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观察|提供创新体系,发展新质量生产力 xa0

04-28 05:30

编者按


4月21日,由华夏新供经济研究院、中国新供经济50人论坛、亮点文化创意园联合主办的NSE50季度论坛暨2024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发展新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升级”。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华夏新供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黄剑辉发表了题为《创新体系供给,发展新质量生产力》的演讲。黄剑辉建议通过“创新系统供应”来发展如何发展新的生产力。第一,始终保持对外开放;第二,地方政府需要从社会化、法制化、民主化、专业化等方面实践ESG,营造优质的生活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第三,建议加快相关法律的颁布,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第四,ESG将从公司全面普及,从而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五,未来金融业也将推动高质量发展。将ESG理念引入金融行业;第六,通过教学改革,引进持续不断的人才,发展新的生产力。


下面是经批准的黄剑辉演讲实录:


今日,我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创新体系供给,发展新质量生产力》,总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2024年第一季度宏观形势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展望2024年第二季度和全年经济;第三部分,分析新质量生产力内涵;第四部分,创新系统供给,发展新质量生产力。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角度,分析如何更好地服务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部分是对2024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状况的分析。四月十六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第一季度,我国GDP达到29.62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1.6%。从这里可以看出,消费总体上增长了4.7%,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长了6.1%,固定投资同比增长了4.5%。就进出口而言,人民币同比增长5%。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了9.5%,其中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了19.4%,这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7.6%。销售额远低于销售面积,显然是价格下降了一点,价格也下降了,这是第一季度的整体情况。


第一季度能够实现这种增长,与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包括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的第一项,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息息相关。与此同时,今年3月全国人大也明确了2024年的主要指标,包括GDP增长5%、城市新增就业1200万人等核心指标。


中铁宝桥南京公司员工于2024年4月19日组装出口几内亚铁路岔路口。视觉中国 图


为什么今年第一季度可以实现5.3%的增长?春节过后,我们可以看到各级政府的行动非常迅速,年初以来,地方政府一直在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我们梳理了春节后中国地方政府做了什么,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二是优化经营环境,三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月18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国家GDP排名前四的省份召开了相关重磅会议。在商业环境方面,包括内蒙古在内的上海、辽宁、吉林都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主题,以良好的商业环境氛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近年来,各地逐渐意识到良好的商业环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


就财务数据而言,我们还需要看到值得关注的方面。第一季度的金融数据有些指标弱于市场预测,比如M1的增长率只有1.1%,这是近年来最低的。与去年同期相比,社会融资股票的增长率已连续两个月下降,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8000亿元。为什么房地产相关数据下降较多?就居民贷款而言,新增中长期居民贷款或长期中长期企业贷款均同比减少,其中居民贷款同比减少1830亿元。上述,是我国第一季度经济发展状况,为大家做了简要的概述分析。


其次,2024年第二季度和全年怎么样?首先看看国际机构的分析,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发布了一项预测,预测2024年我国GDP增长率将增长4.6%。总的来说,IMF认为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未来充满挑战,但全球经济仍将保持韧性。政策制定者应优先考虑加强政府财政、重振经济增长前景等提高经济韧性的措施,并提出明确的对策方向。另外,我们可以看到,高盛和花旗最近发布的报告都提高了对2024年中国经济GDP增长的预测,其中高盛从最初预测的4.8%上升到5.0%,花旗从4.6%上升到5.0%。第二季度和全年基本分析。


我们预测,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仍有望继续改善,预计全年增长5%。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什么?对于第二季度和全年来说,第一个原因是消费者的信心在提高,投资灵活,外部需求在改善。第二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个月,尤其是清明节前后外出的数据,人均支出已经高于疫情前的水平,这是一个硬性指标。


要讨论宏观经济的好坏,必须有基本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撑。还有各级政府,前面有一页分析了全国各级政府到底在做什么,可以看出各级政府都在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优化经营环境。与一两年前相比,今年的经营环境明显改善,这是一个共识。发展民营企业,促进对外开放这一信号仍然十分强烈。此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新质量生产力,将有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也是我们今天第一季度新供应经济学50人论坛的主题。


三是对新质量生产力内涵的分析。对于这一点,专家们已经谈了很多。基本观点是,什么是新生产力?能记住14个单词,两组单词。第一组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现在需要“创新驱动”。发展新的生产力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而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这个词的时期。


其次,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基本公式是:新生产力=创新驱动=数字化 碳中和 人工智能。从这两个层面最简洁的公式来理解“新生产力”。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国需要通过科技驱动实现经济转型,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成为现代化强国。


据IMF预测,2023年10月,我国人均GDP仅为1.25万美元。根据2024年2月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中美经济总量差距为9.48亿美元,美国27.37亿美元,中国17.89亿美元;人均而言,我国约有1.27万美元,美国约有8万美元。


如何追求填补这样的差距?这是未来创新驱动和新质量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和问题。如果不发展新质量生产力,很难弥补1.25万美元和8万美元的差距,这是发展新质量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我在《中国关键: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出版)一书中谈到了这个命题。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必须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


从经济发展理论的角度来看,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元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第一阶段是元素驱动阶段(人均GDP低于2000美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前,中国处于元素驱动阶段,这必须由投资和元素驱动。到了人均GDP3000-9000美元,在本世纪的前十年,大约在2015年,处于效率驱动阶段。在人均GDP超过17,000美元之前,2023年我国约有127,000美元,但江浙一带沿海城市的一线城市都在15,000美元以上,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到了创新驱动阶段,必须发展新的生产力,引入新的技术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否则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了解新的生产力,我们可以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来分析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2014年,我第一次参加莫干山大会(贾康院长是1984年莫干山大会的参与者,另一位今天下午发言的嘉宾刘陈杰首席。我们参加了2017年。、新莫干山大会将于2019年举行。2014年,我还在国家开发银行担任研究院副院长。2014年4月、5月、10年前,我写了一篇题为《架设改革创新之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论文,参加了2014年9月举行的以全球化背景下大国治理为主题的会议,前10名参加了300多篇论文。从那以后,我也像贾康院长一样有着深厚的莫干山情怀。


为什么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能获奖?在文章中,我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主要集中在收入问题上,转化为五个小陷阱,因为如果只从收入的角度来看,似乎不清楚什么是“陷阱”和背后的驱动因素。如果你把它变成制度陷阱、社会危机陷阱、技术创新陷阱、国际收支失衡陷阱。,然后就会豁然开朗。因为当时全国雾霾严重,我在本文中还加了一个。生态圈套,因为2014年左右,不管你有多少钱,出门的时候呼吸都是严重雾霾的空气,喝的是不干净的水,所以即使是亿万富翁,实际生活质量也不会太高。


因此,在加入生态陷阱后,将中等收入陷阱转化为五个中小陷阱,然后立即看到问题和相应的政策力量:破解制度陷阱取决于改革;要解决社会危机陷阱,必须依靠共同的财富来缩小社会差距;破解技术陷阱就是发展新的生产力;要解决收支失衡,必须发展开放经济;破解生态陷阱意味着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在描述这篇论文之前,我读了几十本书。


为何新的生产力等于创新驱动,等于数字化? 碳中和 人工智能?自1782年以来,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五次康波(康德拉季五个耶夫周期)。2006年,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繁荣的起点》,提出人生是康波(50-60年),现在是第五波。


什么是特征?就是互联网、新能源、数字化、人工智能。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生产力并不意味着某个行业的概念,而是从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到智能化的时代,这是整个工业生产进入第六代的概念。根据行业细看,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发布了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信息、脑机接口等在内的新产业标准领航项目。根据这一解释,狭义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可以得到解读,但广义上是全国要实现“创新驱动”。如果不能实现创新驱动,人均GDP达到1.7万美元后,将永远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中。怎么创新?在第五次康波中,依靠、引进和发展数字化工业革命,需要加快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 碳中和 人工智能。


怎样实现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开发需要“创新系统供应”。由于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斯密增长、熊彼特增长和奥尔森增长。斯密增长就是要素驱动阶段,依靠因素的投入与我国的贸易;熊彼特增长依靠科技创新;奥尔森增长通过建设加强市场政府,通过国家制度创新。新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依靠新的生产关系,奥尔森的成长和制度的创新。如何创新?2015年左右,在贾康院长的带领下,华夏新供经济学研究院提出了“新三驾马车”——改革开放 创新创造 生态学民生,不是从需求方的出口、消费、投资使力,而是从供给方的主动使力。


2014年和2015年,华夏新供经济学研究院提出了基于生产力和竞争力服务中国梦世界梦的宏观经济框架。把经济发展转化为“总量” 质量”。在此基础上,2013年上下,由贾康院长主编的《新供给: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苏京春院长后来还与贾康院长合作,编写了几部相关大作。提出“八双五并重”,第一个“双”就是“双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大力发展创新创业。创新是创新的驱动力,发展新的生产力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相应的创新驱动力。


一般建议首先要时刻保持对外开放,以适应新质量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创新。三年前,我出版了《构建开放经济体战略研究》一书。怎样实现创新系统供应?首先要从国际形势入手,以加入地球村新的高标准贸易规则CPTPP为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全面开放的经济体,同时引入国外企业家、技术、人才、资本等因素,全面融入国际市场。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依靠内需是绝对不可能的。由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内需服务,相当一部分生产能力是为地球村约200户人口和80亿人口服务的。当时,洪崎董事长为这本书写了序言——“全面开放经济,强国富民的新篇章”。


2018年,在洪崎董事长、贾康院长的带领下,华夏新供经济学研究院提出了以新制度供应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路径:走向2049年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目标和结果,但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靠创新制度的供给。


世界银行在2019年提出了国家ESG评价标准。世界银行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国家治理三个方面构建了17个一级指标和67个二级指标,对应2004年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指标包括政府的效率、稳定和法治、经济环境、教育、自然和环境、人身安全等。假如某一国家,这17个方面,67个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那么就可以称之为创新型国家和发达国家。


在地方政府层面,王小鲁教授(1984年与贾院长一起参加莫干山会议的著名学者)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中国省级商业环境指数(2023)报告》,分析了地方政府层面的商业环境。近日,我建议将地方和国家层面的ESG,基于其国际流行的内涵,将中文翻译称为“良治善治”。字面翻译为环保、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表达时间过长,难以理解和记忆。实际上,ESG是国际通行的。(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所有的含义加在一起,就是“良治善治”。我们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需要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良好治理;善良就是慈善,承担社会责任。展望未来,建议市政府从社会化、法制化、民主化、专业化等方面实践ESG,营造优质的生活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这些六个方面加在一起才是良好的经营环境。


贾康院长刚才也谈到了《民营经济促进法》。两周前,我被邀请参加中国商会法的研究。今年两会对产业协会和商会的现代化提出了许多建议。在这一领域,建议加快颁布专项法律。经过研究,我建议该法的名称可以设定为《民间商业协会促进法》,与《民间经济促进法》相匹配,然后可以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此外,ESG也应该引入公司。根据最近的研究,我建议企业ESG应该翻译成“良心善治”,即任何企业都需要从良心出发,提供优质的安全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承担社会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治理。未来我国需要从公司方面全面普及良心善治。(ESG),从而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金融业也将推动高质量发展。麦肯锡今年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了全球商业银行未来面临机遇的五大要务,包括深化商业模式转型、引入以AI为代表的技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等。根据我们的研究,“数字化”是未来加速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方向和力量 良心善治”,在探索数字化、平台化银行的同时,积极引进金融行业新版本的良心善治(ESG)理念。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增加有效供给,与国有银行体系一起,为众多工商企业提供“融资” 为居民提供“金融智能”服务 “生活”服务。以“数字化 良心善治”型民营银行的大发展,促进了银行业和金融业的平台化运作,实现了资源的精准匹配,服务可以随时响应,让企业和居民像出租车一样方便地获得金融服务,获得了基于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技术的“触手可及、无处不在”的新型金融服务,融资融智相结合,实现了金融与居民生活的一体化运作。因此,中国未来优质银行业务民营企业的发展,彻底解决了制约民营企业多年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从而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教育改革的最后一点。2020年疫情期间,我组织团队探讨了中国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四大领域的制度创新。人才是发展新质量生产力的关键。教育行业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通过教育改革,我们可以发展新的生产力,引进持续的人才,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上面,就和大家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