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太保”渐行渐远,晶澳科技迎来了“二代姐妹花”时代

04-20 13:47

01 “二代姐妹花”


曾经被称为“职业经理人管理系统”的晶澳科技(002459.SZ),正在加速对家庭治理的转变。


根据笔者从多位接近晶澳的人那里了解到,公司正在进行一轮关键岗位调整,一些拥有实权的职业经理和管理层的“老臣”可能会改变职位。


其中,涉及的管理层包括部件负责人。晶澳科技副总裁、部件负责人李栋不再负责部件业务线,即将完成内部岗位转移。


2017年之前,李栋加入了晶澳,担任总监或以上职务。李栋是三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十多家“晶澳系”公司担任高管。


随着“实权派”人员的调整,是靳保芳家族“二代姐妹花”的上位。


三年前,在晶澳科技回归a股一周年之际,公司宣布,靳保芳被平度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留设。


业内人士推测,或许从那时起,出生于1952年,年过古稀的靳保芳,意识到了“传位”的紧迫性。


靳保芳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靳军辉,二女儿靳军淼。


大女儿从18岁开始就在政府机构工作。二女儿之前一直在靳保芳身边工作,担任晶澳科技采购总监、助理总裁等职务。


2020年6月,靳保芳在被解除留设后的第二个月,迅速将自己持有的晶澳科技控股股东-晶泰福的25%股份转让给二女儿靳军淼。


也是在这一年,大女儿从河北省直工委党建督查室主任那里卸任,加入晶澳担任助理总裁,就像她从当地县电力局长“下海”后创业的父亲一样。转年底,2022年12月,大女儿进入董事会。


董事会上的“靳家”,还有二女儿的丈夫陶然。自2019年底以来,陶然成为晶澳科技董事,也是晶澳科技副总经理。


两个女儿,一个家庭,一个董事。在股权分配方面,靳保芳也试图保持健康。2023年8月,晶泰福重新变更了股东,靳保芳妻子范彩萍的24%股份被转让给了大女儿。


到目前为止,靳保芳在晶泰福的股份比例为51%,大女儿持仓24%,二女儿持仓25%。


此时,靳保芳父女共控制了晶澳科技47.35%的股份,靳家在6名非独立董事中占有三席。


这种变化,显然会影响晶澳以前的职业经理团队。


与大多数光伏“龙头”不同,晶澳科技选择职业经理制度进行管理。时任执行总裁牛新伟曾任国内外多家半导体和光伏企业高管,经验丰富。几位副总经理多年来一直深入光伏行业


在被调查公告发布的第二天,以牛新伟为首的“晶澳四太保”一起亮相交流会议,回应突发事件,稳定市场信心。除了牛新伟,还有负责销售的黄新明、财务主管李少辉和董事长武廷栋,被称为“晶澳四太保”。


其中,牛新伟和黄新明是董事会成员。


由于靳保芳大女儿于2022年底进入董事会,牛新伟换届离职,黄新明也于当年2月退休。


两位新任董事可谓“一小一老”——杨爱青是从基层一步步干出来的年轻人才,2022年被提拔到晶澳总部的核心层面;贾绍华是一位74岁的财税专家,刚刚加入晶澳不到两年。


很容易看出,晶澳的职业经理时代已经渐行渐远。


02 昔日辉煌


职业经理团队,曾经为晶澳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司高管曾提到:“晶澳由职业经理管理,老板来的次数不多。董事长三年来告诉我几个指示。第一句:不管你有多难,一个员工都开不了;第二句:再难,R&D和技术改革的成本也不能降低。”


“一手卖长单盈利,一手融资输血扩大产能”,的确是当初包括晶澳在内的众多光伏龙头制胜的方法论。


晶澳科技凭借关键时刻的融资能力,多次顺利扩大先进产能。


自2007年纳斯达克在美国上市以来,晶澳便开始了全方位的上下游扩张。


2010年,晶澳科技成立多晶硅片厂;第二年,我们收购了单晶硅片制造商太阳能硅谷,并建立了年产3GW的一体化生产基地。


到2013年,晶澳科技的单晶组件出货量达到500MW,成为全球最大的P型单晶组件供应商。新年伊始,公司开始量产高效PERC电池,引领中国大陆电池技术转型。



当光伏中国证券交易所在美股融资条件下降时,晶澳科技于2015年开始寻求私有化,最终于2019年11月重组天业联盟,成功回归a股市场。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晶澳科技融资“马不停蹄”。


2020年,晶澳宣布将募集不超过51.58亿元建设高效电池和零部件项目;2021年,新股以非公开方式发行,实际募集资金49.69亿元。2022年,公司还计划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亿元,以进一步提高产量,补充营运资金。


这种一系列融资和生产活动,使得晶澳拉晶、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85GW。、85GW、巨大的85GW和95GW。在享受PERC和TOPCon技术红利的同时,晶澳科技成为集成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随着光伏生产过剩和融资环境的收紧,依靠融资来提高生产已经不可行了。然而,此前融资和大幅增产带来的副作用仍在报告中。


负债率一度下降至58%,回升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63%。尽管现金保留在同一时期创下169.5亿新高,但与475亿流动负债相比,显得更加紧张。


与其他光伏龙头相比,隆基的流动负债高达742亿元,但整体负债率只有56%,账户上还躺着500亿元现金,显然更加闲散。


褪去时代披着的“贝塔”,光伏作为制造业的本来面目逐渐明朗。归根结底,生产周期是制造业的长期铁律。


03 主要挑战


如何更高效地消化提产扩张留下的产能重资产?这是晶澳未来继承人的主要挑战。


根据一份流传的交流记录,2023年中期,晶澳P型单晶商品的收入仍然可以维持在两毛钱左右。


然而,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一项潜在风险逐渐明朗——在四大一体化企业中,生产过剩导致的零部件价格暴跌,对晶澳产生了严重影响。


以今年2月1日至2月29日的光伏组件招标为例,平均价格为0.908元/元,约12.82GW光伏组件采购项目校准。W,与1月份0.915元/15元/1月相比W,呈现进一步下跌的趋势。


2024年华润电力首批光伏组件设备采购标段1(集中式光伏项目),最低中标价格为0.850元/W。


晶澳科技投出了这个最低价。正是这样,晶澳在2月中标项目中表现突出,中标能力达到786.15MW,在统计周期中排名第一。


三月份,晶澳科技的排产计划达到6.5GW-7.5GW,在集成公司中排名第一。但由于新订单价格较低,晶澳科技也面临着“不得不做,但做了也赚不到多少钱”的矛盾。


除了“以价换量”订单稀释利润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达35GW。 “旧”PERC产能。-尽管其中一些已经在去年第二、三季度计提了减值。


现在,晶澳有计划对这些生产线进行改造。改造时间计划为4个月至5个月,但实际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长。


或许是因为,晶澳科技还拥有“36GW” 新建的N型TOPCON产能规模为20GW,超过PERC产能,降低了升级PERC生产线的迫切性,而且改造也需要一大笔费用。


每一项行动,无论是低价中标消化新产能,还是减值清算或改造旧产能,都是对公司业绩“贴底航行”的挑战。


04 “黑铁时代”光伏


无论是老人还是新手,都要想办法应对光伏的“黑铁时代”。


过去的光伏周期,公司主要依靠两种方式穿越市场波动——技术引领和光伏出海。


虽然在HJT中,晶澳科技、BC和钙钛矿叠层电池都有技术储备,但策略更稳定,不注重单一技术,也不追求短期领先水平。虽然这种策略是传统的,但它也避免了过度依赖单一技术路线的风险。


另外,光伏出海已经成为很多光伏企业的新战略。


国外高利润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旺盛,利润空间巨大。在北美市场,单瓦盈利能力是国内市场的十倍。


Garibsonsons也是晶澳科技、SM Solar和Wasiq Traders客户签署MOU协议,供应200MW光伏组件。


但是,仅仅依靠技术和出海,并不能保证大型龙头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作为一家集成光伏制造商,需要考虑更深层次的战略转型,从根本上摆脱同质化竞争和周期性风险。


多元化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公司的品牌和市场口碑,还可以在新能源领域构建跨越多条曲线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持续增长。


举例来说,晶澳完全有潜力升级为能源管理服务商,建立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光伏发电、储能、节能项目、碳资产开发、数字智能运维等诸多领域。


在光伏真正回归制造业之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之路,可能是晶澳科技这样的重产能龙头。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阿尔法工场”(ID:alpworks),作者:阿鹦,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