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了20年,四川富豪忍不住了。

05-14 19:00

回顾通威42年的运营道路,外界总是对刘汉元的“短线股票交易”感到惊讶,忽略了他一直坚持的“长期主义”。做鱼饲料的时候,做太阳能电池的时候,做电子级多晶硅的时候。


论文老大


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在这些民营企业中,连续5年担任中国最大的外贸经营主体,进出口5.53万亿元,增长10.7%,占进出口总额的54.3%, 继续发挥对外贸易“强引擎”的关键作用。


一家来自四川的民营企业被央视“称赞”。该公司第一季度的表现令人眼花缭乱,不仅连续拿下非洲和欧洲的大订单,还发布了全新的产品。


通威集团连续7年保持太阳能电池零部件出货量居世界第一。2023年,通威收入1391.04亿元,归母净利润135.74亿元,继续成为光伏行业最赚钱的公司。


通威的主营业务横跨农业和光伏两大产业,是通威的创始人刘汉元将这两件看似遥远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刘汉元于2022年以1250亿元的身家成为四川富豪,2023年蝉联,今年被刘永行超越。


有人说,刘汉元是“中国最被低估的500强企业家”,因为他是水产品和光伏领域的两大全球龙头企业,但他保持低调,不为公众所熟知。


但是,如果你在学术平台上搜索他的名字,你会发现一位“高调”、“敢言”的刘汉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已经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和科研成果。这不仅是通威集团一路走来的路标,也是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回响。


刘汉元的第一篇论文来自《水利渔业》,题目是《四川省眉山县水电局》,题目是《金属网箱式渠道流水养鱼及网箱结构》。


1982年,刘汉元毕业于四川水产学校,被分配到眉山水电局当技术员。他从小就喜欢学习无线电技术,痴迷于拆卸他能接触到的所有电器,如电视和收音机。


刘汉元虽然没能考上电子专业,但还是没有放下对技术的疯狂。在水电局工作后,他从日本和德国的工厂化养鱼中受到启发,构思了一种网络式流水养鱼的渠道。


在论文开头,他写道:


“中国的溪流纵横交错,运河交错。多年来,由于没有合适的养殖方法,其渔业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就这样,作者设计并尝试了‘金属网厢式流水养鱼’ 。”


在水电局领导的支持下,刘汉元建立了一个实验基地。他把自制的网箱放在水流缓慢的地方,投入146.5公斤鲤鱼苗,日夜守在金属箱旁。与水流、水质、水温等数据相比,他每天都在观察鱼的生长。


几个月后,为了鉴定刘汉元的发明,县里召开了“流水养鱼验收会”,很多人来了。省市派出专家,岸边挤满了远乡邻居的村民。



刘汉元设计的网箱收获鱼1437KG,每平方米产成鱼22.22.2,经验收员打捞、过秤并记录。KG,创造了全省单位面积鱼产量的纪录,整个烧开。


刘汉元在论文中写道:“1987年,四川省推广了2.5万平方米,1987年,眉山县永光电站尾水渠金属网箱养鱼产值和收益达到电站年产值和利润的6-8倍,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后,“网箱养鱼热”促使鱼饲料供应紧张。刘汉元辞去了公职,成立了科力饲料厂,加入了民营经济的浪潮。随着配方的不断优化,“科力”牌饲料享有很高的声誉,供不应求。


20世纪90年代,“科力”正式更名为“通威”,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水产饲料制造商。刘汉元在发表文章时的作者介绍也成为了通威集团的总裁。


在此期间,刘汉元开始就社会问题发声,呼吁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例如,在《中国渔业研究》发表的《开发三峡渔业,安置库区居民》中建议:“渔业开发运营模式必将为三峡地区渔业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置开辟新的途径。”;


这篇文章呼吁“进一步改变观念,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每个多个环节的‘管理’、“审计”会消耗一些公共资源,降低运营效率...尽快实现小政府社会...让企业利用资源改善管理,开发产品。"


光伏巨头


2002年,刘汉元前往北大学习EMBA,毕业后连续攻读工商管理博士学位。(DBA),“各种新能源比较研究和我国能源战略选择”是博士论文的主题。


在此期间,他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究竟采用什么样的能源驱动,才能实现稳定长久的发展?


刘汉元,一个生物学家,结合他最喜欢的电子领域,对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光伏发电在内的能源进行了横向比较。结论是:太阳能发电可能是人类未来永恒的绿色能源,取之不尽,成本低廉。


2004年,德国修订了《可再生能源法》,包括制定收购清洁电力能源的法律法规,点燃了整个欧洲的能源转型,导致光伏发电重要原料多晶硅价格暴涨。通威旗下的四川永祥恰好在化工领域,有生产多晶硅所需的人才和产业基础。


因此,通威于2006年底进入光伏产业。永祥多晶硅项目年产量为1万吨,于2008年9月顺利投产。


那些年,光伏行业爆发,多晶硅供不应求,价格飙升,创造财富的神话层出不穷。然而,好景不常。意想不到的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多晶硅价格暴跌,几家龙头企业倒下。


严冬后的金融危机,美国和欧盟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使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回放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谈论刘汉元的“逆周期”操作。比如多晶硅价格从400万元/吨降到40万元/吨,通威投资20亿元启动3000吨多晶硅项目;例如,当美国推出“双反”时,投资260亿元建设光伏一体化项目。


所以,通威为什么敢在黑暗的阶段加大力度呢?理由在于刘汉元赋予公司的“性格”。


刘汉元说:通威是一家既俗套又充满活力的公司。


刘汉元,一个技术人员,对自己和企业的要求是传统和规范的,甚至是刻板的,但刻板印象并不意味着衰老,通威也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


通威的“刻板印象”使他们在决定进入光伏行业时拥有足够的人才和技术实力,并注重R&D的“刻板印象”使他们能够将高纯晶硅生产技术升级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永祥法”。


通威的“活力”向他们展示了光伏产业的终结。无论多晶硅的价格是400万元/吨还是40万元/吨,只要世界不放弃碳中和,价格波动就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中国的清洁能源,多晶硅的价值就像沙子一样。


那就是刘汉元带领通威穿越周期的“秘密”:不是为了暴利,而是为了价值。


通威江苏龙袍“渔光一体”基地


从2020年开始,通威的先进布局终于有了回报,高纯晶硅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营收也达到了从442亿元、648.3亿元到1424亿元的三级跳跃。


正如他自己总结的那样:


“当通威刚刚进入光伏行业时,世界光伏市场的大玩家是欧美和日本。直到2010年左右,中国的多晶硅产能在别人眼里被忽略了。”


“今天的形势正在逆转,中国以外的产能可以忽略不计。2023年,世界上90%的多晶硅都是中国制造的,预计今年将达到95%。”


刘汉元不仅对通威获得光伏市场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而且对整个中国光伏产业赢得未来充满信心。


他说:“通威等几家光伏企业像不朽的萧蔷一样生存,在困境中迭代了产业链配套的发展模式。到目前为止,如果欧洲、中东或东南亚想复制,我会打个问号。”


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于2023年5月在上海召开。


会上,一位德国从业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欧洲可以通过整合中东的能源资源和东欧的人工成本优势,在欧盟补贴的加持下,打造中国以外的全球产业链。”


刘汉元反问:“你说得很好,但是欧盟的补贴用完了怎么办?老实说,欧洲要实现制造业的回归,比美国要难得多,如果美国不能回流,欧洲几乎不可能,你认为对吗?


德国人不安地点点头。


一生所求


多年以后,面对高纯度的晶硅生产线,刘汉元可能会想起小时候拆开收音机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让他再次想起收音机的,是他现在正在布局的下一个行业:


半导体。


在2001年上海APEC工商峰会上,刘汉元对当时的“网络英雄”张朝阳说:"我们辛辛苦苦干了20年,你3、四年过去了。”


作为一名企业家,刘汉元不敢冒进。没有前三名的实力,他不会随意跨界。然而,作为一个与生俱来的电子爱好者,刘汉元从未放弃对发展更高科技产业的追求。


这一更高科技产业,就是半导体。


2002年,通威准备投资25亿元,与德国MCT微电子公司成立全国首个6.5英尺,0.5英尺。μMV硅模拟芯片生产线。但是,根据华西都市报的报道,这次合作“在悄悄地分道扬镳”。


那一年,刘汉元在一次采访中表达了他的三个愿望:一是通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集团;二是能够参与未来的集成电路行业,成为国内市场的重要角色;第三,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后,刘汉元再次重新启动,随后几次暂停芯片项目,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们在芯片门口走了30年,从来没有进过门。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贸然跨界,公司的‘一只胳膊或者一条腿’可能就没了。"


2018年,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芯片能否突破成为与国运有关的问题,刘汉元再一次激起了造芯的欲望。


这一次,刘汉元不再是那个考场失败,考不上电子学校的少年。他创建的通威也经历了多个周期的考验,有能力在高科技领域奋斗。


归根结底,从光伏硅片到半导体外延片,只有一步之隔。


2023年11月,有投资者问通威:公司在芯片级晶圆方面的研发进展如何?晶圆业务有哪些规划?


通威的回答是:“公司是泛半导体产业链中高纯晶硅阶段的世界级龙头企业。现已成功生产半导体行业电子级多晶硅,实现海外出口供应。”


另一位投资者提问:“通威股权旗下是否有电子级硅产能,有多少产能?”


通威回答:“公司年产电子级多晶硅1000吨,可用于半导体行业。目前,通过相关客户的验证,海外出口供应已成功实现。”


这两个答案让很多人遐想,但这并非通威的“心血来潮”,而是早有布局。


2021年,通威旗下永祥新能源启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项目启动1000吨电子级高纯晶硅,意味着电子级多晶硅国产化取得巨大突破。


高纯晶硅精馏塔永祥股份


什么是最大的?光伏式多晶硅的纯度要求为99.9999%,芯片式多晶硅的纯度要求为99.999999%。


长期以来,只有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少数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生产电子级多晶硅。通威的突破源于2008年成立的多晶硅技术中心,以及未来十年的技术攻坚。


电子级多晶硅的自主生产,对于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去年7月,刘汉元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现在生产的是电子多晶硅,用来制造几纳米的芯片,质量没有问题。如果有大型集成电路芯片订单,无论是1万吨还是2万吨,我们都会随时为您提供订单。目前通威一个月的产量,就是人类每年使用多晶硅的芯片总量。


假如这个计划实现了,刘汉元这个曾经被称为“搞饲料、养鱼”的人,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参考资料

[1] 《通威刘汉元》 财新时间


[2]《刘汉元与他的千亿光伏帝国》 南方人物周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作者:华商韬略,36氪经授权发布,hstl8888)。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