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利润同比增长48.9%,中国平安“一览众山小”

2023-05-23

平安价值在中国的爆发速度,或许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四月二十六日晚,中国平安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许多自媒体用“爆裂”来描述其亮眼的财务数据。财务报告显示,第一季度,集团实现营收2537.78亿元,同比增长30.8%;归母净利润为383.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9%。


中国平安的辉煌成就也激发了二级市场的“波澜”。4月27日,中国平安a股大幅涨停,这是中国平安自2015年以来的第一个涨停。


事实上,近年来,监管机制正式更换、万能保险回归理性、入市退市制度突破、车险市场化改革全面启动...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保险企业进入了深度转型期,中国平安业绩股价双增,可能说明整个保险行业的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集体迎来了价值拐点的确定。


发展韧性十足 核心业务指标亮眼


2022年,保险业发展韧性突出,全年保费收入达到4.7万亿元,同比增长4.58%,与2020年的6.12%相比。、与2019年的12.2%相比,尽管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与2021年的4.05%相比,有所改善,这是一个积极的市场信号。


随着保费的增加,行业竞争格局越来越稳定,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2022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中国PICC5家上市保险公司业务收入总额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2.9万亿元。%,加上国寿保险、太平保险、阳光保险等5家企业,8家企业的保费市场份额总额为57.3%。


在这八家保险公司中,平安的净利润和内含价值居首位,市场地位稳定。2022年,集团实现了1483.65亿元的归母运营利润,同比增长0.3%。寿险和健康险业务运营利润同比增长16.4%,平安寿险13个月继续率同比增长4.0%,规模和增长率都领先于行业。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营收双增的业绩,延续了之前的发展势头。财务报告显示,中国平安第一季度实现归母运营利润413.85亿元,归母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增长48.9%。;年度运营ROE达到18.8%。同时,客户的经营效益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3月底,个人用户数接近2.29亿,与年初相比,客均合同增长0.3%至2.98个。


从财务报告来看,中国平安业绩提升的核心动力仍然是综合金融模式的深化,带来了业务协调发展的优势。


具体来说,集团人寿保险深度改革逐步取得成效,帮助业务稳步发展。财务报告显示,第一季度,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8.8%,而2022年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实现营业利润1112亿元,同比增长16%。中国平安人寿保险业务持续增长的背后,是行业发展前景的变化


近年来,保险业进行了清虚调整,重点推动了无场所、无人员、无业务机构的市场退出和“睡眠”机构的清虚提质,结束了此前大量招募个人保险代理团队铺设产品渠道的疯狂发展阶段,转变为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价值链的高质量发展周期。


作为中国人寿保险改革最快的龙头企业,中国平安率先开启转型改革。在优化代理团队、严格控制人员招聘标准的同时,通过培训、专业支持等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稳步提高了人均产能,而且明显提高了业务质量。


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平安新增人力“优” “优质代理人比例同比增长14.1%,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2.5%。


在人寿保险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的同时,集团财产保险业务保险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业务质量保持良好。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财产保险通过加强业务管理和风险选择,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保持在98.7%的健康水平,保险业务收入763.12亿元,同比增长7.1%。


银行业作为集团综合金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效益同样稳定,资产质量保持稳定。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净利润达到146.02亿元,同比增长13.6%。截至2023年3月底,不良贷款率为1.05%,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为290.40%,风险补偿能力良好。


根据2022年报告和2023年季度报告,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随着2023年宏观经济复苏和行业确定性的提高,市场不断释放复苏信号,以及新的政策准则和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出台,中国平安仍然可以在第一季度保持高质量的发展动力。


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方法”深度布局 长远发展前景好


除了反映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外,中国平安的财务报告还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新保单标准下的第一份财务报告。


从2023年1月1日起,上市保险公司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两项新标准。行业对新标准下上市保险公司提出的成绩单也充满期待。


从中国平安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来看,新标准的积极影响超出了预期,使得保险业的优质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平安等中国保险公司的运营确定性。


在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中国平安下注未来的医疗卫生板块也陆续打通了关键业务节点,实现了对人寿保险业务的反馈。从财务报告来看,目前已经形成的“管理医疗方法”可能会创造新的和平。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经说过,金融是现在的时候,医疗是未来的时候,是平安未来10年的大布局。


事实上,医疗和保险是健康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实际上是价值链上下游的关系。正如马明哲所说:“第一手资产,第一手健康。如果你处理好这两端,一个人永远离不开安全。”


所以,如果开放医疗资源和保险业务,健康管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就会大大提高。2022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和建议的报告》,指出中国商业健康保险风险保障能力不足,商品同质化严重,中高端医疗服务供应少。针对这一市场空白,中国平安率先在行业内开通“保险” “健康管理”的节点,创造了中国版“管理医疗方法”的新模式。


这种中国平安的模式,也是针对当前国内医疗行业的痛点设计。实际上,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根据最新统计,我国三级医院仅占0.3%,但其诊疗人数为27.4%,医生资源占31.2%。但面向更多人群的常见病诊治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占96.4%,但仅承担52.3%的诊疗人数,占医生资源的40.3%。此外,医疗保险药品覆盖面有限,商业医疗保险建立医疗保险的概念尚未普及。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医疗满意度较低。


这种情况下,中国平安的“管理医疗方法”,首先要解决资源供给不足、分配不均等问题。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平安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与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平安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外部签约医生近5万人,合作药房达22.6万家,较年初增加近2000家。整合资源后,通过网络流量入口,使医疗资源能够超越医院分布的地域限制,更有效地流通。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还指出,中国平安将采取“三到”服务,即“到线(平安好医生)”、“进店(全国百强医院和1500多家三甲医院)”和“回家(100多家供应商提供200多项服务)”的线上流量入口突破,增加线下资源整合,为患者提供“三到”服务。


当然,要煽动更多的线下资源,需要足够的市场话语权。简单来说,就是用户数量要足够。目前,中国平安以保险业务覆盖2.29亿个人用户,为中国平安代表医疗支付方煽动市场资源的信心。


一种很明显的逻辑是,购买保险服务的群体,一般都是比较重视医疗健康的群体。所以,中国平安的一站式医疗卫生服务,既反馈了保险业务的用户粘性,又为集团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长曲线。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中国平安近2.29亿用户中,超过64%的用户共同使用医疗健康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平安健康支付个人用户超过4200万,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400亿元,享受“ 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的服务“权利”稳步增长。


布局医疗健康,在保险业务之外构建差异化优势,是中国平安的新游戏,也可能是保险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利用保险煽动上下游产业链的价值,提供更好的安全服务。随着国内居民财富的积累和保险意识的提高,保险业的市场前景将在更多方面得到释放。


结语


展望未来,保险业整体业务结构将继续优化。此外,目前保险业的盈利奉献主要来自盈利能力强、经营时间长的大型保险公司。未来行业分化效应还会继续。中国平安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当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平安的确定性趋势时,只有增长率能否再次超出市场预期,才会有悬念。


作家:好蓝不灵


平安价值在中国的爆发速度,或许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四月二十六日晚,中国平安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许多自媒体用“爆裂”来描述其亮眼的财务数据。财务报告显示,第一季度,集团实现营收2537.78亿元,同比增长30.8%;归母净利润为383.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9%。


中国平安的辉煌成就也激发了二级市场的“波澜”。4月27日,中国平安a股大幅涨停,这是中国平安自2015年以来的第一个涨停。


事实上,近年来,监管机制正式更换、万能保险回归理性、入市退市制度突破、车险市场化改革全面启动...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保险企业进入了深度转型期,中国平安业绩股价双增,可能说明整个保险行业的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集体迎来了价值拐点的确定。


发展韧性十足 核心业务指标亮眼


2022年,保险业发展韧性突出,全年保费收入达到4.7万亿元,同比增长4.58%,与2020年的6.12%相比。、与2019年的12.2%相比,尽管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与2021年的4.05%相比,有所改善,这是一个积极的市场信号。


随着保费的增加,行业竞争格局越来越稳定,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2022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中国PICC5家上市保险公司业务收入总额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2.9万亿元。%,加上国寿保险、太平保险、阳光保险等5家企业,8家企业的保费市场份额总额为57.3%。


在这八家保险公司中,平安的净利润和内含价值居首位,市场地位稳定。2022年,集团实现了1483.65亿元的归母运营利润,同比增长0.3%。寿险和健康险业务运营利润同比增长16.4%,平安寿险13个月继续率同比增长4.0%,规模和增长率都领先于行业。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营收双增的业绩,延续了之前的发展势头。财务报告显示,中国平安第一季度实现归母运营利润413.85亿元,归母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增长48.9%。;年度运营ROE达到18.8%。同时,客户的经营效益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3月底,个人用户数接近2.29亿,与年初相比,客均合同增长0.3%至2.98个。


从财务报告来看,中国平安业绩提升的核心动力仍然是综合金融模式的深化,带来了业务协调发展的优势。


具体来说,集团人寿保险深度改革逐步取得成效,帮助业务稳步发展。财务报告显示,第一季度,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8.8%,而2022年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实现营业利润1112亿元,同比增长16%。中国平安人寿保险业务持续增长的背后,是行业发展前景的变化


近年来,保险业进行了清虚调整,重点推动了无场所、无人员、无业务机构的市场退出和“睡眠”机构的清虚提质,结束了此前大量招募个人保险代理团队铺设产品渠道的疯狂发展阶段,转变为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价值链的高质量发展周期。


作为中国人寿保险改革最快的龙头企业,中国平安率先开启转型改革。在优化代理团队、严格控制人员招聘标准的同时,通过培训、专业支持等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稳步提高了人均产能,而且明显提高了业务质量。


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平安新增人力“优” “优质代理人比例同比增长14.1%,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2.5%。


在人寿保险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的同时,集团财产保险业务保险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业务质量保持良好。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财产保险通过加强业务管理和风险选择,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保持在98.7%的健康水平,保险业务收入763.12亿元,同比增长7.1%。


银行业作为集团综合金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效益同样稳定,资产质量保持稳定。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净利润达到146.02亿元,同比增长13.6%。截至2023年3月底,不良贷款率为1.05%,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为290.40%,风险补偿能力良好。


根据2022年报告和2023年季度报告,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随着2023年宏观经济复苏和行业确定性的提高,市场不断释放复苏信号,以及新的政策准则和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出台,中国平安仍然可以在第一季度保持高质量的发展动力。


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方法”深度布局 长远发展前景好


除了反映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外,中国平安的财务报告还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新保单标准下的第一份财务报告。


从2023年1月1日起,上市保险公司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两项新标准。行业对新标准下上市保险公司提出的成绩单也充满期待。


从中国平安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来看,新标准的积极影响超出了预期,使得保险业的优质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平安等中国保险公司的运营确定性。


在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中国平安下注未来的医疗卫生板块也陆续打通了关键业务节点,实现了对人寿保险业务的反馈。从财务报告来看,目前已经形成的“管理医疗方法”可能会创造新的和平。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经说过,金融是现在的时候,医疗是未来的时候,是平安未来10年的大布局。


事实上,医疗和保险是健康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实际上是价值链上下游的关系。正如马明哲所说:“第一手资产,第一手健康。如果你处理好这两端,一个人永远离不开安全。”


所以,如果开放医疗资源和保险业务,健康管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就会大大提高。2022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和建议的报告》,指出中国商业健康保险风险保障能力不足,商品同质化严重,中高端医疗服务供应少。针对这一市场空白,中国平安率先在行业内开通“保险” “健康管理”的节点,创造了中国版“管理医疗方法”的新模式。


这种中国平安的模式,也是针对当前国内医疗行业的痛点设计。实际上,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根据最新统计,我国三级医院仅占0.3%,但其诊疗人数为27.4%,医生资源占31.2%。但面向更多人群的常见病诊治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占96.4%,但仅承担52.3%的诊疗人数,占医生资源的40.3%。此外,医疗保险药品覆盖面有限,商业医疗保险建立医疗保险的概念尚未普及。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医疗满意度较低。


这种情况下,中国平安的“管理医疗方法”,首先要解决资源供给不足、分配不均等问题。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平安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与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平安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外部签约医生近5万人,合作药房达22.6万家,较年初增加近2000家。整合资源后,通过网络流量入口,使医疗资源能够超越医院分布的地域限制,更有效地流通。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还指出,中国平安将采取“三到”服务,即“到线(平安好医生)”、“进店(全国百强医院和1500多家三甲医院)”和“回家(100多家供应商提供200多项服务)”的线上流量入口突破,增加线下资源整合,为患者提供“三到”服务。


当然,要煽动更多的线下资源,需要足够的市场话语权。简单来说,就是用户数量要足够。目前,中国平安以保险业务覆盖2.29亿个人用户,为中国平安代表医疗支付方煽动市场资源的信心。


一种很明显的逻辑是,购买保险服务的群体,一般都是比较重视医疗健康的群体。所以,中国平安的一站式医疗卫生服务,既反馈了保险业务的用户粘性,又为集团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长曲线。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中国平安近2.29亿用户中,超过64%的用户共同使用医疗健康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平安健康支付个人用户超过4200万,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400亿元,享受“ 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的服务“权利”稳步增长。


布局医疗健康,在保险业务之外构建差异化优势,是中国平安的新游戏,也可能是保险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利用保险煽动上下游产业链的价值,提供更好的安全服务。随着国内居民财富的积累和保险意识的提高,保险业的市场前景将在更多方面得到释放。


结语


展望未来,保险业整体业务结构将继续优化。此外,目前保险业的盈利奉献主要来自盈利能力强、经营时间长的大型保险公司。未来行业分化效应还会继续。中国平安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当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平安的确定性趋势时,只有增长率能否再次超出市场预期,才会有悬念。


作家:好蓝不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