应用中有多少电动自行车,我们正在做精确的排摸。“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宏表示,虽然当地各有关部门在制定电池生产根源、充电设施建设和相关标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数量仍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主要原因是电池。经分析,随着锂电池使用时间的延长,火灾事故的发生率会增加,不仅在充电过程中可能会燃烧,而且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可能会燃烧。


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上海市遇到的电动自行车治理困境并非个人问题,在其它城市也很常见。如何保证锂电池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作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控制前面的重要环节,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面临的难题。在电池技术在安全方面取得突破之前,需要掌握同向发力控制、规范先行治理的工作思路,才能保证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安全。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汤啸天表示,各有关部门需要在制度建设、源头治理、设施完善、宣传教育等方面共同努力。对于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商品,他们应该承担严格监管的责任,逐步完善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各有关部门必须坚决杜绝不安全产品出厂,严格禁止对合格产品进行违规改造,严格禁止不规范的停放和充电行为,利用群防群治的力量。控制不能只停留在尾端,而要重点加强前端治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电动自行车安全控制的科学体系。


如何更合理地疏通堵塞?


——加强法治,奖惩并施。


●监管机构需要对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关注和分析判断,及时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借鉴“家用电器下乡”的方法,颁布补贴政策,引导不合格车辆、劣质锂电池的新旧置换。


●若违法行为普遍存在,同时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则有必要通过刑法的威慑来遏制此类行为。


他说:“要建立电动自行车安全控制的科学体系,首先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修订更新频率。”詹承豫表示,“目前各种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技术在各行各业迅速得到应用。但相关安全隐患和事故隐患的规定不明确,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相对滞后。对于监管机构来说,有必要对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关注和分析判断,及时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据了解,电动自行车已经生产和使用了很长时间,但我国仍然缺乏直接管理和保护电动自行车的法律。詹承豫认为,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日益普及和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加强法律治理是必要的手段,加快法律法规更新频率是重要途径。


郑斌指出,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预防”的难点不仅体现在数量多、群众安全意识淡薄,还体现在执法落地难度上。“大部分电动自行车都停在小区内。对于私拉电线、非法停车等现象,物业企业只能依靠发布通知提示、张贴警示信息等方式‘保持安全’。因为没有执法权。甚至有执法权的消防、公安等部门,也面临着举证难、罚不动的困境。所以,当前执法多以警告为主,效果无法保证。”郑斌说。


五月十六日,贵州省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集中清理非法停放电动自行车。


对此,NPC代表、国家电网江苏泰兴供电公司六级员工张强表示:“随着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基本原则,初步建立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体系。但这些纲领性的法律法规、规划、意见含糊不清,权责不明确,导致可执行性不强,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张强表示,迫切需要完善电池产业全链监管体系,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法律体系的实施。


当电池技术尚未达到绝对安全时,如何通过法律法规相对减少现状?詹承豫表示,提高法律法规的适应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技术的应用将涉及多个监管机构,因此将与多个法律法规相关联,因此要加强部门联动和多元化协作。所以,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法律法规和监管行为需要更强的协同性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法律法规与各种安全标准、行业标准的紧密结合,共同实现及时识别风险、有效规范风险、确保公共安全的目标。”詹承豫说。


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工作人员为经营性自建房配电箱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负荷监测系统。


在提高法治的基础上,降低公共区域充电成本,设置新的共享充电设施,加强举报处罚和奖励,也是合理平衡堵塞关系的有效途径。近日,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街道实施电动自行车充电惠民补贴政策,积极引导辖区居民户外充电、安全充电。该街道负责人表示,目前,该街道自建的160多套充电柜同时实现了充电价格的下降。惠民补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普通居民综合补贴40%,充电费从0.25元/小时降低到0.15元/小时;二是为核算的重点消防安全群体提供“免费充电”服务,街道每月给其账户充电12元,确保其日常充电需求得到满足。「这样算起来,户外‘安全充电’比在家‘涉险充电’便宜。安全性没有成本,我们这些居民自然不会选择涉险。"住在天桥街道天桥小区的居民李女士说。


一种类似于北京“共享充电宝”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智能换电桩已经出现在许多地方。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在智能换电桩平均换一次满电电池的费用不到2元,而且每个电池都由第三方保险公司承保。另外,换电桩配置的电池只能在换电桩内充电,从源头上消除了室内充电的安全隐患。电动自行车共享电池业态的出现和发展,给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管理和维护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保证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郑斌表示,目前市场上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数量多、用户多、涉及面广,针对加速解决存量风险、有效遏制增量风险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要求。根据民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对相应的控制进行分类整理,他建议采用强制更换和自然更换并行的方法。「对新增车辆,从生产、销售、采购等方面,要严格监督,严格规范,严厉处罚。对于外卖、驾驶等数量较大的领域,需要对现有电动自行车进行全面检查,强制更换不符合规定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的车辆。对于数量最多的家用电动自行车,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颁布相应政策,依托专家智慧打造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推荐清单,鼓励和引导用户购买和购买优质产品。还可借鉴“家电下乡”的方法,颁布补贴政策,引导不合格车辆、劣质锂电池的新旧置换。”郑斌说。


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虽然电动自行车事故报道长期屡见不鲜,但事故警示引发的安全话题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但群防群治的安全氛围并没有像“二手烟有害”、“酒后驾车危险”那样形成气候。归根结底,从控制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惩罚不到位,宣传不彻底;从群众的角度来看,其本质是不直观地感受到“我”的利益。


对侯春平来说,加大对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法律意识和规则遵循程度可以通过法律层面的明确规定和有效实施来提高,保护公共安全。与此同时,这也有助于构建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要考虑到法律的适用性和个性,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得到充分体现。”侯春平说,“如果把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模仿酒驾入刑的一般处理,需要深思熟虑,综合考虑。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的方式,需要评估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如果违规操作普遍存在,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有必要通过刑法的威慑来遏制这种行为。”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队员在辖区一个住宅小区清除了“飞线充电”隐患。


从宣传的角度来看,监禁可能会增加公众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法规的关注,但同时也需要通过公共宣传教育来增强公众的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避免因无知而违法。当“二手烟”的危害通过大力宣传赢得人心时,直到现在,大家都有勇气及时对电梯、餐厅、车箱里的吸烟者说“不”。“二手烟”的危害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吸烟者对“我”健康权益的侵害,而“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锂电池进入家庭充电”...一组看似与“我”无关的词条,其实已经忽略了“我”的安全利益甚至生命利益。所以,我们要勇于对电动自行车的违规操作说“不”,就像对待“二手烟”一样。


为了保证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安全,完善管理体系不是一天的工作。只有技术的发展才是真正完整的解决方案。对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需要从城市规划、制度管理、基层管理等方面共同努力。,群防群治,多元共治,长期努力,共同保障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安全。


电动自行车


与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


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欢迎留言


担心!两个孩子捉迷藏从小区通风孔掉进地下车库,造成一死一伤!


原题:《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记者最新调查!》


阅读原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