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大米、茶叶和橘子是如何走向世界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展示了一个新的展览。

04-25 09:09

四月十八日,在滴水湖畔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草木生辉:航向世界的中国植物”展览。蔓草如织,熠熠生辉。通过植物与文物的跨界联合,本次展览结合了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收藏文物和知名植物,讲述了中国植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驶向广阔世界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故事。这些中国植物向世界航行的故事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观察角度,了解航海工作对中国交流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文明交融的特殊贡献。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位于中国航海博物馆三楼风帆厅。它位于中国航海博物馆建筑的顶层,类似于阳光温暖的房间空间。阳光透过透明的玻璃倾泻而下,打在植物和花朵上,让整个展厅充满绿色。他说:“由于我们有独特的风帆厅展示条件,所以在室内结合植物和花卉展示的构想是可能的。“这次展览策展人,中国航海博物馆陈晨介绍了澎湃新闻。在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展览中,她从植物的重要性、航海的重要性、传播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构思出来。


展览现场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植物资源丰富。中国植物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世界花园景观、生态环境甚至经济、文化和生活。展览共有三个模块:“以食为天”、“味蕾盛宴”和“花园之母”,向观众展示如何将大米、大豆和茶叶从中国传统农作物一步步走向世界人民的餐桌。柑橘家族和猕猴桃如何繁殖壮大,成为风靡全球的美味舌尖;中国的花木,如玫瑰和桐树,如何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的花园里茁壮成长。此外,展览还包括19世纪中期浮雕花卉图案长颈银花洒瓶、清景德镇窑青花山水图案茶具等精美文物。茶树、橘树、猕猴桃藤、玫瑰、玫瑰、玫瑰等真实果树和花卉风景的组合,将自然引入博物馆,为观众带来文物与自然的零距离体验。


中国植物向世界航行


中国是世界八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栽培作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其中水稻、大豆、蚕桑和茶叶的应用被视为中国农业的四大发明。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作物来自中国。


稻谷


展览第一单元“以食为天”重点向观众展示了大米、大豆、茶叶是如何从中国传统农作物一步步走向世界人民的餐桌的。大米被称为“黄金种子”。大量考古数据显示,中国长江中下游是世界大米的发源和传播中心之一,人类驯化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稻谷繁殖率极高,其传播堪称物种进化的绝佳章节。历史上,稻谷通过海路传播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通过云贵高原向西翻越到马来半岛,最终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


展览现场


有“东方树叶”美誉的茶,一直是中国对外的“名片”。茶和中国的瓷器和缎子一起,一直受到西方社会的高度赞扬,想尽一切办法向中国学习茶树的栽培技巧。在中国种植茶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在唐代,茶树和种植技术首次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17世纪,荷兰人向欧洲介绍茶叶;不久之后,欧洲人开始探索茶树移植的方法,但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植物收藏家福钧(Robert Fortune)在中国收集到的大量茶种、茶树苗和制茶工人,从上海经海路运往印度,茶的秘密才公之于世。


展览现场 种籽墙


随着大航海时代新航线的发展,中西交流越来越频繁,这激发了西方“植物猎人”对东方物种的兴趣,尤其是植物。大量中国珍贵植物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其中英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初的始发港相对固定,主要是广州。


中国植物漂洋过海到欧洲并不容易。直到沃德箱发明,才有可能进行远程和大规模的海上植物运输。照片中,一位园丁正在将植物放入沃德箱进行运输。


展览现场 沃德箱(模型)-使海上植物的远距离和大规模运输成为可能。


然而,将中国植物漂洋过海运往欧洲并不容易。根据策展人陈晨的说法,最初的植物标本只有万分之三的存活率被运往欧洲,直到一位伦敦医生纳撒尼尔·巴格肖·沃德不小心创造了一个沃德箱,远距离和大规模的海上植物运输商才成为可能。这款沃德箱的原理相当于一个小温室花房,植物相当于在沃德箱中形成了一个自循环系统,大大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


生长在英国邱园的?


山茶、莲花、菊花、腊梅、玫瑰、苏铁、桐树...这些来自中国的观赏植物和树木不改变了当地的植物物种,也丰富了世界各地的花园景观。


散草在文物中繁花似锦


在讲述中国植物漂洋过海的故事的同时,从壁画、花瓶、净水器到瓷器、茶具,展出了许多藏在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文物...它们是实物见证,弥补了植物传播故事的不同阶段。通过这些展品的精致图案,我们仍然可以隐约看到一些已经消失的植物。


展览现场


陈晨告诉《ThePaper》记者,西方对中国绿化植物的认知最初来自于这些中国外销产品上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描述了清代各种各样的社会和贵族家庭生活,还引起了西方贵族、博物馆学家和植物学家的极大兴趣。


19世纪中期浮雕花纹长颈银花洒瓶


展出的“19世纪中期浮雕花纹长颈银花洒瓶”继承了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最初的装饰图案设计风格,不仅受到贵族女性的喜爱,也是印度、阿拉伯等地基督教宗教仪式的常用礼器。


19世纪银竹梅凤凰纹净水器


展出的“19世纪银松竹梅凤凰图案净水器”以松、竹、梅为主题图案,在梅花上雕刻凤凰。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银器出口量大幅增加,这种净水器尺寸大,非常罕见。外国商人主要用来纪念广东银器店的定制银器。


清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纹茶器


展出的“清景德镇窑青花山水茶具”是清代出口欧洲的茶具,由盘、杯、碗、奶壶、茶壶、小罐组成。茶具的釉料和形状都是中国风格,但到达欧洲后,增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色,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橘子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柑橘专业。


橘树


与此同时,为了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了解展览中提到的植物, 策展团队提前亲自种植了几种植物和花卉,从大米、橙树、猕猴桃到牡丹、玫瑰、春天、杜鹃花、石竹、木香...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期和花期,在展厅里交替展出,观众就像在一个小花园里游荡。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也是2024年上海(国际)花展临港新区会场的主题节点之一,帮助临港生态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本次展览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和临港管委会生态处联合主办,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临港新区管委会指导。


展览将持续到7月29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