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封锁,拜登对中企下狠手了!
来源 | 叶檀财经(ID:tancaijing)
作者 | 顾天杰
关键领域 全面封锁
美国又开始搞事情了。
有媒体报道,拜登在5月19日到21日的广岛G7领导人峰会后,将签署一项总统行政禁令,严格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部分高科技行业的投资。
其中最关键的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量子计算领域,可能遭到全面投资禁令的封杀。
为什么拜登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手?
首先,AI在中美两国已经成了最热门的的赛道,ChatGPT火爆出圈,影响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这次的行政禁令主要针对美企对华AI投资。
美国安全和新兴技术中心CSET,2023年2月的一份报告显示:
2015年至2021年间,167名美国投资者参与了401笔对中国人工智能公司的投资交易,占全球2299笔投资交易的17%。
美国投资者向251家中国AI公司投资了超过400亿美元,占总融资1100亿美元的37%。
从美国国内来看,对AI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已经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5月4日美国宣布一项行动公告,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提供1.4亿美元资金,启动7个新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所。
研究资金将推进AI研发,在气候、农业、能源、公共卫生、教育和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二是对现有生成式AI系统进行评估。
市面上的主流厂家Google、Hugging Face、Microsoft、Nvidia、OpenAI和Stability AI都已经承诺对自家AI产品进行评估,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三是发布关于“联邦机构应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的政策指南”草案。
这份草案的内容包括制定具体的使用政策,授权机构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更好地为美国人服务。
很显然,美国已经从技术、法律、道德、企业、政府等多个方面积极备战,一定要压制住中国这个强大对手。
当然拜登心里非常清楚,只凭美国一个国家是无法阻止资本流向中国科技行业的。
因此在这次G7峰会上,他寄希望于联合其他国家同步行动,形成联盟扼制中国。
如果行政禁令最终成功推出,也标志着美国投资监管措施,从国内投资进一步拓展到国外投资领域。
如果追根溯源,会发现早在2022年,就有美国议起草了一份《国家关键能力防御法案》。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将这份法案称为美国25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举措,批评法案会损害国家竞争力。
当时的《华盛顿邮报》披露,法案要求美国公司公布对华关键领域投资计划,包括半导体、量子技术、人工智能、关键矿物和材料以及大容量电池等。
可能是因为推进法案阻力太大,于是拜登换了一种方式,总统行政令可以看作是《国家关键能力防御》的平替版本。
两者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持续打压中国。
然而从目前来看,拜登的算盘恐怕要落空了。
原因很简单,总统行政令也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才能落地。
通常来说在其发布后,美国多个有关部门需要最长一年的时间,才能将其细化,转化为一系列许可、处罚等具体形式。
到时候美国工商业的反对浪潮还会继续,内部矛盾与博弈的时间不会短。
所以值得庆幸的是,禁令给中国AI、半导体和量子等领域留下的窗口期虽然不长,也不至于没有。
目前来看,行政禁令的短期影响很小,中长期影响会比较大。
我们还有机会反攻。
美国陷阱 永不终结
历史从来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反复地重演。
类似的中美高科技领域博弈事件,我们之前已经经历过一遍了。
比如之前的法国阿尔斯通,前任高管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将亲身经历写成了《美国陷阱》一书。
法国阿尔斯通原锅炉部全球负责人皮耶鲁齐,在2013年4月14日被FBI探员逮捕,被检方以违反《反海外腐败法》、密谋洗钱罪等10项罪名提起诉讼。
如果罪名成立,皮耶卢齐将面临125年刑期。
美国检方开除了两个选项:
1.不认罪接受审判,不仅要花费数百万美元,坐牢十几年
2.承认有罪,和美国合作,坐牢几个月就行了
皮耶鲁齐拒绝认罪,于是美国选择向阿尔斯通领导层施压。
神奇的是,一直到2014年4月23日,美国抓捕阿尔斯通第四名高管,第二天阿尔斯通与通用电气的交易新闻公布,美国就再也不抓阿尔斯通高管了。
2014年6月,阿尔斯通签字将公司核心资产卖给通用电器的同一周,被关押14个月的皮耶鲁齐的保释申请被批准。
就这样,法国百年巨头阿尔斯通一蹶不振,曾经的全球水电设备第一、环境控制系统世界第一公司,再也没能恢复往日荣光。
美国早在1977年就出台了《反海外腐败法》,规定美国公司禁止向外国政府公职人员行贿。
后来法案将“美国公司”的定义扩大到外国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合资企业、用美元交易的公司等等。
于是美国巨头们,借助司法力量和国家公器,一点点蚕食其他国家的巨头,把西门子、道达尔、阿尔卡特、阿尔斯通等公司拆解、收购、兼并。
美国陷阱只会在不同时代,更换形式反复上演,永不终结。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08到2017年,美国依靠《反海外腐败法》对22家外国公司处以53.39亿美元罚款,对21名企业员工进行刑事处罚。
司法在经济战、金融战中变成美国最强有力的武器,还能不断更新换代。
皮耶鲁齐在知道孟晚舟安全回国后,接受采访时说:
在我看来,这标志着中国的一个巨大胜利,因为这确实是第一次以一个国家的意志,成功回击了美国的长臂管辖。
距离美国首次打压华为已经过去了五年,如今中美两国的AI产业都在蓬勃发展。
Precedence Research预测,生成式AI将在2022年后迎来爆发,未来10年市场规模将上升到11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
中美两国AI产业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中国拥有丰富的AI应用场景,加上近年来利好政策,头部互联网公司在AI商业化以及场景落地方面优势很大,巨头们也在加码投入。
美国拥有众多科研机构、高校,为AI产业化提供最先进理论与算法,技术储备丰厚。
有人说,中国AI最大的特点在于,落地AI产品一旦有了雏形就琢磨如何为业务增加收入,一切为业绩服务。
反观美国,无论是曾经依靠围棋AI杀爆全场的阿尔法狗,还是如今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
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十年如一日地烧钱,早期甚至看不到盈利的希望,终于熬到某一天产品发布技惊四座。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经用“AI的iPhone时刻”,来形容当下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
2007年第一部苹果iPhone手机发布,全世界加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苹果应用商店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软件开发者生态,上游苹果获得大量利润,中下游果链、代工厂让无数中国企业赚得盆满钵盈。
然而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国被芯片卡住了脖子。
生成式AI一定会和智能手机一样,再次改变世界。
我们希望中国在次世代,能诞生一家AIGC先锋企业。
在这之前,中国企业先得保护好自己,活到最后。
放弃幻想,时刻准备斗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