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由“海上篆刻四人展”可见胡问遂自用印章
该报获悉,5月9日下午,上海胡问遂艺术馆对外展出“印象申刻——海上名家汤兆基、涂建共、吴承斌、张炜羽篆刻四人展”。展览除了展出四人印刷外,还展出了胡问遂先生的自用印刷,包括楚生、陈巨来、叶露渊、钱君邈等著名艺术家的篆刻产品。此外,展览还呈现了一些铭刻作品,包括紫砂、砚台、臂架等文房篆刻衍生展品。
展出现场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极其悠久,几乎与汉字同时存在。但中国篆刻艺术真正的表现,大概是经历了古今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以东汉、秦汉为限,战国时期各部门。 印刷发达,多种形式,既有优雅的贵族美学,又有私印率真自由。在元明清时期,王冕以花乳石为印材,开拓了以前印材只是金印铜玉的世界,文人印在这里。随着传统文人的加入,篆刻真正进入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审美方式本身的表达,尤其是文人印刷语言的诗歌化。闲章游戏成为当时文人的必备,提高了篆刻艺术的创作高度,名家辈出,创造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又一高峰。历史进入现代,随着中国传统诗歌、书法、印刷文化创意的日益成熟,赵之谦、吴昌硕等绝世高手出现在篆刻艺术院校和浙江学校之后,创造了海派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上海也成为中国现代篆刻艺术的重要城镇。海派印刷风格几乎代表了现代篆刻艺术本身的审美表达,在全国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
现场展示了“印象申刻”
展出现场
在过去的20年里,海派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艺术表现再次得到振兴,尤其是被世人称赞的海派篆刻艺术,拥有稳定的团队和后起之秀。
展出现场
上海胡问遂艺术馆策展团队为宣传印刷艺术,弘扬海派印刷风格,专门策划举办“印象申刻”海派篆刻艺术展,邀请海派著名艺术家汤兆基、涂建共、吴承斌、张炜羽四人出展,创作50方印章,以实物和印刷的形式呈现。与此同时,还展出了胡问遂先生的自用印章,包括楚生、陈巨来、叶露渊、钱君渊、胡考、吴子建、徐云叔、陈茗屋、韩天衡、童衍方等著名艺术家的篆刻产品。
30X30汤兆基的《乐在其中》 mm
汤兆基出生于1942年,是篆刻家族中年龄最大的,82岁。他曾承担过白蕉、金钱、申石伽等。,并长期从事牡丹文化的研究和创作。有汤兆基艺术博物馆和汤兆基艺术博物馆,出版了《紫墨映金》、《花径如梦》、《篆刻自学与欣赏》等书籍。
汤兆基 原石“行道有福” 31X31mm
「篆刻,坚持不懈,实际上雕刻的是生命。上海篆刻传承清晰,始终关注秦汉,雕刻印章必须从秦汉印入。我以前从金钱先生那里学习,白蕉先生给我指导,然后从申石伽先生那里学习,所以我一步一步来。中国艺术注重诗歌、书法和印刷,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做好篆刻。我记得我爸爸有一个方印,那是上世纪50年代,是方介堪先生刻的,我经常想起那个方印,对我还是有很多启发的。”汤兆基对澎湃新闻说。
吴承斌读万卷书u2003 行千里路》49×49 mm
参加展览的涂建共生于1954年,来自湖北黄冈。字符和谐,别署和斋。在宋庆龄陵园管理处工作;1956年出生的吴承斌、西陵印刷俱乐部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了《吴承斌篆刻留真》、《历代书法篆刻心经》等。张炜羽,1964年 年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研究员,西陵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涂建共 41X4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mm
“我的篆刻创作过程是一个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自得其乐的过程。不知不觉,我已经进入了一个古老的时代,白发日益增多。老有所学,有所作为,‘懂白守黑’,老有所作为,做自己喜欢的事,很满足。”涂建共说。
“我从中学开始握刀习印,突然已经40多年了。刻印还是有魅力的,深信入古越深,创作变化越丰富。”张炜羽在他的创作演讲中说。
张炜羽 “敬事而信”31×31 mm
张炜羽《上善若水》26×26 mm
与此同时,展出了许多胡问遂先生自用的印章,如来楚生的《书意日新》、吴子健的《长寿》等。,除此之外,还有陈巨来、叶露渊、钱君邈、胡考、徐云叔、陈茗屋、韩天衡、童衍方等著名艺术家的篆刻精品。
来楚生 《 书意日新》
吴子健 《 长寿》
参展商与嘉宾合影
据悉,本次展览开幕式由胡问遂艺术馆章尚敏主持,展览开幕式由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晁玉奎宣布。展览将持续到6月16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