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抵制618,图书业无法生存。

05-25 16:36


截至目前,全国近百家出版社联合声明,反对JD.COM618发布的“全品种书籍价格保证2-3折”等促销计划。原因是当折扣低于30%时,出版社肯定会赔钱。


然而,这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批评,认为现在的书已经够贵了,“出版社还不好意思指责渠道?”


许多出版社解释说,正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折扣越来越小,导致书籍价格越来越高,这是一种反向拉动,以保持利润甚至保护自己。然而,这种解释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读者认可和理解。出版业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失语者。


#01 三折,突破出版机构的保底线?


第一枪抵抗战,设于五月十七日。


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内的10家出版社发布了《联合声明通知书》,拒绝参与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提出的618促销计划。


出版业人士表示,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JD.COM图书的经营者。天眼查信息显示,JD.COM集团副总裁缪钦拥有该企业45%的股权,是最大股东。


随后,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也独立发布了《声明通知书》,加入抵制。三联书店、中国书店等。用电子邮件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上海46家出版商在5月20日发布的联合声明函,随着出版联合机构数量的增加,将抵制推向高潮。



图| 网上发布的联合声明通知函


产业集体抵制京东的原因很简单:对于大多数出版商来说,京东618的三折大促代表着亏本卖书。


这一关键数据,却不为大众所知。


北京市一位营销编辑晏书表示,一本书的成本约为定价的15%~20%,这是公司尽最大努力降低成本的结果。


比如晏书,自己的公司在编辑制作完图书后,会以最终价格接近三折的价格供应给发行公司,发行公司会以三折、三折、五折的价格分发给下游渠道。最后,当电子商务平台面向读者时,销售底价会控制在定价的50%,但随着长期的供应链,中间的利润会被平台和经销商分割,留给源头公司的利润率只有不到10%。


与服装行业40%相比、餐饮业70%的毛利率,出版业10%的毛利并不高,而且这仍然是平台五折售价的结果。


十年前,读者在书籍和电子商务中面临的价格大多是六折以上。到2019年,折扣已经降到五折以下,还在继续下降。


对于大多数出版结构来说,如果再算上一本书的编辑、设计、审批等各种费用,如果书价低于三折,就会穿透成本线。


面对抵制,JD.COM没有正式回应。然而,网络爆炸JD.COM书籍的销售人员在朋友圈声称,这只是为了卖更便宜的书,通过薄利多销来扩大销量。在JD.COM618的推广中,除了书籍全类2~3折的推广折扣外,还叠加了“300减130”的优惠券。很多书商反映只能亏本赚钱。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JD.COM在与一些出版社的合同中,还约定年底要向平台另行返利,更是激化了矛盾。


#02 为什么从蜜月到抵制?


如今,电子商务平台与出版商的关系已经到来,不是一夜之间,以前也有一段蜜月期。


1999年,随着雷军和李国庆各自创立优秀网络和当当,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书店之外的新销售渠道。回到西山慢慢踱步的出版业,分不清来者是敌人还是朋友。


但是后来出版商首先尝到了甜头。过去以线下书店为主要渠道的出版业,账期长达半年甚至一年,行业惯用的经销包退制,也使得高退货率成为附骨之疽。


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书习惯,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震撼:销量更透明,账期更短,曝光率以几何级数倍增长,有利于出版业、电商平台、读者。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激烈竞争,行业的口味也在逐步改变。


2004年,亚马逊收购优秀网络进入中国;6年后的2010年11月1日,JD.COM商城书籍频道正式上线。当时淘宝卖书很久了。


2010年左右,当当和JD.COM进行了一场儿童读物价格战,战争一经拉响,就再也停不下来。几次之后,“电商买书,价格低,邮费”重塑了用户的心智。


此时此刻,利润逐渐减半的出版业,开始反抗。


2011年,JD.COM商城打出了“所有儿童书籍四折封顶”的促销广告,遭到了以中国儿童新闻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为首的24家儿童出版机构的联合抵制。


那时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发微博“正面刚”:这辈子最讨厌的词就是“封杀”,并指示书籍部门把这24家出版社写下来,而这些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总是四折,然后再加码重轰,"给出版社10%的收入就够了。"


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发布联合声明,抵制JD.COM实施的“逆价销售”——当时JD.COM有一个活动,就是“300减100优惠券促销”。


化学工业出版社负责人表示,抵制活动的声明其实不仅仅是针对JD.COM,而是针对整个行业下游的电商渠道。希望他们不要用所谓的“低价”来损害出版社的利益。全国人大副会长李开龙也表示:“出版环节的上下游其实是一个家庭,应该是一个良性循环。”


身为被点名方,当时的京东态度依然强势,将这八大出版社的书籍全部下架,活动结束后再上线。


毕竟平台方在双方的拉锯战中占有优势。


2020年,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主任淞书林接受采访,书籍世界几大电商平台的销售市场份额约为70%,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出版商能够离开电子商务平台独立生存。


而且对带着文人儒雅高帽的出版业来说,只要蛋糕在做大,即使一本书只赚2元钱,卖50万册,至少有100万的利润率。它是出版商选择隐忍的根源。


直到京东618把这群文人雅士逼到梁山。


从历史上看,在强者面前,处于劣势的出版公司发起的抵制结果基本上是“没有结果”,进一步造成出版公司“两头不讨好”的困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折扣只会越来越低。为了生存,出版商只能反方向提高定价;看不到硝烟的读者,只看到书架上不断上涨的书价,对出版商的厌恶日益增加。


但是出版商满腹委屈:自己根本没赚到钱。


第一,工业蛋糕这几年没有扩大,而是缩小了。根据中金易云2024年第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该书平均价格为45.51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08%,但码洋同比下降14.71%,下降幅度明显。


第二,行业玩家最近萎靡不振。2020年,书籍零售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书籍零售市场码洋同比增长-5.85%,21家公司现金流为负,占75%。



图| 2024年第一季度出版业上市公司收入来源(单位:1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中金易云图书市场报告


当大多数从业者吃不下饭的时候,只有一根导火索从杆子上升起,JD.COM618碰巧撞上了枪口。其实隔壁当当也在有条不紊的推广“100减50”这本书,但可能没有JD.COM的招数那么伤命脉,所以避免了这场抵制战。


战场的背后,是出版业和电商平台相互消磨造成的利益链最终崩溃。


#03 短片平台的兴起,冲击了电商卖书


中金易云2024年第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显示,其中一项数据格外引人注目:短片电商,是实现码洋同比增量的唯一途径。



图 | 2024年第一季度中金易云图书市场报告


有声猜测,京东这次放狠招,是由于短视频的竞争压力造成的。


董宇辉是出版业的“神话故事”中的绝对主角,他的出生强化了短视频平台在图书营销领域的地位。


2023年12月21日,董宇辉直播讲解《唐诗三百首》,仅20分钟就卖出了20万册;直播4小时,《人民文学》售出99.2万册。;在《人间信》直播中,25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售出6.8万册;在董宇辉的直播推荐下,原印量只有60多万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总印刷量已经超过600万册。


根据《2023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数据报告》,过去一年,以董宇辉为代表的图书主播为图书创造了超过4亿份惊人的成就。


日落西山的出版业泪流满面,发现除了原来的货架电商之外,直播电商也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根据中金易云2024年第一季度图书市场的报告,新媒体营销的市场份额已达33.07%。它也成了出版业抵制京东618的信心。


然而,短视频平台上各行各业的大V内卷,被业界诟病的价格战卷土重来,愈演愈烈。


2021年9月,“北大才女”刘媛媛打着“振兴图书产业”的幌子直播卖书,将“50万册破价至10元以下”,以及“10万册1元书”,价格低得令人惊叹。


除了她,成千上万的书主播和短视频博主拿出“9.9包邮”的卖书噱头,加入战争。更有甚者,他们在直播中拿出秤,出售书籍。


对“书就是很便宜的商品”的认识,不断冲刷顾客的心智,进一步压榨出版业的生存空间。


由于流量的驱动,大量出现的“低质量公版书”、“山寨书”等,盗版猖獗,劣币驱逐良币,构成了更大更深的行业困境。


有声音认为,正是在短视频平台的激烈竞争下,JD.COM平台才在这次618中下大力气,试图夺回自己原本在图书市场的霸主地位。


但是平台竞争,最终受伤的还是出版业。


一位工作了七年的资深编辑感叹,整个出版业都在为爱情发电,但是利润很少也导致无数编辑逃跑。“辞职后真的很想开烧烤店或者网店,但是这几年没攒够创业钱。”


#04 出版业,如何自救?


出版业陷入今天的困境,到底走错了哪一步?金钱、读者和市场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在其他行业看来,出版业吃力不讨好的商业模式简直不可思议。


营销编辑晏书感叹“真实研究室”。从策划到上市,一本书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有些重点书甚至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才能上市),编辑制作本身就是一项孤独而漫长的工作。书上市后,传统的大小发行,很难跟踪到实际的销售数据。


层层递进的供应链下,书籍制作的源头企业,很难知道自己的一本书在四线小书店一个月到底卖了多少。


由于数据跟踪难度大,发行公司会以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跨度对数据进行追踪,这也直接延长了图书出版机构的支付周期,导致平均六到七个月的会计延迟。


很难想象,在互联网时代,图书行业的内循环已经成为一台生锈而诚实的机器。制作难度大、审批要求高的书籍产品,对应的是周转率低、毛利率低,从商业角度实现效率极低。


出版业要想自救,内部制度、链条变革,应该是一个需要上下共同努力的关键点。


对外,出版业需要找回自己的话语权。


出版业面向618抵制战的本质,显示出出版业的议价权和价格控制权较弱。直销需要引流,电商平台需要参与促销补贴活动,直播卖书需要破价...很多方面都在比价拉价格战,出版社四面楚歌,左右为难。


虽然制作周期长,但一本新书的使用寿命通常只有几个月。为了保证新书的收益,很多出版商在协议中解释“新书三个月内不会打折”,但经常会发生卖方自己改价,不通知出版商的情况。通过签订自律协议来控制价格的方式往往只是纸上谈兵。


最后,图书市场被价格体系搞得一团糟。虽然很多出版商开始在小红书等领域建立自己的渠道,抢占主导地位,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618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能只是一个迹象。当火焰烧破最后一道防线时,会导致所有成员都输掉的失败:出版业不可持续,纷纷退出;电商直播等渠道没有书可以卖;从业者转行,作者停止写作;书的质量下降了,读者得到的是公版的旧书。当故事不再有价值的时候,市场上就没有好故事了。


当局势发展到这个阶段,单纯指责某个电商平台的推广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行业本身无法挣扎的时候,可能只有天降神兵才能解围。在更高的层面上建立一个负责任的产业协会,联合多方制定更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可能比一些联合声明更有力。


最为重要的是,出版业也要找回长期丢失的读者市场。


看书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根据202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8%,人均年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5本。一年四季看不了五本书的读者,早就不只是需要阅读了。


虽然无数主播在直播中呼吁推广文艺书籍,试图解释“书籍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压力工具”,但面对短视频、直播等娱乐方式,能带来精神愉悦的书籍终究是无与伦比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书籍将成为碎片化时代的受害者。当娱乐成为快速销售的产品时,强调长期沉浸在阅读体验中的书籍不是站在消费习惯的对立面,而是作为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的精神必需品。


真正缺失的,是出版业本身习惯于躲在背后,逐渐削弱的前台表现。董宇辉的直播间强烈证实,当书籍的优秀内容得到充分展示时,无论多么冷门,都会成为爆款。毕竟真正热爱书籍的人其实都有自己内心的书籍底价,盲目追求零元购买的读者可能永远不是出版业的目标群体。


随着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好的内容付费早已深入人心,出版业缺少的从来不是市场,而是真正触及读者的声音。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真实研究室”(ID:zhengulab),作家:梁湘,编辑:龚正,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