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城市一起成长,今天青年的“新”是这样的。

05-21 21:51

100多年前,《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一句话震耳欲聋,于1915年在上海平地上震耳欲聋。陈独秀说:“年轻人对社会来说还是新鲜活泼的,细胞对人来说还是新鲜活泼的。”


第二年8月,《晨钟报》发表,李大钊的发表词还在耳边。他说,年轻人“只知跃进,只知雄飞,只知自由的精神,奇怪的思想,敏锐的直觉,活泼的生活,创造环境,吸引历史……”


《青年杂志》之后,更名为《新青年》。当时的“青年”在于抛弃旧的,在于打破旧的,然后站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上海已经从旧租界成长为国际中心。年轻人的步伐在民族历史上总是铿锵有力,他们与城市一起成长,一起前进。


5月18日,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将举行。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谈论创新和未来。训练营、服务团、创业基地、支持计划、调查报告...更多推动年轻人前进的引擎也在轰鸣,准备出发。


今天的青年“新”,在更远的未来,从0到1。


杨钊于1991年出生,与其他三位创始人合作伙伴一起来到上海,并于2022年正式开始运营企业能量奇点。他们要用高温超导的技术路线,改写科学界口耳相传的“可控核聚变需要30年”的梗。


2024年3月,世界上第一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设备“野性70”总装完工,在人类探索终极能源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与造船相比,杨钊所有的船都是木船,直到有人提议用铁造船。从这个意义上说,“野性70”就像第一艘铁船,证明了铁船可以排水运行。它不是航母,但只有有了它,航母才能出现。


同样,秦楚汉也受邀参加本次论坛。他今年32岁,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加拿大学习了将近一半。大学毕业2年后,他开始在垂直农业领域创业。在2022年,他把技术和团队从加拿大带到上海,创造了墨泉生物。该公司探索的是在室内进行立体种植,利用算法实现自动化,追求即时构建作物生长环境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样的占地面积,豌豆尖的年产量可达普通农田的400倍以上。另外,这种种植技术几乎可以忽略地区气候条件的限制,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


农业听起来不酷,但秦楚汉认为它是一条有前途的跑道。“虽然技术可能还处于发展初期,但我们仍然非常满意,因为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它对每个人都有好处,甚至对中国也有好处。”作为一个“90后”,他相信这一代人不仅要追求财务自由,还要做一些几十年后看似不后悔的事情。


从终极能源到一粥一饭,年轻人无处不在。在他们自己的领域,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火炬持有者。他们从上海出发,让这座城市更加明亮,他们选择上海,因为这座城市的开放态度和发展机遇。


2022年,“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青年希望型城市”被写入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从那以后,连续两年,“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都没有缺席上海市政府的报告。现在,这一点已经深入街道和城镇。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去年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表示,上海将努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更多创新创业空间,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场景,推出更多精准高效的服务,让创新型企业家在上海这个创新型城市追求梦想,成就事业,没有杂念。


这座城市渴望看到更多活跃在科技创新前沿的年轻人。从市级到区级,有无数的人才计划、研究基金和创业竞赛。2024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在谈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时也提到,今年将实施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十年磨一剑”的人才计划,进行高风险、高价值的科学研究。


在闵行“大零号湾”,高校与科技企业紧密融合,原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不断激发高校师生创业创新潜力。在徐汇的“模速空间”——中国第一个、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高平台、高文凭、高视野的创业团队迅速聚集,同时打造的西岸国际人才港将人才服务直接带到年轻人才身边。临港新区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要打造“年轻城市,年轻人的城市”。


往前走,更应该没有后顾之忧。面临着新市民、年轻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上海不断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十四五”期间,上海全市计划新增47万套以上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到“十四五”期末,共筹集了60多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40万套(间)供应量上下。而且为使需求对接更加集中,上海连续多年举办“保租房进校园”活动,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便宜、更安全的租房选择。


去年10月,《上海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五大服务计划”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聚焦青年创新、就业、宜居、健康、婚姻爱情等五个领域,计划推进政策整合、包容性和代表性政策措施的实施。今年4月26日,“上海青年政策在线平台”上线,汇集了700多份与青年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为青年提供了“一站式”答案。


年轻人和这座城市一起双向成长。回到上海创业,秦楚汉无疑考虑到了上海的“前沿”和“创新”,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是“尊重”。他说:“不要把技术人才当螺丝钉,尊重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创新。”


王道雨,上海卓道医疗的创始人,1990年出生,与浦东开发开放“同龄”。谈到过去对张江的第一印象,他形容为“就像一个小县城”。现在,偏远的郊区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卓道医疗也拥有100多项专利,其核心产品覆盖了近千家医院。由于智能时代和地区腾飞的机遇,公司过去蓬勃发展,而现在在浦东,王道雨看到的是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可能性。


5月18日,2024上海科技节与“50人论坛”同日举行。在这样的科技盛会上,两院院士、青年科学家、科学家、科技传播红人、创新教育人物都将走上红毯,一一亮相。在科技的巅峰,年轻的科学家不断涌现,占据着自己的位置。


2024年,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至10周年。城市就像水,科技就像船,年轻人执着,三者都在走。从100多年前到今天,年轻人仍然像陈独秀所希望的那样坚守在“赛先生”身边,从那以后就是这样。


郁斐 设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