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投资人要“自以为是”,熊市才会有高回报
来源丨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
作者丨李然
华兴资本作为“行业里最大的情报机构”,其CEO包凡对趋势的判断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创业者而言,都极具参考价值。
2016年以来创投圈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
“每当冬天来临,就会有张颖同志内部发言流出,王冉同志发文跟上,包凡同志总结陈词......其他同志默默转发”。于是三人有了一个颇为形象的绰号“岁寒三友”。
时隔六年,这一幕再次重现。
先是经纬创投张颖对当下大环境提出五条建议,建议大家调整好身心,远离负能量。
随后易凯资本创始人兼CEO王冉从一级市场投资人目前状态出发,提醒创业者系好安全带,重视收入、利润、EBITDA以及自由现金流。
消失在公众视线很长一段时间的包凡也在近日多次公开发声。
华兴资本集团CEO包凡其实是一位非常愿意分享的人,此前经常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观点。
但在2014年后,包凡就很少再发微博了,微博动态目前还停留在2018年华兴资本上市的那一天。
此后几年,包凡一直很少公开发声,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近日许久没有公开露面的包凡忽然开口,并且一开口就一气呵成的来了个三连发——
“接受媒体采访”、公开发表“致投资人公开信”、宣布完成“新一轮基金一期募资”。
与张颖、王冉从创业角度谈论创投寒冬不同,包凡的视角更多关注的是投资者。
今年2月,华兴资本旗下华兴新经济基金成功完成了第四期美元基金募资的新一轮交割。
据悉,华兴资本本期美元基金预计规模约为12亿美元,并在不到九个月时间里获得总计约9亿美元的认缴,规模已超过上一期美元基金募资总额。
仅隔3个月,华兴资本旗下华兴新经济基金宣布第四期人民币基金完成首次关账,规模为30亿元。
此次募资吸引了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金融机构、家族办公室以及华兴生态圈企业/企业家。
算上今年的这两笔募资,华兴新经济基金目前管理着四支美元基金和四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规模超过600亿元。
虽然目前募资环境不容乐观,但作为国内无可争议的顶级投资银行,华兴资本能够顺利完成募资似乎没有什么悬念,甚至称不上大新闻。
那么此次融资后,包凡为何一反常态的频繁对外发声?
这恐怕与时下一级投资市场处处弥漫的悲观情绪不无关系。
包凡曾形容华兴是“行业里最大的情报机构”。
早期开始的FA业务位于感知创新经济行业的上游触点;PE、并购等业务能够深入公司、验证模式;横跨内地、香港、美国的证券服务带来市场反馈。
因此包凡对趋势的判断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创业者而言都极具参考价值。
熊市才能有高回报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包凡强调:
“我们一直是一个逆向思考者,前几年市场特别好的时候,我们反复问自己真的那么好吗?现在这个市场大家觉得掉到地板上了,我们也在问自己真的那么差吗?说千道万,还是保持平常心,不要被外界的起起伏伏带动情绪,影响判断”。
纵观华兴发展历程,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具备逆向思考的能力,而这也与华兴早期经历的一次教训有关。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投资人明显捂紧了口袋,但不少公司却忽略市场风险,拿到融资后依然选择盲目迅速扩张。
当时的华兴并没有比这些公司更清醒,同样没有考虑金融和融资本身所具有的极强周期性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一下将团队扩充了一倍,达到80多人,试图覆盖更多行业。
很快华兴的狂飙之路陷入危机。
在金融风暴下,华兴2009年一年只做了三个单子,业务陷入困境,不得不裁员,很多早期创业伙伴也在这时分道扬镳,让包凡一度陷入“众叛亲离”的窘境。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危机深刻的让包凡体会到资本所具备的周期属性,明白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并在之后的业务中变得更加专注而挑剔。
2011年,随着大众点评1亿美元和京东商城15亿美元融资案的公布,互联网投资热度几近沸点,就连那些助推这轮投资热的业内人士也不禁瞠目结舌。
然而此时,包凡却保持着清醒而冷静的认识,在当年的合伙人会议上,华兴资本四个合伙人谈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假设未来三到六个月市场发生变化,华兴应该提前做哪些准备和调整。
包凡认为越是在风口浪尖,越要考虑风险。
他判断2011年下半年一定没有上半年那么乐观,公众市场的上市窗口逐渐关闭,影响到华兴所服务的私募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2012年,资本寒冬果然来了,市场从贪婪转向恐惧关键节点只在弹指之间。
2014年,华兴资本迎来第一个十年。
受双创政策利好,很多机构在这一年拿到了钱,募投市场异常活跃,而就在此时包凡却语出惊人的说出:“投行将死,我十年后或许就是恐龙”!
2015年当寒冬真的到来时,提前做好准备的包凡反而心态非常放松,称在行业干久了,听寒冬这个词太多。
他认为所谓寒冬是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说,以往资本远远供过于求,现在可能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平衡。他认为资本寒冬不是坏事。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创投圈开始年年过冬,但都没有今年这么惨烈。
受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疫情反扑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中概股超30只股票自高位跌超90%,市值缩水约6万亿,一季度港股IPO募资骤降九成,美股IOP更是罕见的连续三周交白卷。
在此背景下,华兴反而又反复自问“市场真的那么差吗”?
在媒体采访中,包凡表示现在的投资形势确实发生了改变,过去10年的价值创造跟未来10年的价值创造可以说是很不一样的。
但如果自己本身的投资理念有效的话,其实不需要做重大的修改。因为我们做的是长期投资,本来就是穿越周期的事情。
因为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不断来回修改自己的投资逻辑、投资体系,产生一些过激反应,这本身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所以一方面该缓一缓,重新思考一些问题,但一些底层的东西不应该轻易去改变。
市场其实是不理性的,什么叫市场不理性?
我们都是市场参与者,说明我们这些人是不理性的,所以在这种市场环境里面,就特别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如果被情绪所带动的话,往往也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如果看我们这个行业的历史回报,熊市回报相对是高的,牛市回报往往是低的。所以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人,应该现在投。但是人往往不是理性的。
“自我”是优秀投资人必需的素质
无论业务还是投资,华兴一直“屌屌的”,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十分“自我”。
包凡曾坦言:“多数成功的投资在最初都是与市场主流观点相左的,所以‘自我’也是优秀投资人必有素质。一级市场没有那么从众,有些看上去优秀的企业和头部资产未必是那么回事”。
在项目上,华兴虽然不太参与相对早期,技术没被验证的项目,但是会赌一个新兴赛道上的优秀团队。
此外,华兴特别爱喜欢在能够在未来五到十年成长十倍,能做成平台公司的超级独角兽上下注。
第三类项目则是下行风险有限,但却能带来稳定回报的项目。
由于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所以华兴在“明星项目”里很少现身,Profolio中也很少有“当红炸子鸡”式的项目。
不爱凑热闹的华兴,对热门赛道也不是很感冒,不是看到什么热门赛道就投什么,而是看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大趋势。
在包凡看来:“投资行业说来简单,一是做自己真正相信的事,二是投资你相信的东西,和创业者共同创造长期回报。因此,即使是投行这么一个讲究市场份额的行业,我们和客户之间也是双向选择,也从没觉得特别牛的公司,我就一定要跟你做生意。华兴一脉相承的就是这种态度,比较自我”。
投资人总是怕错过。
其实投资跟打牌一样,你得知道自己的好牌是什么。
大家都有可能错过好牌,错过就认命呗,只要自己投出去的都投对了就OK。投资最后就是跟人性在斗,说到底就是要有好心态!
除了项目外,包凡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也很有自己的方式,并且总能先人一步。
对于目前投资形势的改变,包凡表示:“现在投资节奏慢一慢,从客观角度来说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一件事,但从主观角度来说也应该那么做。当市场整个投资逻辑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实际上应该重新审视,而不是延续以往的惯性向前走”。
10年前包凡看项目有三大标准:
事情是否有前景和发展性;是否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人和事是否匹配。
10年后,随着市场和金融环境的改变,包凡看项目的三大标准也变为了是否适合环境;是否有利于社会;项目的治理模式是否符合中国当下鼓励模式。
华兴新一轮基金将投资方向锁定在“智能制造”、“数字健康”、“科技”、“企业服务”和“新消费”。
很多人这时候才注意到,以互联网新经济起家的华兴,早在2018年以后就几乎不投互联网了,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经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以及“消费结构变化”这三个领域。
凭借强大的信息网络以及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包凡频频提前卡位。
2008年判断资本寒冬导致互联网并购重组将比较频繁,因此将工作重心放在并购业务上,并在2014年独立设立并购部;
2010年提前判断中概股回归将成为必然趋势,并在港股和A股申请证券牌照;
2015年提出“只要是模式创新,就逃不过BAT”;
2018年转身更换赛道,一头扎进由技术创新驱动的智能科技、新消费等领域。
资本的市场 人性的江湖
在一些人眼中,资本看重的就是一个个冰冷的数据,只认IRR、DRI。
但只要做过一段一级市场就会发现,这个市场其实非常“看人”和“认人”。
一级市场交易和赌的是明天和未来,因此在对项目评估时,非常看重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能力和素养。
与此同时,由于资本市场存在很大道德风险,因此“熟人”之间更容易达成交易。
说一千道一万,投资圈看上去凭的是能力,但更重要的其实是“信任”。
最近,IT桔子发布了一个统计报告,将FA(融资顾问)能撬动的资方资源作为评估其能力的衡量标准之一。
数据显示,华兴资本在FA业务上各项数据都名列第一位。
2014-2021年间,华兴资本8年间撮合了439起交易,合作撬动727家不同投资方,红杉中国、腾讯、IDG、老虎基金等明星资本均在其中,且合作频次很高。
在资本市场,江湖气是一种罕见的存在。
商业社会,这一特征显得很有中国特色。
但是江湖气正是华兴资本达成合作的关键因素。
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为客户两肋插刀,也许应该作为新的商业文明,因为信任无价。
华兴资本之所以能够在资本圈混的这么开,很大程度也正源于包凡身上自带的“江湖气”。
包凡的爷爷曾任银行高管,父母是外交官。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包凡从小在学校寄宿,并且十分有商业头脑。
在十多岁的时候,包凡就学会了做买卖。
那个年代外汇受管制,一般人买不到很多进口商品,但是外交官子弟在一些商店拿外汇券就可以买到,再卖给同学,赚点小钱。
做生意赚了钱,包凡并没有“独闷”,而是全都和身边朋友胡吃海塞。
男生们吵架打架,也是包凡站出来调停,慢慢的就成了老大。
毕业后,包凡先后服务于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任职期间曾经领导了中国联通56亿美元的海外上市,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IPO项目之一。
2000年在外资银行打拼7年后,包凡担任国内领先IT服务和软件公司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战略官,负责投资、并购及战略合作业务。
正是在亚信集团的4年间,包凡接触了许多中国本土的高科技创业公司,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家朋友圈,为华兴早期进入处于爆发式成长阶段的互联网领域提供了基础。
2004年包凡成立了华兴,并将自己身上浓重的江湖义气赋予了华兴。
在公司,包凡不许员工叫他包总,直接叫包凡。
员工又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干脆就叫老大。
要做老大就意味着每年分钱分得就要比别人少,这就是华兴的企业文化。
选择合作项目时,包凡也非常看重是否与创始人意气相投,价值观一致。
如果一个企业选择了华兴,华兴就会启动所有的资源去支持他,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也会不离不弃。
用包凡的话来说,咱们交上朋友了,那就要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18年来,包凡改变的是视野和思考的深度,不变的是自己和华兴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
1. 换位思考
同样做一样事情,我能站在你的角度想,也能站在他的角度想,然后找到问题的关键,想办法让你们成达一个共识。
2. 将客户利益放第一位
奇虎360和搜狐并购,包凡花费半年时间还是劝周鸿祎放弃。
客户为什么相信华兴?因为华兴不站在自己利益角度做事,如果一年后崩盘,老周会恨死华兴。
3. 控制自己的贪婪
有一个A股并购的案子,客户对收什么资产不大关心,关心的是能不能在二级市场炒一把。
我最怕的就是人不靠谱。商业上判断失误,我们认了,能从里面吸取很多经验教训,但人道德品质上的错误我们是不能犯的。
投资银行买卖的核心就是品牌,20多年建立起来的品牌,一件事就能让你彻底完蛋。
4. 懂得分利
什么东西都别做满,能让别人就让别人点。你能赚10块,你就赚5块,留5块钱给别人。
DCM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赵克仁曾评价包凡:
“他真的很讨人喜欢!这也正是他为何拥有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的原因所在”。
能够逆向思考、有自己独立判断能力并且心态好,人缘好,也许这就是包凡和华兴18年来一直稳坐国内投资银行第一把交椅的原因。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