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AI,中国的配音圈就要结束了?

2024-05-06

无数网友第一次因为AI吵得不可开交,只知道最近一次大混战从配音圈开始,而且争论还在继续。


4月24日,《凡人修仙传》AI有声剧正式上线,由配音员赵乾景授权,TME有声剧院推出。比如上面提到的宣传文案,它的独特之处就是用AI完成了“一人多角”。此外,实际听觉和各大阅读软件和音频平台的“AI朗读”效果没有什么不同,发音和断句的非人感还是很明显的。


然而,网络上争议的焦点不是作品的表现,而是“知名配音演员授权AI”事件本身。首先,随着“赵乾景授权AI人声”和“赵乾景景”的发展,讨论在配音粉丝、音频节目爱好者和新手从业者之间。 “配音圈”两大词条登上微博主榜热搜,更多网友加入。


我们在争论什么?


网友们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在微博、小红书、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总结起来,大家的态度主要分为两类。


有网友对AI持观望态度,认为赵乾景只提供单个项目的声音授权,属于拥抱新技术的试水。当技术成熟时,这种AI作品可以对更多的作品开放,接触更广泛的观众。


也有很多网友坚决抵制AI的进入。他们认为赵乾景作为一个受欢迎的商业配音员,参与和宣传AI有声剧是不合适的。同时,他担心作为观众,市场会被没有感情的AI配音完全占据,他会同情行业的新手,担心自己的工作机会会被AI带走。未来很难在声音领域注入新的力量。


面对AI这一蓬勃发展的事物,争论双方的初衷各不相同,其实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对决不会轻易平静下来。


赵乾景的直播回应说:“这个授权并不意味着你不再参加配音工作。”“每个人对新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没有对错之分”,也没能结束互联网平台的激烈讨论。参加过很多影视作品的配音员沈磊在28日的直播中提到了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也参与了纠纷。


AI时代难以阻挡


随着技术的发展,关于AI的争议从未停止过,国内网友也在密切关注AI在绘画和写作方面做了什么。事实上,AI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音频领域自然不会被排除在行业领域和生活场景之外。


以TME天琴实验室为例,为《凡人修仙传》AI有声剧提供技术支持,属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根据官网首页的介绍,其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听歌识别、哼唱识别,到唱歌软件的智能修音,还涉及AI朗读、图像处理等。今年三月,天琴实验室发布了MuseV开源虚拟人视频模型,现阶段支持图片视频和口型生成。天琴试验室和腾讯AI Lab联合开发的大型钢琴音乐模型可以通过文本输入生成乐谱和音频。最近,在新华社发布的视频《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中,背景音乐是在此基础上制作的。


不难看出,AI已经可以覆盖音频创作、传播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模仿和输出人们的声音只是AI技术能够做到的一部分,已经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2018年,CCTV-由科大讯飞和北京沐肆洲企业制作的9纪实片《创新中国》的解说,声音来自于失去的配音员李易。


由于配音员不能参与项目配音工作,2022年,网易《时空中的绘画旅行者》、米哈游《未定事件簿》宣布分别采用自己的AI技术制作角色语音,许多玩家甚至表示最终的实装效果出乎意料。



最近,ChatGPT的DAN模式在国内网络平台上大受欢迎。大量网友观看了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及其语音通话的过程,并将系列视频封杀为“爱情综艺节目”。


国内音频平台、阅读软件的“智能朗读”功能,常常为读者和观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大多数情况下,AI声库实际上是由真人提供的,只是根本原因并不公开。


一些敏锐的网友会对AI声背后的真人产生兴趣。短视频中随处可见的“这个人叫小帅”配音,来自微软文本转语音服务的“云希”,但仔细听到这个声音来自《原神》的中文配音员kinsen,很多游戏的第二次创作也被粉丝用来玩梗。短视频平台常见的音效,其配音人员出现在视频中也能取得不错的播放效果。比如经常用来看emo文案的男音,来自“开放的小飞”,“谁知道家人”被“徐渡吧小蝶”收藏。



对于海外来说,欧美的有声读物市场也处于扩张状态。亚马逊、苹果等大厂商的文字转语音技术,不同的声音都有自己的名字,也伴随着热烈的讨论。《妖怪手表》开发商LEVEL-5在日本使用AI临时配音作为辅助,方便在游戏开发初期调整角色的动作细节。CeVIO 以花谱为原型的AI推出“可不”、来自绊爱的“绊爱”Kzn“等声源,为音乐创作者提供流畅的声音。


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法阻止,AI的步伐也不会停止。只是未来AI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所以人类不可避免地会恐慌——AI真的能取代他们赖以为生的工作吗?


争论不是坏事


学习速度“恐怖”的AI还没有标准化,负面消息频发。


国外有“AI“新闻非常热闹。好莱坞用大罢工来抵制可能取代编剧和演员的AI。因炎症直接停止了日本声优为AI剧本配音的节目。前不久,中国第一起AI侵权案件刚刚迎来一审判决,央视最新的“中国第一部AI全流程科幻广播剧”被怀疑使用了未经授权的配音员声音。


所以AI有声剧《凡人修仙传》的争议是必然趋势。


目前,AI并不能取代人类投入个性和情感的艺术创作,但总有人应该尝试新技术。最理想的情况是,如果AI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与创作者一起促进行业发展。


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如何控制AI的发展,如何保护创作者的利益不受损害,还有待全球科技和娱乐领域的讨论和处理。不仅要求各行各业提出规范,还要在法律层面提供保障。


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今年宣布与AI声音公司Replicaa Studios签署协议,允许在游戏中使用AI制作演员的声音副本,并设置相关条款。三月十五日,日本文化厅文化审议会发布了《关于AI和作权问题的意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今年在我国两会上也就“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版权保护”提出了意见。尽管不同国家的娱乐市场环境各不相同,但面对AI的担忧和探索发展的过程却是相似的。


然而,上述所谓的行业标准和条款只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从商业层面来说,AI将提供更有效的娱乐服务。虽然有必要探索,但对于大量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真实感受。作为娱乐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对AI的看法也值得关注。


所以现在的网络,围绕大IP,、知名配音演员和AI之间的激烈争论不一定是坏事。基于大家对影视、文学、动画、音频内容的热爱,无论是持续观望还是对AI保持警惕,都可以理解。


归根结底,内容本来就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表达,顾客所要求的,无非是市场诞生的佳作。她们认为技术不能“反客为主”,但能帮助创作者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充分发挥自己的头脑和创造力。就像《秦时明月》中盖聂的配音员刘钦去世后继续更新的重制动画一样,粉丝们指出“没有感情却像原声”,猜想是技术生成的。在视频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并没有完全否定AI的内容。近日,UP主持人“鸽潭一姐”利用AI音乐平台Suno生产的萨菲罗斯单曲《男人中的男人》被大家嘲笑为“坏AI”。



可见,人工智能问题的核心仍然希望找到科技发展和人类情感平衡。技术是由人类创造和推动的,最终将由人类选择如何使用。


这篇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allan203”(ID:acgxclub),作者:ACGx,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