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互撕上热搜,电竞出路靠饭圈?

商界观察
2023-02-09

因为一顿饭,两拨粉丝把电竞撕上了热搜。

 

2月5日晚,王者荣耀职业联赛战队TTG官微晒出一张元宵节晚餐照片,有鱼有肉,荤素搭配10个菜。

 

 

半小时后,TTG二队选手许诺晒出了另一桌晚餐,5个菜,没有鱼,汤圆还是用一次性餐盒装的。

 

 

于是,一个关于二队遭受区别对待、功勋选手受委屈的假想形成了。

 

在许诺微博发出几分钟后,一批许诺个人粉丝火速挤到战队微博下开团。

 

一开始,多数粉丝只是“就事论事”,后来人一多,议题就有所变形。

 

在5号晚8点左右,一位昵称中带有“九尾”(TTG首发中单选手)的网友反怼了许诺粉的兴师问罪。紧接着,许诺微博超话活跃粉丝发布微博称九尾为“小萎”,言语暗示其稳坐首发是因为与教练之间有不正当关系。

 

 

就这样,在半个小时内,本来简单的一队二队待遇差距疑问,变成了唯粉掐架、团粉说和,普通电竞用户插不上嘴的魔幻饭圈大戏。

 

长时间关注KPL的朋友会知道,这出闹剧并不是偶然,甚至,导致闹剧发生的,让许多电竞用户反感的“饭圈化”,已经成了移动电竞的解法之一。

 

饭圈化并不是新鲜事

 

赛事品牌方和俱乐部会有计划地包装选手,提高他们在比赛之外的商业价值,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据先后在腾讯电竞、腾竞体育负责运营工作的Poly透露,最早在2013年前后,腾讯和拳头就提出过较为完整的俱乐部、选手运营方案。

 

其中,为了获取更多粉丝,提高粉丝粘性存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做人设,让选手更具话题性,争取出圈。具体操作如以官方口径去强化选手外号、做传记性质的文案宣传、其他行业的品牌代言、联动等。

 

做联系,做出故事色彩。主要通过解说、文案以及一些赛场环节,比如赛前垃圾话、赛后采访等输出。

 

在Poly看来,这是有点“娱乐明星”式的运营,但针对的还是电竞赛事内容用户,算不上所谓的饭圈化。毕竟,“粉丝的关注点还在于胜负、BP、策略”,而“在选手变成大明星之前,LPL的赞助和转播权就有很高规格的竞标会了”。

 

那,电竞是什么时候开始搞饭圈化的呢?

 

KPL和QG电竞俱乐部从业者的说法是,大概在2017年初,移动电竞被吹上风口的时候。

 

据他们回忆,相比端游电竞,以《王者荣耀》为首的移动电竞品牌在初期就更注重和影视娱乐圈的结合,人和方法论都是。

 

一方面,因为早期移动电竞比赛观赏性差、基础用户数和产业链环节参与者都少,头部的比赛多要靠邀请娱乐明星到场表演才能上座。

 

当时主跟电竞的我还记得,在2017年初时,一场没有娱乐明星到场的KPL比赛只有不到30%的上座率,场外卖票的黄牛极好说话。有了鹿晗、陈赫到场,上座率就能超过60%,那些头戴鹿角的姑娘占了绝大多数,鹿晗来她们就来,鹿晗下台,她们就走。

 

另一方面,因为赛事内容不足以维系足够的用户群,赛事迟迟无法独立造血,KPL俱乐部生态比端游的更泥泞些。赛事内容卖不够钱,就只能去挖掘选手的商业价值。

 

从2017年初开始,部分移动电竞俱乐部就制定了挺全面的选手运营计划,除了基础的训练、比赛,他们会为选手做专业的造星设计,帮助其运营个人微博、超话,并定期发布营销物料、购买热搜。

 

某手游职业俱乐部从业者称,在2020年疫情影响赛事正常举办的时候,他们通过照片、短视频和图文等物料在9个月内帮某外形出众的选手在全网吸收了超过300万粉丝,到2021年末,俱乐部已经可以靠数名选手的直播、品牌活动收回大部分成本,“如果按投入产出比算的话,比引进实力选手打比赛值得多”

 

于是你能看到,新一批更年轻的移动电竞选手有着更精致、靓丽的外形和讨喜的人设。

 

他们会有专属的微博超话、主持人,粉丝们会定期为他们打榜。

 

 

如今,在战队官方微博下,更多粉丝是在要物料(照片、宣传片等)去转发和二创。

 

选手个人微博下,赛事信息更少,个人生活分享更多,粉丝们似乎也不太关注战绩,他们更愿意喊打call口号、夸宝宝好帅,以及为各种团队内的“资源分配”问题打抱不平。

 

 

更极致一些的,一些外观出众的选手会在俱乐部安排下去和娱乐经纪公司签约,并参加娱乐综艺,尝试“出道”。

 

比如老梗,端游诺言再就业是教练,手游诺言再就业是偶像。

 

 

在赛事之外给选手做娱乐明星式的运营,把电竞粉饭圈化,让这些更不理智的用户为选手花钱,进而反哺俱乐部和赛事 。

 

从目前KPL头部选手动辄二三百万的粉丝数和越来越多的代言来看,这好像是一条不错的路。

 

是无可奈何,也是解法之一

 

“人人都讨厌饭圈,又都盼着自家赛事能变成饭圈。”

 

“这可能是手游电竞扩大商业价值成本最低,见效最明显又可控的方法了吧。”

 

聊到许诺九尾热搜这事,几位从业者对饭圈化的看法还挺统一:短期内有效,长期看烦得很。

 

一方面,综合各式报告和Poly、某头部电竞品牌从业者张营的观点,选手变明星,靠饭圈化搞粉丝经济确实符合电竞业需求,逻辑上也没什么毛病。

 

一般来说,一个电竞赛事品牌的收入主要来自几个方面,转播权、广告、席位费、卖票、衍生品销售、IP授权。

 

跑通这这几条路子的前提,是赛事品牌有热度。能形成热度的内容,是游戏、比赛和人(选手)。

 

和头部端游电竞比赛相比,因为对局节奏快、策略深度和不确定性不足等问题,移动电竞的赛事内容普遍缺乏观赏性,难以独立获客。据某赛事品牌方面数据,在2021年一项关于移动电竞用户观赛目的的调研里,“现场观看比赛”的占比仅有不到56%。占比更高的选择是“社交”和追星相关。

 

在靠赛事内容不足以撑起用户基数和热度的情况下,品牌和各方参与者就只能在游戏和人上下功夫。游戏本身,俱乐部管不着也管不了,所以,运营选手成了唯一选择。

 

另外,也有电竞从业者认为,手游电竞用户本身就较端游用户有明显区别,女性用户占比更高、平均年龄更小,在对赛事的关注和体验形式上,比起体育用户,他们更像影视娱乐用户。

 

具体来说,就是更多关注于赛事生态内的人和故事,少关注竞技本身,更多愿意消费人和故事,而对赛事内容本身需求不尽强烈。

 

当更多的用户有这样的特性,那捧明星、迎接饭圈大概也是必须的。

 

另一方面,饭圈化着实不是个长久之计。

 

无论如何,电竞品牌、电竞产业的根本还在于游戏和赛事内容,正常的粉丝、社区运营可以有,但不健康的饭圈文化和规则迟早会反噬品牌和产业。

 

比如最近的许诺、九尾闹剧就可能对俱乐部内部团结和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年初,中央网信办也在清朗·2023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活动里提出“严防饭圈问题向体育、电竞等领域外溢”,这里的定性很明显,虽然能挣钱,但饭圈是个“问题”。

 

到2023年,KPL已经有了13个广告赞助商,上汽、iQOO和清扬等等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品牌?

 

我想,可能是因为《王者荣耀》的大 DAU、对所谓Z世代的追求,也可能是因为这些年来KPL不断在做的赛事分级、转播技术升级让玩游戏和看比赛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总之,不会是所谓的哥哥粉丝多、xx最帅。

 

在这个时代,真材实料的内容常被贴上低效、老土的标签,可就算它有无数个缺点,也总有一个优势可聊:起码它是真实的。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